APP下载

让古典诗与现代诗相遇

2018-01-18李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现代诗

李娟

摘 要:当前,受制于升学压力,诗歌教学更多的成为应试知识与鉴赏技巧的传授。以致让诗歌失去了原本的美感与诗意,而一些缺失“诗性”的机械的教学流程与单调的教学手段,必定无法实现提升学生语言能力、鉴赏能力、思维情感熏陶等教学目的。如何在诗歌教学中去追寻诗性和寻找应对的策略,是本文探究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古典诗 现代诗 诗性融合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始终发挥着诗教的巨大功能。《尚书·舜典》曰:“诗言志,歌咏言。”《论语》中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而今天,我们读诗歌的意义又是什么呢?94岁的叶嘉莹先生一言以蔽之:“诗歌最大的作用,是要让你有一颗不死的、不僵化的心灵。”读诗,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而诗歌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与思想情感的熏陶,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经典诗歌是接触汉语特性最直接和最生动有效的方式。[1]

朱光潜说“诗比别类文学更严谨、更纯粹、更精微,一切纯文学都有诗的特质。”选进教材的这些诗歌,都是千百年来被人们不断传诵的佳作,“它不独要使我们得到美感的悦乐,并且要指引我们去参悟宇宙和人生的奥义。”以诗教之,能起到润泽人心的作用。因此,笔者在古典诗词教学中经常会融入现代诗歌元素,用诗意激发诗意,用诗情感染诗情。[2]

一、以诗引诗,激发兴趣

于漪老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时,笔者用余光中的《寻李白》导入: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水晶绝句轻叩笔者额头/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这首越文学之脉,穿时空之限的现代诗歌,成为学习新课最诗意的打开方式,让学生通过诗意的语言,浪漫的想象,不仅对李白诗歌的艺术价值有了了解,更对学习李白的诗歌充满兴趣。[3]

二、以诗解诗,丰富想象

诗是语言的精华,思想的灵光,诗歌中那种结晶的语言,深藏着许多精致的心灵。而以现代诗歌的形式演绎古典诗词的意蕴,不仅能创造性地再现诗歌意境,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如学习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这首诗意境幽美,感情真挚。“不知秋思落谁家”,不直接抒情,以问句结束,意味绵长。笔者就扣住“秋思”二字,请学生联系全诗,发挥想象,将抽象的秋思具体化,补白诗歌内容。笔者直接借用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片段,用现代诗歌的铺陈,解读古典诗歌的留白:

十五夜望月让我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许多……时空交错,乡愁永驻,每当我们读诗的时候,艺术就这样发生了。

朱光潜说:“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得人生是干枯的。”的确,以诗解诗,引导学生用诗歌特有的表现形式,在古典与现代诗歌的碰撞交融中品读意象、感受意蕴,让学生沉浸于浓厚的诗意氛围,渐入文学审美的佳境。

三、以诗和诗,开启灵性

顾城说:“伟大的诗人都不是现存功利的获取者,他们在生活中一败涂地,而他们的声音,他们展示的生命世界,则与人类共存。”一些伟大诗人最让我们敬佩的不仅是他们的知识和才华,更多的是他们面对生活的态度和人生境界。在学习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笔者和学生一起用现代诗歌形式,向这位将自己的悲喜深深扎根于社会土壤的伟大诗人致敬:

当席卷风声的马蹄/湮没长安的街道/当病疲的人群/背着饥饿的行囊亡命天涯/你的梦境/是关于黎民寒士的风雨/谁说你只是诗人/诗人是洒脱飘逸之神/而你/衣衫褴褛/饱含着太多的泪水/你的眼泪/是上帝的眼泪。(《致杜甫》)

在学习陶渊明的《饮酒》之后,笔者进行了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波兰有位同样崇尚自然、懂得诗与生命况味的女诗人辛波斯卡,笔者特别喜爱她的一首《种种可能》,这里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用这首现代诗的表达形式,以陶渊明的口吻,仿写一个诗节,写出陶渊明的偏爱,来表达对陶渊明的理解与敬意:

我偏爱绿色/我偏爱例外/我偏爱线条细致的老式插画/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我偏爱不开花的叶子/胜过不长叶子的花。(辛波斯卡《種种可能》)

示范:

我偏爱饮酒/我偏爱菊/我偏爱南山飞来的归鸟/我偏爱酒醉后的清醒/胜过不饮酒时的清醒/我偏爱没有读者的诗句/胜过没有诗句的人类。

将这种阅读古诗文的感动再以现代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是对诗歌情感理解上的内化,同时也是语言表达最自然、真实的生成训练,更是对学生思想人格上一种无形的熏陶。正如钱穆所说:“我们学做文章,读一家作品,也该从他笔墨去了解他胸襟。我们不必要想自己成个文学家,只要能在文学里接触到一个较高的人生,接触到一个合乎我们自己的更高的人生。”

诗歌的诗性教学,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宽容的成长环境,在这个诗性环境中,师生之间不再是那种冷冰冰的主体与对象的关系,而是一种心与心自由交融、丰盈的爱充溢期间的融洽关系,学生对知识的态度也不再仅仅是占有和获取,而是凭借自己的感受去体验与领悟世间的生命力;诗歌的诗性教学就是要培育一个个完整的非异化的生命,从而使学生达到“生命内涵的从容、淡定与潇洒,生命感觉的自在、充实与圆融,生命能量的扩张、通脱与放旷,生命天性的自然、本色与真实”。

参考文献

[1]叶嘉莹.红蕖留梦:叶嘉莹谈诗忆往[M].北京:三联书店,2013.

[2]梁宗岱.诗与真[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3]钱穆.中国文学论丛[M].北京:三联书店,2005.

[4]朱光潜.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M].新世界出版社,2012.

[5]王进.论诗性的表现论特征——论诗性之二[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猜你喜欢

现代诗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以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现代诗”单元为例谈现代诗教学
明确文体 指明路径 解密诗语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陌生化” 理论在初中现代诗教学中的作用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以“朗读、鉴赏、审美”三维提升现代诗教学水平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
图雅的诗
邢非的诗
现代诗,我们该教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