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多元化开展家长工作

2018-01-18张艳秋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家园班级幼儿园

张艳秋

幼儿园教育由于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必须时时保持并加强与教育对象的家长、家庭之间的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们在积极努力地探索、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家园合作的核心和关键是通过多元的方式,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引领家长掌握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以下是我园的实际做法,在此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分析家长、了解家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家长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文化层次、人生经历,从而有着不同的育儿观,不同的处理问题的方式。而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又有着不同的特点,家长也会随着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心理期盼。所以我们运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内容指导家长,让家长对孩子有一个合理的期盼。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家长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和老师的工作,主动与老师沟通,了解幼儿在园请况,主动交换意见,对老师交代的任务动作快,效率高;也有的家长很被动,对老师的建议不以为然,被邀请参加活动时不冷不热,态度冷谈,很少主动与老师交流。甚至还有的家长极其冷漠放任,我行我素,想怎样就怎样,自我、自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不管是哪一种家长,他们关注的焦点都是生活护理、教育教学、社会性的发展等几个方面。比如生活护理方面他们关心的问题是在幼儿园吃得饱吗?喝了多少水?冬天教室里冷不冷?户外活动时有没有冻着?夏天热不热?有没有蚊子?教师对孩子照顾周到不周到?考虑得细不细?今天学什么了?有没有进步?有没有被老师表扬?有没有受委屈?小朋友之间相处得怎么样等等。

二、针对不同类型家长、实施有效策略,是做好家长工作的核心

对于主动合作型的家长,我们邀请他们走进课堂,参与我们的主题活动。比如邀请家长一起自制户外玩具,涂鸦轮胎,参与种养园区的管理,和老师、孩子一起去敬老院送温暖,参加志愿者活动,参与幼儿园的管理,聘请他们做助教,用他们的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孩子,家长会上分享他们的育儿经验等等。让他们在参与和发挥特长的同时满足其被重视的心理需求。这样的家长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支持和理解,还能带动班中的其他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成为我们的助手,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班级文化,更有利于幼儿园工作顺利开展,让更多的孩子和家长受益。

对于不太积极主动的家长,我们也在不断地寻找和分析原因。有的是因为工作忙,顾不上;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告诉他们,3-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一生只有一次,没有机会重来。等到家长们有时间了,也许机会已经错过了。通过这样的沟通和交流希望家长们认识到在孩子需要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有的家长是不会合作,又不太会沟通,对于这些不懂育儿的家长,我们会每个月给他们布置一个家庭任务。比如圣诞节到了,我们要求每个家庭制作圣诞树。每天孩子回家以后,会一家人坐在一起商量圣诞树用什么材料做,做多高,做多大,这样的任务把一家人凝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减少了家庭的矛盾,在这样的过程中构建了家长、孩子和幼儿园的亲密关系。

还有的家长对班级和幼儿园的工作比较冷漠,原因可能与他们的性格或者价值观有关,但这类家长很少。面对这样的家长,我们的老师应心态平和,不能用他们的态度回应他们,而是要诚恳地与他们交流,耐心地反馈幼儿的情况,或者用文字的方式与他们沟通。

三、巧用沟通技巧

1.建立家園间相互信任的关系

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家长对老师失去信任,则很难与家长进行沟通。老师要理解家长的顾虑和心情,想方设法赢得家长的信任,尊重每个家长,热情、耐心、平等地对待每个家长,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

2.老师与家长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

和谐、融洽的关系是我们做好家长工作的基础。这种关系的建立,不是靠一时一事,而是靠平时精心维护。需要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与家长的相互联系,了解家长的教子思想,体谅家长的苦衷,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才能顺利地进行沟通,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3.善于聆听,并积极地给家长以反馈

在表情、体态、语言上支持、鼓励家长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注视对方的眼睛,用简短的话语回应对方,用点头表示认同等,使家长感到老师是真诚的,从而愿意进一步交换意见。同时,在聆听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了解家长的需要、困难,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讨论,实现家园间的充分沟通和理解。

四、采取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

1.让家长听——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科学保教知识,让家长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有效形式。

比如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根据不同情况召集全园或平行班家长会。通过家长会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幼儿生活、成长情况,并邀请家长参加全园或班级的重要活动。不定期地开展专家讲座,传递科学的育儿理念,为家长们答疑解惑。通过每日交流、电话家访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反馈幼儿在园情况,听取家长的需求与建议,交换思想,解决问题。

2.让家长看——通过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参观一日或半日园内活动。

为家长提供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看活动,直接参与到幼儿园工作的机会,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安排和组织情况,家长同时观察自己孩子在集体中的表现。布置家长园地,介绍每周、每月的活动安排,刊载安全保健知识,推荐优秀绘本,展示重要活动的文字与图片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工作等。通过幼儿园公众号、班级博客等与家长建立网络桥梁。可以就家园关注的热点话题在网上进行沟通,探讨,互换意见。通过成果展示日展示幼儿成长档案、幼儿作品、班级主题活动的过程性材料等,让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与成长,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3.让家长感受——通过运动会、联欢会、才艺展示等活动让家长们感受到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为集体呐喊,学会了为同伴鼓掌。

孩子们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以及舞台上的自信。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了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沟通,体会到老师的辛苦,促进了家园共育。

五、开展个性化的家长工作

1.创设主题性的家长园地,体现实效性、主题性、互动性、参与性、创新性

家长园地选择的文章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季节特点,内容符合班级幼儿发展需要、符合家长需要;针对家长的问题及需要选择相适宜的文章分享。同时,请家长读后写出感想,突出家长园地的新颖性、互动性及教育性。

2.有效利用家长的资源优势

邀请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并献计献策,发挥家长特长,和幼儿园形成资源互补。

3.提高服务意识

工作中与家长的交流做到短信及时发、邮件及时回、内容及时报、情况及时说,提高家长工作的满意率。

4.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园共育活动,提高育儿水平

每学期请专家针对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发展水平,对家长开展专题讲座。让家长很好地了解孩子,走进孩子,达成家园共育的有效方法;成立教师讲师团,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讲座,传递科学育儿知识;邀请有经验的家长分享实践中的育儿经验,让家长成为家园共育平台的主讲人;老师、孩子、家长三位一体,一起参加周末亲子游园。由老师推荐不同的地点,如红草湖公园,在游戏之余进行观察和记录,拍照和分享,并制作海报;请家长中的专业人员助教,向孩子们传授健康知识:保护牙齿的重要性、冬季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并演示先进的消防设备,请交通警察作安全知识讲座等等。

总之,家长工作中需要我们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误解。应站在孩子身心发展的高度去审视、理解孩子;接纳家长们各自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行为;用老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引领家长朝科学的教育方向前进。与家长们携手并肩,成为合作伙伴,促进家园协同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家园班级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班级“四小怪”
寻找失落的家园
爱“上”幼儿园
绿家园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