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调查报告

2018-01-18张晓莎

北方文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现状

张晓莎

摘要:山西祁县,素有“昭馀”之称,而今被誉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其玻璃制品一应俱全。这些行销世界各地的玻璃制品,不仅工艺复杂,至今仍保留着人工吹制玻璃的古老技艺。文章侧重于山西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制作工艺,将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与祁县丰厚的商业文化底蕴相结合,分别从祁县玻璃产业的复苏、工艺流程、现今销售情况,梳理现状,并试图发现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祁县传统工艺;发展现状;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

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以其绚烂的玻璃文化、精湛的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五批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

一、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的振兴

祁县商人始于宋,民间甚至流传着“生子可做商,不羡七品空堂皇”这样的谚语,明清中后期,祁县商人逐渐结成了以乔、渠、何三家为首的财力雄厚的祁县商帮,商号票号遍布全国,甚至远达周边国家,可谓“汇通天下”。可以说祁县玻璃器皿的生产史就是中国近代玻璃工业的发展史。晋商的飞速壮大,促使祁县很快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一些晋商去欧洲留学,将人工吹制玻璃的工艺引进祁县,之后祁县便有了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的小作坊。最初生产的是一种叫做玻璃咯嘣的儿童玩具,远近闻名。发展到50年代,由史振庆、申维雄、王洪富等四人,在城西建起一盘单杠玻璃小炉,组成四人合伙的玻璃小组,这是祁县历史上第一家玻璃工厂,它由单一的玩具开始转向日用玻璃的生产,比如马灯罩、煤油灯罩、日光灯管,平板玻璃等。

1956年,国家进行工商企业改造,四人玻璃小组扩建为县集体企业“祁县国营建华玻璃厂”。以吹制煤油灯罩、马灯罩等民用品为主,1969年,祁县建华玻璃厂扩大生产,新产品开发,开始生产灯泡,日光灯管。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生产酒具、花瓶,并首次打入国际市场,那时祁县生产的玻璃器皿就已经获得了省优质产品奖和旅游产品景泰蓝的奖杯。到了90年代的时候,由国营企业走出来的员工自主创业,创立了80多家民营企业,现在祁县的玻璃出口数量几乎占全国玻璃出口数量的1/4,“玻璃之都”名至实归。

二、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工艺流程

人工吹制工艺较为复杂,工艺流程如下:

配料:按照设计好的料方单,将各种原料破碎成粉,称量后在混料机中混合均匀。

熔制:将配好的原料经过高温加热,形成均匀无气泡的玻璃液,加入不同的配料会形成不同颜色的玻璃液,祁县的玻璃液多在池窑中熔制,明火加热,熔制温度大多在1300℃-1600℃。

挑料:匠人使用长约1.5m镍铬合金吹管,在池窑中挑取玻璃液(挑料),造型不同,挑料多少也不同,将滚模擦洗干净,挑料后在滚料板(碗)上均匀滚动(起到冷却、光滑的作用),滚出产品初型。大型制品,需反复挑料滚匀,以集取合适的料量,这一步匠人称之为打小泡。

吹制:将产品初型进入模具顺时针转动,中空管另一端吹气形成玻璃料泡,吹杯过程需要用气均匀,一气呵成(用气大小和转动速度直接影响到玻璃器皿的均匀程度和厚薄程度),随着气流在高熔点的玻璃液内部流动,会带动内部产生流线拉丝的质感,及少量的空气泡钳在玻璃里面,这成为人工吹制玻璃不同于机制玻璃的专有特色,使其更具观赏性。而且由于不受机器和模具限制,形态和色彩可自由发挥,因此人工吹制出的玻璃器皿又有着较高的艺术鉴赏价值。

整杯:需要工人在大椅架上来回滚动,保证杯身端正。

拉挺:最能体现手工工艺精巧之处就在于根据玻璃器皿的大小用拉挺钳确定拉挺部位的长短。

捏底:利用光滑合适的夹板,控制底的均匀度,光洁度以及大小。

退火:将半成品从吹管上敲落,玻璃在成型过程中从一千多摄氏度的玻璃液到初成品依然还有约400℃,这期间制品经受了激烈的温度和形状变化,降低了玻璃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果自然冷却有可能在以后的存放、运输过程中出现冷爆现象,因此玻璃制品在初型完成期间必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退火处理。

三、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现状

新时期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总体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如今已形成集生产销售、展览收藏、研发培训、旅游观光、文化传播、创业孵化、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然而,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传承问题:

八九十年代,祁县玻璃器皿发展形势好,待遇高,很多当地以及外地的待业人员将其当做一种谋生的手段如今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年青人对民间传统手工艺的兴趣越来越淡薄,而且工作环境艰苦,待遇一般,工技艺产出量低、技术复杂性强,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而老艺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对保护和传承的认识力度不够,很多艺人缺乏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意识,传承后继无人。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业缘传承难以继续。

四、总结

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作为历史久远的手工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自身也朝着良好的方向努力发展,但对于传承方面的关心相对薄弱,对于艺人,首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保护,解决他们的生活保障,从而树立行业自信心,鼓励他们挖掘传统。只有根据不同手工艺人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支持和保护,传承人的群体才能壮大,祁县人工吹制玻璃器皿才能出现真正地繁荣。

参考文献:

[1]庄孔韶.人类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李芸芸.民间传统手工艺的蜕变与再生[J].金 田,2014 (07).

[3]朱以青.传统技艺的生产保护与生活传承[J].民俗研究,2015 (01).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现状
试论英语专业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探析电视综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