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融合的山水画艺术

2018-01-18朱俊

北方文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中国画

朱俊

摘要:作为云南老一辈艺术家的夭永茂,不仅在油画艺术创作上成就斐然,而且在国画艺术领域造诣颇深,形成了具个人风貌的艺术特质。本文从绘画题材、艺术语言特色和艺术成就方面对夭永茂的国画艺术进行了研究探讨。

关键词:夭永茂;中国画;艺术研究

作为建国以来云南自身培养的第一代著名少数民族艺术家的夭永茂,在从事油画艺术创作之余,还同时进行着中国画的艺术探索,并形成了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特色。本文试通过对夭永茂山水画艺术的分析研究,从中一览其国画艺术的整体艺术风貌。

一、以山水为主的国画题材

人与自然的关系涵容极为广阔,中西不同的思维方式、哲学美学背景形成了对自然的不同态度。与西方受“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影响,从功利角度出发对自然美的欣赏相比,中国古典美学思想中人与自然构成一种包容合抱的关系,“自然”在中国艺术美学思想尤其是中国山水绘画中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夭永茂从小生于大山并长于大山,自然山川的灵性和其自身内在的心性有着某种天然的契合之处,加之后天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油画风景创作实践中长期的同自然山川的心交神往,使得山水画创作成为其国画创作中的主要题材,也成为其油画风景创作中情感的延伸。他的山水画作品,取材既不一味追逐所谓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又绝无陋室窗下凭空想象拼凑之景,更多的是取自身边日常司空见惯,常常为人所忽视的“平凡”的自然景物。他善于从这些看似平凡的景物映射中,寻找到真正的自我本真的存在,“发现”那些净化人类灵魂的天地之大美。

二、从中国画的中西融合之道看夭永茂国画语言特色

在中国画创作道路上,夭永茂选择的是一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路径。坚持传统中国画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他积极吸收借鉴西画中一切能为我所用的技法和长处,逐渐形成具自身特色的国画艺术语言。

(一)构图形式处理

夭永茂非常注重“师造化”,善于在人与物的交感中,超越自然表象,提炼出特有的形式语言,丰富国画构图语汇,在遵循传统中国画构图大原则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画幅空间,置陈布势自由组合画面元素。其山水构图程式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来自传统“三远”法构图程式,但却赋予画面构成元素以时代生活气息;一类是运用西画中焦点透视观察方式,对景写生直接获得构图样式,这类构图直接来自生活,具有浓郁生动的生活气息;还有一类则采用“方式构图”。

纵观夭永茂画面形式构成处理,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大胆引入西方现代艺术构成理念对画面空间关系的重新分割与建构。他跳出中国画创作中“意象空间”限制,大胆采用“平面的绘画空间”进入画面自身的自律,“追求以绘画本身为目的‘绘画的空间,创作绘画本身的组织形态”①,采用以线为主,平面构成的理念对景物进行抽象因素的线性分割,重新整合画面空间,形成全新的视觉经验,并在空间构成方式上,将之与中国画特有的“意象空间”结合,这两种空间的混合使用主要可分为两类:

1.以“平面绘画空间”为主,间以局部“意象空间”

