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教学中落实学生怎么学

2018-01-18邱国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指导学法中学语文

邱国鸿

摘 要: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所谓教学有法,就是教学有一般的規律;教无定法,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允许教法各有不同。教师必须善于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和要求,以及教师本身的教学素养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 学法 指导

一、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首先,在班集体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一种良好的环境静心学习。其次,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我认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是语文学法指导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什么学法的指导。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在教学中,我们可经常通过语文的魅力和名人成才事例来激发学生,如:“日”加一笔,能变成多少个汉字?“善”、“掌”、“忘”、“赢”,如何从字形来品味其中的内涵。“我型我塑”、“我的名气是吹出来的”、“黙黙无蚊”、“我选择,我喜欢”等这些来自于生活的广告词,到底好不好?这样,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也知晓学好语文并不难。学生有了兴趣,我们授之以“渔”就好办了。

二、写作背景的分析指导

语文课中的许多文章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尤其是一些议论文或名家名篇的作品,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文章写作背景的分析,实质是一种因果关系分析。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下,会出现带有鲜明时代主题的作品。指导学生通过对文章时代背景的分析,找出文章的寫作意图,就可以更好的把握住文章的主题。

三、朗读的要求和技巧

朗读,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响亮的声音把语言文字念出来。一篇课文,要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神思妙笔。有感情的朗读,往往能使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抒情的散文更富有魅力。

朗读必须根据课文的不同文体进行朗读指导。但不管是何种文体,教师都要遵循一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其诵读技巧。首先做到正确:即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这是朗读的最基本的要求。其次做到流畅,即正确地把握语调(抑、扬、顿、挫)、语气(轻、重、缓、急),连贯地读下来,这是朗读的进一步要求。最后要做到传神、有感情:即能熟练地运用读音和表情,表达出文章的风格神采。这是高标准的要求。

四、阅读思路的指导

阅读思路的指导,就是根据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从思考的路径上给予诱导,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阅读思路指导,要坚持“道而弗牵,强而不抑,开而弗达”的原则,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源头”上给他们指示“路径”,然后让他们自己“走完”思考的路子。

如《岳阳楼记》一文,即可分阶段进行阅读思路的学法指导。第一阶段,可启发学生扣紧文中第一个“异”(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来阅读思考,领会作者“记楼”只是一个引子,而以“异”字便转入了抒情的主体。待学生体会到作者“借题发挥”以后,教师在第二个阶段就应诱导学生联系第二个“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字进行比较思考;两个“异”字前后一线,前者引出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后者突出了作者心中的“忧”、“乐”之情;“悲”“喜”之情只是“迁客骚人”因际遇不同而情随景迁的嗟叹,“忧”“乐”之情则是作者忧国忧民、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两者有着质的差别。对前者的刻意铺陈,为的正是衬托突出后者。这是以铺陈蓄势使抒情一泻而下的写作思路。之后,作者忧国忧民的深切情怀便奔腾而来,直至把感情抒发推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潮。帮助学生把握住这两个“异”字,他们就基本能把握住作者的写作思路;此后再进行分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全文中的位置和作用,也就水到渠成了。

五、语言的欣赏和品味

不同的课文,选择品味语言的角度应该不同。每一篇课文品味语言的重点也不同。品味语言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特色等进行引导。比如有的抓重点、难点词句体会,有的抓意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有的可抓对话品味,有的可抓内容精彩之处,有的可抓典型语言。

1.紧扣中心,品味词句

品味语言主要用比较鉴别的方法对文中的主要词句进行揣摩。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文中的所有语言材料进行分析鉴赏是不可取的。因此只有选取精当的语句进行品味,才能点到实处,拨到妙处。比如《孔乙己》这篇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扣住关键的词句,去引导学生品味体会。例如像贯通全篇文章的“笑”字。同是一个“笑”字,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物中反复出现,其意义就有所不同了。里面的小伙计在特定的苦闷的环境里印象最深的“笑”;有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都看着他耻笑的“笑”;有孔乙己痛苦,但引众人欢乐的“哄笑”;有孔乙己教小伙计写茴香豆“茴”字时,而遭到不理睬的“又好笑”;此外还有小孩循声而来的天真的“笑”,以及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恳求掌柜不要取笑的“笑”。这些“笑”字,在刻画人物性格中起到入木三分的作用。这些字里行间的“笑”字,只要我们紧扣故事情节,扣紧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品味,学生就会从中领悟到作者在用词造句和刻画人物方面的奥妙。

2.类比品味,领悟奥妙

类比品味就是将内容相同的材料归为一类进行鉴赏品味。

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的第六自然段,作者写了鲁提辖同情金氏妇女遭遇,用金钱资助他们逃离虎口时摸钱出来的“摸”字的品味。

鲁达又道:“老儿,你来!洒家与你些盘缠,明日但回东京去,何如?……便去摸出五两银子,放在桌上,看着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与你。史进道“直什么,要哥哥还!”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两个人同是“摸”钱,但仔细品味品味,意思不一样。鲁提辖之“摸”倾其所有,他借银相助,充分表现了他对弱者怀有同情,重义轻财,心肠极好;而李忠之“摸”,很不爽利,并不热心。这样通过类比品味,文中的意思便不言自明,也就自然而然地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所涉及的学习方法还有许多,如语境分析法、求异思维法、借助联想分析法、知识迁移指导法……这些方法的指导和应用,都要依据本学科的具体教学情况来参照执行。而学生对各种学习方法的熟练掌握离不开长期进行的使用性训练。为此,对于学法进行指导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绝不可以指望着“一蹴而就”。

猜你喜欢

指导学法中学语文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
如何让现代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中学语文情趣化学习的思考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