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制女幼师生职业意识的现状调查与培养对策※

2018-01-18周景孔健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五年制幼师幼儿教师

周景+孔健

职业意识,是指个人对职业的认识、情感、期望及态度等的总和,是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的综合。对于幼师生来说,职业意识就是他们在学校期间逐渐形成的对未来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期望和从业理想四个方面。这四个部分相辅相成,互相影响,又互相促进。职业意识教育,可以让幼师生尽早了解和认识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明确专业学习和职业的关系,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就业竞争力,能够早日适应幼儿教师的角色。同时,幼师生职业意识水平的高低,也密切影响了将来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

以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合肥幼专”)为例,五年制幼师生刚从初中进入高职学校学习,普遍呈现年龄小、思想不成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等特点。在一年级时,幼师生也很容易出现目标不清晰,学习不主动、迷茫观望等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学校和系部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另外,在合肥幼专五年制幼师生中,女幼师生占总人数的98%以上,有绝对的优势和代表性。因此,本文将重点对五年制女幼师生的职业意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五年制女幼师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对策。

一、五年制女幼师生职业意识的现状

为了解合肥幼专五年制女幼师生职业意识的现状,2016年3月20日至4月初,以13级、14级、15级三个年级900名女幼师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此次问卷采用问卷星网络问卷的形式,学生们通过微信端口登录,共收集有效问卷773份。经调查发现,目前合肥幼专五年制女幼师生的职业意识存在以下问题:

(一)對幼儿教师的职业兴趣不高

经统计,只有39.8%的学生是出于对学前教育感兴趣而选择了学前教育专业,想在将来成为一名幼师。有60.2%的学生都是出于父母的意愿,或是中考分数限制,没被理想的高中录取,亦或是受周围同学的鼓动、影响。可见,幼师生在选择学前教育这个专业时大都缺乏主动性,缺乏热情和兴趣。

兴趣是驱动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幼儿教师职业兴趣浓厚,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上将会更加主动、自觉、乐学善学。反之,缺乏职业兴趣,会直接导致幼师生入学后出现厌学、迷茫,更有甚者会出现中途退学,自暴自弃的现象。

(二)对幼儿教师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

经统计,有7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加入“考碗族”,全力考编制进入公立幼儿园,努力端工作稳定的“铁饭碗”。22.9%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或是出国留学,5.56%的学生选择毕业结婚,当全职太太,既解决终身大事,又曲线就业。还有少数的学生选择加入“啃老族”,就业无所谓。从结果来看,学生们更多关注的是就业单位的性质,盲目随大流、考公办,追求稳定,缺乏了当代大学生该有的社会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选择“啃老族”、“毕婚族”的学生们将自我价值依托于别人,只注重物质享受,缺乏独立自主性。这样的职业价值取向就已经和师范类毕业生要完成的社会使命相背离了,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

(三)对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缺乏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一个好的职业规划是人生成功的必要条件。调查中发现,90%的学生都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大部分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及信息了解甚少。56.27%的学生表示愿意从事与幼儿教师相关的专业,但近一半的学生对未来职业缺乏规划。这极易导致学生在校期间缺失学习目标,缺乏学习自主性、能动性,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通过对13、14、15级三个年级职业生涯课开课调查,13级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了职业发展规划课,四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14级未开课;15级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了职业发展规划课。从开课情况看,每一届学生的职业规划发展课开课时间不固定,甚至有的年级未开课,缺乏职业规划指导的系统性和前瞻性。通过调查,95.8%的学生明确表示需要得到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方面的帮助。很显然,学校开设的职业规划课程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五年制女幼师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对策

造成五年制女幼师生职业兴趣不高、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对专业和职业的关系认识不清的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家庭是从小生活的地方,父母是最亲密的人,而学校还对学生承担着培养的责任。这些现状的产生既有学生的内在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的原因。很显然,要想提高女幼师生的职业意识,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女幼师生方面

1.加强自我认识

女幼师生应在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择业的时候,多考虑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避免功利色彩。同时,她们还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优势和弱势,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在择业时,结合兴趣和能力,选择合适自己的职业。再根据相应的职业要求,树立阶梯化目标,分阶段实现。

2.具备与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从入校起,女幼师生们应全身心地学习幼师职业的专业知识,多途径培养实践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女幼师生们从业的必备技能。此外,她们的个人综合能力也很重要。经调查,大部分女幼师生都能够认清自己的优势能力,主要表现为适应能力、团队意识、沟通能力较强;也能认识到弱势能力,主要是动手实践能力。她们中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加入学生社团,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来提升自我能力。只有这样,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女幼师生们才能够脱颖而出。

