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密码解读-《热河日记》中的盎叶记

2018-01-18崔庆玉

北方文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

崔庆玉

摘要:朝鲜朝实学家朴趾源的《热河日记》堪称燕行录文学代表作,〈盎叶记〉是其专篇之一,是游览北京刹宫观庙时记录下的印象集成,每章主题独立鲜明。通过解析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因素,从文化角度更好认识史料价值的文化价值。

关键词:朴趾源;盎叶记;文化解析;文化价值

中国和朝鲜半岛世代的友好交流留下了丰富的“燕行录”文学,朝鲜实学思想家朴趾源(1737—1805)创作的《热河日记》可谓其中的压卷之作。《热河日记》综合编年记事,以日记形式将燕行历程按编年体记述,对不容易按日记形式记述的重要内容,则以专篇独立记述。〈盎叶记〉是《热河日记》的专篇之一,是游览北京刹宫观庙时记录下的印象集成。朴趾源解释〈盎叶记〉是“盎叶小记,盎叶者,仿古人书柹叶,投盎中,集而为录”。

《热河日记》作为文化密码,要从作品和作者背后作为切入口,解析作品的文化密码,继而更能把握内容,读出作品意蕴。本文尝试解读〈盎叶记〉的文化密码,旨在正确把握作品内容、更好认识史料价值的文化价值。

《昂叶记》除序文外有二十章节:弘仁寺、报国寺、天宁寺、白云观、法藏寺、太阳宫、安国寺、药王庙、天庆寺、斗姥宫、隆福寺、夕照寺、关帝庙、明因寺、大龙善护国寺、火神庙、北药王庙、崇福寺、真觉寺、利玛窦冢。其中是四个庙和两个道观(白云观和斗姥宫),一个冢和供养多个神的太阳宫(太阳神、月神、九天神、关帝、释迦摩尼等),其他都是针对佛教寺庙的记录。下面分为五个主题进行分析。

一、主圣臣良的政治风貌

清代,由政府出资建造和改建并载入理藩院名册的喇嘛寺庙中,弘仁寺位列众寺之首,朝鲜朝燕行使臣屡对浏览弘仁寺并留下不少记述(1)。

朴趾源在〈弘仁寺〉开头讲到:“弘仁寺最后一殿,有观音变相,千手千目,手各有执像,后所悬大障画”。(2)结尾中讲到:“呜呼,忠臣义士者,不以颠沛覆亡而小懈其眷眷忠爱之心,则诚为天下国家之本,惟在于意诚而心正。一日无此君臣则已,若一日有此君臣,则此为一日之先务,惟其不明乎此”。

朴趾源在记述〈崇福寺〉时道:“唐太宗还自征辽,哀悯战亡将士,为建此寺以荐福”(3),在笔者心里弘仁寺意蕴的是忠义之臣形象,崇福寺则意蕴着理想的君主形象。崇福寺里的两座塔是安禄山和史思明所建,笔者用“中国人犹以千年旧迹而不没也”来肯定了中国的客观评价历史态度,“不能因为清朝是被满族人统治者,之所以诋毁中国的所有”的实学家思想一脉相通。

朴趾源巧用咏叹、对比手法记述弘仁寺、崇福寺。作者的主圣臣良思想意识和客观记述的结合,是实学派践行实事求是的学风。

二、繁荣发达的商业贸易

〈隆福寺〉也是燕行使笔下常记述的寺庙(4),值得关注的是他们都关注集市的繁华。

朴趾源的〈隆福寺〉除了简单记述寺庙的建立过程及碑文的内容,重点记述身份尊贵的朝廷重臣亲自在隆福寺集市上选购,“隆福寺市日,每月三一,……卿士大夫连车骑至寺中,手自拣择市买,百货盈庭,珠玉珍宝之物,……前年李懋官游此寺,値市日,逢内阁学士嵩贵,自选一狐裘,……其所觅物,类多古董彛鼎,新刻书册法书名畵,朝衣朝珠,香囊眼镜,非可以倩人为皮膜苟艰事,莫若亲手停当为愉快,选择去就之际,亦见其简易质直,而所以中国人人能有精鉴雅赏也”。(5)

上文讲述令笔者眼花缭乱的繁华的隆福寺集市,云集京城的百货吸引着中外游人,又耳闻目睹清朝内阁学士亲临集市很受吃惊,因为朝鲜的士大夫耻于接触商业。朴趾源在此反思了朝鲜的士大夫阶层耻于接触商业,这种闭塞保守的思想造成了朝鲜朝工商业落后。

