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成就渔博会
——访渔博会海外协办人

2018-01-18刘月姣崔明理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7年49期
关键词:里德参展商彼得

本刊记者 刘月姣 崔明理

彼得·里德梅先生是美国海洋展览公司总裁和所有人,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该公司是亚洲最大的渔业贸易展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渔博会”)的海外协办单位。他在国际水产业的多个领域有着30多年的从业经验。1980—1998年期间,他曾担任《Seafood Leader》杂志的创刊主编和出版人,这是一份在水产贸易界享有较高声誉的专业刊物。1990年,他又创立了另外一份水产消费类期刊《Simply Seafood》,为美国消费者提供水产品相关知识和购买指导。在第22届渔博会上,本刊就渔博会的发展历程、未来的定位等专访了彼得·里德梅先生。

记者:这几年我都参加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据我观察,全球展商参加渔博会的积极性都是很高的。渔博会也经营了20多年了,渔博会是如何一步步做到这种程度的?

彼得·里德梅:像国外展商这么大规模地参与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在举办之初,渔博会的规模很小,但是效果很好,各方面都非常满意。在1997—2000年这段时间,因为关税原因,国外的一些渔业贸易商因出口成本很高,不热心于参加渔博会。而后,随着中国加入WTO,由于中国的贸易政策发生了一些调整,关税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国际水产品开始进入中国。这主要是因为水产品是一种消费品,其价格构成中,很大一部分受税率影响,如果税率很高,就会使得很多水产品,尤其是一些高端水产品价格大幅升高,影响到市场销售。但随着中国加入WTO,许多水产品的税率下降,水产品的价格也随之下降,也就促进了水产品市场扩张,所以有更多的厂商愿意到中国来参加渔博会。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组织方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比如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展商愿意参加咱们的展会了,那是因为中国市场有吸引力还是因为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

彼得·里德梅:促进这个展会规模不断扩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口碑,当一些参展商来到展会,他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和体验,他自然而然地会将展会的信息传递给他行业内的朋友,告诉他们效果很好,这种口口相传的方式是很有效的。当然,我们作为主办机构,也会做大量的营销工作,我们每年都会去渔业展会与客户碰面,告诉他们我们的展会在中国举办,给他们传递中国市场的信息,吸引他们来参加。

另外,我们同客户良好的关系也为我们不断拓展展商规模建立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个人来讲,我从事水产行业有40多年,我对全球水产和贸易市场都有很多经验,而且与业内人士都有很好的交往和关系,我的一个同事从事水产业也有23年,他与行业内的人也都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同时,我个人对水产行业很了解,我每天都获得全球水产行业资讯,了解全球水产行业企业的发展情况,如果我发现哪些公司需要在中国拓展业务,我会专门去联系他们,向他们介绍中国市场。

另外一点我要提到的是,在11月1日的中外渔业对话会上,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也提到了,中国要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在接下来几年,会逐渐减少海洋捕捞,会延长休渔期,尤其是在南海和渤海湾会强化海洋保护,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中国国内海洋捕捞的产品会逐渐减少,因为中国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可能中国会需要寻找更多的水产品供应商来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海外市场自然会很好地补位。海外参展商来参展的主要目的是寻求出口市场,在过去的3—4年,由于国外市场持续低迷和增长缓慢,出口市场竞争很激烈。国内很多做外销的企业也逐渐转为做内销。由于原来专注于海外市场的国内企业他们本身就从事国际水产品贸易方面的业务,对国际市场和行业情况很了解,所以他们在从出口型企业转向进口型企业的时候能够很容易地获得国外货源。所以有这么多的企业从国际市场转向国内市场,他们做了大量的开发和规划,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国内客商开始成为我们的参展商。同时,这几年国内市场快速增长吸引了很多投资者的目光,如联想集团刚刚并购了一家水产企业,收购了一家澳大利亚渔业企业。

记者: 渔业行业的人是否形成了一个惯例,即每年来渔博会与业内人士见面沟通?

彼得·里德梅:我觉得这应该是人的本性,因为人都有社交的愿望和需求,需要面对面的交流,其实从业务推广角度来说,技术完全可以满足信息需求,但是都与面对面的沟通无法相比。比如,据我观察,现在人与人互动性较强的活动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活力,也正是因为人与人的社交需求。我们的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同时我们的展会也为拉动展会举办地的经济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对餐饮和旅游等有推动。

记者:大部分展商都看上了中国市场,渔博会是否对亚太市场都有影响?

彼得·里德梅:当然是有辐射到亚太地区。来渔博会参展的企业85%来自国内,15%来自国外。虽然国外参展商占比不高,但其实他们都是很大的买家和供应商。新加坡、菲律宾、印度等国也有很大的水产展会需求,但因为那里没有如此大规模的展会,所以很多人从国外到中国的展会来参观,采购他们需要的产品。如果有机会与国外参展商沟通,他们会说这个展会不仅仅是中国的展会,也是一个世界的展会。可以说渔博会是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展商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记者:渔博会未来发展打算和规划是怎样的?

彼得·里德梅:把渔博会发展成全球最大的展会。从目前中国的发展环境来看,如果我们没有把它做成世界上最大的渔业类展会,那就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

猜你喜欢

里德参展商彼得
参展商名录
参展商名单
收藏球鞋的当铺
长不大的彼得·潘
大叔秀
“野兔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