这类画面空间形式的处理多取山之局部进行特写放大,或只取近景和中景的满构图形式,以平面空间为主,间以局部意象空间处理。画面用现代绘画构成意识从宏观整体的角度将山石草木之轮廓、结构线进行主观提炼概括,重新组织分割建构空间,不同时空段的自然景物被组构在一起,构成点、线、面的交响曲。或黑密浑厚,或简约疏朗,形成饱满、空灵、厚实而富视觉张力的画面效果,同时又体现出中国画“气韵生动”的创作最高准则,和传统中国美学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具体画面形式构成中,他不为事物外表所束缚,从中国画特有的意象造型、笔墨意趣出发,以各构成元素的轮廓、结构线为基点,引入现代平面空间构成因素,大胆进行线性分割穿插整合,在不同长短粗细、平、直、斜的线型穿插交搭中,间以不同层次深浅大小或点或染的墨块,乱中求序,形成极复杂的视觉效果。同时符号化了的看似不经意的树叶、影影绰绰若隐若现的山石、树木之轮廓,于抽象中又保留了具象因素的影子。画面“虚”空间处理上,他积极吸收现代绘画画面构成的“正负空间”理念来予以理解,注重“正”空间处理的同时,亦经意于线与线构成的“负空间”的节奏变化。这些空间的形成有的是利用山石自身内在的形体结构,通过形体内部大面积留空不事渲染皴擦或稍事渲染皴擦来加以实现;有的是通过点染过程中自然留出的飞白来形成;还有的是通过不同形体轮廓线的穿插交叠分割成不同的形状,既表现了山石形体轮廓又成为整个画面的形式分割骨线。这些“空无”的“负”空间在与“正”空间的交错穿叠中,交织出力的视觉对抗,形成画面结构内在结实的力的构成和强烈的视觉张力效果,与笔墨一道建构出繁密中又具空灵通透感的艺术效果。

2.以“意象空间”为主,间以局部“平面绘画空间”

这类构图整体采用中国绘画“意象空间”构成方式,有的留天留地,有的顶天立地,将心中既忠于自然法则又理想而完美的山川形态落于笔下,共同营造出人与自然相融通契合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在山石内部结构的处理上,一反传统中国画的各种程式化皴法,代以现代绘画“平面空间”意识,主观的处理内在结构关系。不拘泥于物象表面的形体结构,而将物象当作形式美感的附着载体。利用垂直、水平、粗細、长短、浓淡不同的线型相互交叠,或疏或密,自由的分割组合空间,形成强烈新颖的视觉美感。在保留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这种东西方两种空间处理方式的融合,不仅没有消解中国画特有的追求画面“气韵生动”的最高准则,反而赋予画面一种新的时代气息与风貌。

(二)笔墨

在数十年进行国画艺术创作的同时,夭永茂一直没有间断对书法艺术的研习“以书入画”。他的笔墨在分割画面,营造不同层次平面空间的同时,亦显示出了自身独立的美学特性,率意、果敢,线型浑厚而富力度。同时,在中国画运笔法则规范下,他注重吸收油画排笔笔触于其中,中侧并用,酣畅淋漓中多了一份厚重与恬适,笔线动势飘逸,又如“折钗股”屈曲转折而极富韧性。

他在守住传统笔墨内在精神的同时,不拘泥于具体笔法规则的束缚,将速写笔意引入画面,形成特有的果敢迅疾的笔触效果。看似肆意无序,实则有着高度的法度控制,一气呵成,性之所致,笔亦随之,显示了他在长期速写训练中形成的对物象内在神韵高度控制把握的能力。

用墨上,夭永茂则深得黄宾虹墨不碍色、色不碍墨之妙。其用墨浓重中透浑厚华滋之层次,极富苍润感。

三、夭永茂对当代中国画革新的贡献

夭永茂所走的是一条典型的立足于传统,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相融合的较为成功的中国画革新之路。在他的画面上较为成功地解决了如何使画面既具传统笔墨意味,又不失现代视觉形式美感、时代精神,这一令许多人深感头痛、困扰不已的问题。他在持守中国画基本审美风貌、趣味、意境,注重吸收消化传统表现方式的同时,利用自身研习西画的优势将眼光投向西方现代艺术,从中汲取有益的成分,转而将之与中国画画面构成因素以及所追求的内在精神气韵相融合,拓展、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样貌。中国画传统中即存的变化因子和不变的基因在他的画面上获得了极佳的处理,显露出浓厚的时代气息。这种既具有强烈的中国人文精神底蕴,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个性特质的较为成功的中国画中西融合探索之途,无疑为今天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实践探索范例和思路启迪,为中国画的革新做出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注释:

①姜海犁.现代绘画空间新理解[J].文艺争鸣,2005(2).

猜你喜欢

中国画
丰谷秋歌(中国画45cm×33cm 2022年)
中国画
中国画的终结
紫气东来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康庄大道(中国画)
《早春过秦岭》中国画
刺破青天锷未残(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