〈隆福寺〉表面是对寺庙的记文,但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很深,主题也很明确。通过重点记述集市繁华,找出中国和朝鲜的士大夫的态度差异的原因。

与〈报国寺〉同名的〈护国寺〉,当时在北京城南是最大的寺庙。朴趾源关注本是具有宗教色彩的寺庙如今变成繁化集市的。

报国寺,在宣武门外迤北一里,月三五为市日,海内百货辏集,佛殿三寮厢周遭,而居僧鲜少,皆京外商旅无异阛阓,禅林中一大都会也,第一殿扁曰一尘不到,第三殿后,有毘卢阁,中间为大路,廛铺罗列,车马闹热,不独市日为然也。(6)

這些记载反映出清代北京佛教寺院文化中世俗经济意味的增强,庙市开始成为交易场所和集散地,体现出佛教发展的世俗化和寺院庙会的商业倾向,文中用“一尘不到”暗喻着本应清净的寺庙如今变成喧闹的交易场所和集散地。

三、如火纯真的工匠手艺

朴趾源从游览天宁寺开始起寺庙的形状及由来感兴趣,笔者在〈天宁寺〉记述影塔的规模、及女子手抄的〈华严经〉。

朴趾源在〈天庆寺〉也感叹中国工匠的手艺,说在空相殿里的“以寸余金佛数千万躯,积累成大佛像。眉眼如生,额纹衣皴。无非小佛像。横纵竖倒。如画笔所摹揩也”,称赞“以此心手之巧”。朴趾源又道“其于土木之功。丹雘之丽。何难之有”,感叹中国建筑工程的成就,强调先进技术的重要性。还说“刻镂藻绘之盛。殆出鬼手”来描述手艺巧夺天空。在〈斗姥宫〉一文中以:“大约土木之盛。藻绘之工。有非心智力量所到”,也赞扬了手艺的精巧。

朴趾源在〈隆福寺〉关注市场的繁华及亲临的士大夫形象,在〈天宁寺〉关注女子书法和建筑物和雕塑等技术,这与积极倡导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清代文物的朴趾源的前卫意识的思想一脉相通。

四、先进的砖筑技术

朴趾源怀抱对西学的渴望,到在北京后,急迫地探访游览了与西方有关的文物景观。他参观了利玛窦墓,并进行记载。提到利玛窦(7)的燕行录不少,但以记述文形式的是朴趾源的〈利玛窦冢〉和《燕元直指》里的〈利玛窦墓记〉。后者是根据同行人所述记录,内容也跟朴趾源〈利玛窦冢〉相似,不难看出受朴趾源影响。

笔者在开头谈:“诸西士东西继葬者总为七十余冢”,以及明代皇帝在1610年“皇明万历庚戌,赐利玛窦葬地”。之后介绍碑文,讲述利玛窦的生平和到中国后广泛传递天主教的事迹,最后还提到周边还有德国的传教士汤若望的纪念碑(8)。

〈利玛窦冢〉里值得注目是的是提到三次砖,第一次“冢高数丈,砖筑坟”,第二次“后砖筑六棱高屋”,第三次“碑前又有砖屋”。当时中国建筑房屋甚至墓也选用先进的砖头,朴趾源主张“利用厚生”的意识形态,理所当然会关注清代先进的砖筑。

当时在燕行录记录天主教传教士坟墓要冒很大的险。当时朝鲜严格禁止西洋人入境,并将天主教视为邪教,不断逮捕处决教徒。此时记述利玛窦冢,对朝鲜朝来讲,堪比记述逆贼安禄山和奸臣魏崇贤的碑文一样的严重。朴趾源在〈崇福寺〉记录“要之两贼所建,而中国人犹以千年旧迹而不没也”的意义相同。体现笔者的开放意识形态和追求真实的精神,其目的是冲击对异端有所抵抗的朝鲜士大夫官员们的意识形态。

五、结束语

〈盎叶记〉是朴趾源在北京游览宫殿、太学、寺庙、道观时记录下来的印象集成,通过对个别细微的事物,看出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的一叶知秋一样,〈盎叶记〉洋溢着笔者的实学新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通过用他者视线试绘画了解异国风情,所见所闻无非都是一种“情报”。