(二)学校方面

1.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五年制女幼师生在初中毕业时,缺乏对幼师职业的了解,填报志愿存在盲目性。入学后,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学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带来影响和困难。学校应快速帮助学生认清自我,找到兴趣所在,重新认识幼师职业,让幼师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价值追求。因此,大学一年级就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是十分必要的。endprint

学校应打造专业的职业生涯指导课师资队伍,开展职业生涯指导课,并成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建立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一步步有计划、有目标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从学校到系部,再到班级,从专业老师到辅导员队伍,自上而下地全面跟踪指导。除专业老师辅导外,辅导员老师应第一时间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帮助。对以幼师为职业理想的幼师生,帮助其了解学习任务,提供最新的就业信息。对迷茫摇摆不定的女幼师生,引导她们了解幼师职业,通过资料分享等形式帮助她们找到幼师职业认同感,培养她们的职业兴趣,确立幼师职业理想。对明确不以幼师为职业目标的幼师生,帮助她们找到兴趣所在,确立新的职业理想,并鼓励她们为就业打好专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可以对辅导员及女幼师生们提供专业指导,也可以通过讲座、创新创业先进事迹等形式向广大女幼师生提供教育和帮助。

职业生涯指导应贯穿女幼师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女幼师生们可以及时向教师咨询最新的就业政策等信息,尽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专业学习的任务,为就业做好准备。

2.重视入学教育的实用性

五年制女幼师生刚入校的阶段就是塑造她们职业意识的关键期。因而,学校要以入学教育为契机,有计划、有目标地让她们了解幼师职业,认识到作为一名幼师的社会价值和意义,树立当幼师的职业理想。这将对五年制女幼师生的管理和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观摩优秀幼师的课堂。新入学的女幼师生对幼师职业的认识有限,可以安排他们入园观摩优秀幼师的课堂教学,让她们亲自观察幼儿教师的日常工作状态、课堂教学方法、从教能力,感受幼儿园的工作环境,对幼师职业有个全面的认识。在观摩结束后,注意总结观摩心得,辅导员加以引导,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职业兴趣。

其次,优秀学姐的经验分享。学校可安排成功就业的毕业生来校开展讲座,和新生们分享她们的学习心得。在交流中,新生们会对大学五年的学习生活有新的认识和规划,树立新的目标和学习动机。这将对专业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最后,提供一份五年的专业课程安排表和实践安排表。新生可以根据课程表,明确幼师专业的学习任务,对大学生涯做整体规划,学习上有目标、有方向。他们可以将任务阶段化,合理安排在校时间,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为将来从事幼教职业做好准备。

一系列的入学教育,可以帮助女幼师生提高职业兴趣,加强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从而内化为学习动力,提高她们学习专业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突出社团活动的幼儿师范特色

目前,合肥幼专社团是由校团委统一领导,专业教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学生自主发起和管理的学生组织,共有43个,涉及语言、舞蹈、琴、棋、书、画等各个方面。调查发现,65.8%的女幼师生都参与了社团活动。因而,学校可以利用社团这个平台,把社团活动打造为具有学前专业特色的活动。社团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多举办与幼师专业相关的活动,比如三笔字比赛、朗诵比赛、幼儿舞蹈比赛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和提升五年制女幼师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以让她们加深对幼师职业的认识,强化专业技能,培养职业兴趣,增加对幼师职业的认同感,也提高了女幼师生的职业意识。

4.积极与家长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輔导员应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了解每个女幼师生的家庭状况,和家长一起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兴趣,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教育合力。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师生的职业选择。对经济困难的学生,辅导员可以根据国家及学校的资助政策对其提供帮助,解决她们的经济困难之忧,让她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尽可能不受父母及家庭环境的影响,科学地进行规划,避免择业功利化。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女幼师生成长时间最久的地方,对她们的职业意识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查发现,女幼师生在报考志愿时,51.6%的学生选择幼师专业都来自父母的意见。可见,父母对幼师生的职业选择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家长习惯于将自己对职业的理解和期望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服从其意愿,选择职业。这往往造成了孩子违背内心,选择了不喜欢的职业。入学后,孩子就会表现出厌学、迷惘等状态,给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而,五年制女幼师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家庭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与学校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意愿,鼓励孩子在学校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重新进行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殷红敏.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微探[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0).

[2]王进,施霞.大学生职业意识现状调查及培养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9(9).

[3]贾菁菁.当代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

[4]刘艳霞,孔征宇.从大学生就业谈早期职业意识教育[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1(4).

[5]黄云姬,施茂枝.高师生职业意识的要素与培养路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4(4).

[6]杨小娟.对幼师学生职业意识教育的几点看法[J].中国校外教育杂志,2014(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五年制幼师幼儿教师
男幼师荒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五年制高职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探索实践
表演:幼师语文口语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