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一年级朗读教学

2018-01-18钟旭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1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浅谈课文

钟旭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训练内容。当前小学一年级的朗读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在开展小学一年级学生朗读教学时,教师应遵循先易后难,循环渐进的原则,让学生能够奠定良好的朗读基础。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文中论述了如何有效地开展一年级学生朗读训练的策略,以期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朗读教学

引言

自古至今,朗读都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朗读训练,是有效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必须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充分运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指导一年级学生开展朗读训练,并组织学生开展多样化的朗读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朗读学习与交流的良好平台,充分激发一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促进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加强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训练,可有效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1]

一、教师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

在当前的小学朗读教学当中,不少低年级学生都不知道如何来进行朗读,尤其小学一年级阶段,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传授给一年级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想要让学生朗读好课文,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不遗漏字词,不自行添加字词,不朗读出错别字,不进行重复朗读等。把握以上朗读要点,才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教师传授给一年级学生正确朗读的方法时,可立足于把握朗读的语调、语气、节奏等,引导学生控制自己的朗读速度,注意读出词句当中的重音,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进行正确朗读,逐渐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期的朗读训练,学生便能够流利地朗读整篇课文,并且可以通过朗读进一步认知与了解课文内容。例如,教师在教《荷叶圆圆》一课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在学生朗读课文内容 “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的时候。教师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应采用怎样的语调、语气、节奏来进行朗读,并寻找出词句当中的重音部分。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所以教师还可利用跟读的方式进行朗读教学。教师首先进行范读,让学生通过仔细聆听范读,学生通过初步模仿教师朗读去学习与掌握朗读的方式与技巧,教师再放手由学生进行自我朗读、全班分组赛读。如此一来,学生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朗读水平便会逐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随之提高,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2]

二、以情入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

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必须投入感情,才能较好地认知与了解课文的知识内容,感悟课文当中打动人心的情节。鉴于一年级的学生年纪较小,词句积累较少,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朗读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较好地把握课文的主题内容、写作特点,并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探究学习,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学会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在教《彩虹》一课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把握课文当中的重点词句:“你就不用挑水去浇田了,你高兴吗?”、“我拿着圆圆的月亮照着你梳头,你高兴吗?”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疑问句的朗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课文当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浓浓的亲情。教师可组织学生划出课文当中的重点词语并造句,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词语的意思,以读带悟,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具体意思。在学生朗读课文时,教师可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让学生充满深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融入教师创设的情境当中,从而为课文学习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才能够真正感受到课文当中的“我”充满了童真童趣,不但想要努力地减轻爸爸的劳动负担,想要让妈妈能够变得更加漂亮,而且想要让哥哥能够开心快乐。学生有了这样的感悟与体会,就可较好地融入到课文的意境当中,进一步认知与了解课文当中的那一个充满了爱心的小女孩,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情感意识,让学生能够充满感情地阅读课文,达成该课教学的情感目标。[3]

三、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能够较好的鉴赏品味文章

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可通过朗读训练这一有效的途径,较好地让学生鉴赏与品味文章。让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深入的融入到课文的意境当中。例如,教师在教《棉花姑娘》一课时,笔者首先安排学生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分析与研究课文内容,课文当中写到:“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在碧绿与雪白两个词语时,笔者分别将“碧绿”换成“绿色”,将“雪白”换成“白色”,然后由学生将课文原词与替换词语后的句子进行比较朗读,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便可感知原词与替换用词的句子所体现出的差异性。教师再指导学生理解“碧绿的叶子”,能够体现出棉花姑娘健康的生命状态,而“雪白的棉花”则体现出棉花具有的优质品质。因此,两相对比之后,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明白原词与替换用词相互比较,还是原词的用法更加贴切,能够较好的体现出课文内容,有效彰显出用词的最佳效果。作者通过这样准确的用词,充分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在朗读的过程当中,便能深入认知与理解課文当中词句所蕴含的意思,让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进行朗读,有效培养学生朗读的语感,并为学生的深读奠定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朗读能力,把握教学重难点。[4]

结语

总之,想要较好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适合学生朗读的教学手段,才能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围绕在教学当中传授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以情入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能够较好地鉴赏品味文章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观察摸索出适合本班一年级学生的朗读教学方式,以利于有效地提升班级朗读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从而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范俭娣.文本朗读,一年级语感培养的沃土[J].学周刊,2015(19):150.

[2]陶永芬.浅谈一年级的朗读教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3(01):431.

[3]李婧.一年级朗读教学浅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2):165.

[4]蒋艳秋.浅谈一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0(06):82.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浅谈课文
浅谈Schwarz引理及其推广和应用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浅谈ICP-MS的使用与保养
背课文的小偷
为诗浅谈
《青铜葵花》选段
浅谈圆锥曲线中的创新题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