〈盎叶记〉灵活运用了各种修辞技巧,包括示现、衬托、用典、对比等。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修辞手法。运用衬托手法,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主题更加鲜明。〈盎叶记〉最常用的修辞手法就是衬托。无论是叙事还是摹景,衬托都为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道理更易接受。〈盎叶记〉里每篇文章密切都以笔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密切相连。

朴趾源信手拈来的史实或典籍引用在〈盎叶记〉,在〈弘仁寺〉,引用宋朝忠臣陆秀夫背负幼主赵昺赴海绘画宣扬忠义之道;在〈福国寺〉,引用《史记》中苏秦对齐王的话,描述当今的北京街道繁华喧闹;在〈天宁寺〉用了“旧说”、“旧闻”,解释 隋文帝从阿罗汉收到舍利投入期七宝含,在全国各个村庄建立塔,天宁寺是其中之一之说;〈夕照寺〉是引用《析津日记》来揭晓〈夕照寺〉名字由来;〈崇福寺〉是引用《宋史》中谢叠山断食殉国之典。

总之,〈盎叶记〉虽是一篇对古迹的记述文,但没有局限在“记”,作者还把从事物中总结出教训意义,并为表达深层含义,并未拘泥于某一种修辞手法,将示现、衬补、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交织使用,形成一种形成了雅洁晓畅、追朴求真的语言艺术。并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描述的事物和表达的道理更易被理解接受。

注释:

洪大容,朝鲜李朝的哲学家、自然科学家,实学派北学论的主要代表,曾于1765年随使臣来中国。他的《湛轩记》外集卷九,〈燕记·弘仁寺〉“殿廡之宏侈…旃檀佛像和佛骨、木屋的千佛,正殿后的辟支宝塔、像奏音乐般的风磬声”;《湛轩记》外集卷十,〈燕记·寺观〉,“雍和宫弘仁寺之类,凡皇帝所句管者,皆令黄衣喇嘛僧居之,喇嘛者,自康煕时,已尊宠之,为国师,皆仪貌侈悍,全无山人气,喇嘛神异之迹,想亦衰矣”;

徐浩修(1736—1799)于1790年出使清朝,他的《燕行记》3卷-〈起圆明园至燕京〉中,1790年8月26日,“旃檀佛像,在仁慈宝殿,高五丈,鹄立上视,后瞻若仰,前瞻若俯……相传为旃檀香扣之,声铿鍧,若金石,入水不濡,轻如髹漆”;

金景善,《湛轩记》4卷,〈留馆录〉中,1833年1月11日,”缁徒数十人。方列坐诵经。其声或如牛鸣”.

陆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实,一字宴翁,别号东江,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与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崖山海战兵败,背着卫王赵昺赴海而死。时年四十四岁。

“谢叠山以元至元二十六年四月,至燕京。问谢太后攒所及瀛国公所在,再拜恸哭,元人送置悯忠寺,见壁间曹娥碑,泣曰,一女子尙尔。遂不食而死”

洪大容,《湛轩记》外集卷九,〈燕记·隆福寺〉.“其人亦非驵侩刁蹬辈。而若童叟无欺未也,……低昂之悬絶,反甚于我国……真汉话所谓天下老鸦一般黑者也”;金景善,《燕辕直指》第四卷,<留馆录>中,1月12日、《赴燕日记》〈隆福寺〉、《戊午燕行录》、徐庆淳,《梦经堂日史》四卷,紫禁瑣:“闻隆福寺在仁寿坊东四牌楼马市之北,……每月之九日十日有庙市。百货騈阗,为诸市之冠,闻亲王朝贵亦多躬往,以求古董珍宝书画之类……而所谓朝鲜两班,高自标致,至中国游览之际,犹以为拘碍瞻聆,有不敢投足处,……此莫非朝鲜人乡闇,岂不可恨耶”

《热河日记卷五益叶记隆福寺》,第346页。

《热河日记卷五益叶记报国寺》,第342-343页。

利玛窦是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抵达北京除传播天主教教义外,还传播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物理等科学技术知识,其著述不仅对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日本和朝鲜半岛上的国家认识西方文明也产生了重要而深远影响。

“自幼眞修,明万历辛巳航海。首入中华衍敎,万历庚子来都。万历庚戌卒,在世五十九年,在会四十二年。右旁又以西洋字刻之。碑左右树华表,阳起云龙。碑前又有砖屋,上平如台。列树云龙石柱为象设,有享阁。阁前又有石牌楼石狮子,汤若望纪恩碑”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
论苗族史诗《亚鲁王》作为口头传统的文化价值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