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差异

2018-01-18钟彩琴吕俊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17期
关键词:甘油三酯氯吡阿托

钟彩琴 吕俊杰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脑梗死二级预防应用的药物中, 抗血小板类药物和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是被多个临床治疗指南推荐的二级预防药物[1,2]。但具体选择哪种他汀类药物的效果更好尚未定论。本文选择本院收治的脑梗死病例, 观察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类药物)分别与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以上两种都为他汀类药物)联合应用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2例脑梗死患者, 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在本院行二级预防, 均为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患者。同时排除不能按照医嘱服药、不能持续用药而完成疗程患者、脑梗死发病前有精神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29例, 女22例;平均年龄(63.4±6.2)岁;合并高血压21例, 糖尿病11例(其中胰岛素治疗7例, 口服降糖药治疗4例)。对照组中男28例, 女23例;平均年龄(64.7±5.8)岁;合并高血压22例, 糖尿病12例(其中胰岛素治疗5例, 口服降糖药治疗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氯吡格雷口服治疗, 75 mg/次,1次/d。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瑞舒伐他汀, 10 mg/次,1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 20 mg/次, 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用药期间心肌酶升高(乳酸脱氢酶水平>240 IU/L或肌酸激酶同工酶>25 IU/L)发生率、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水平>50 U/L]损害发生率。两组患者随访时间为12个月,记录随访过程中脑梗死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改变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72±0.42)、(5.15±0.67)、(3.17±0.73)mmol/L, 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33±0.24)、(4.01±0.56)、(2.05±0.42)mmol/L;对照组治疗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 (1.73±0.39)、(5.12±0.62)、(3.80±0.66)mmol/L, 治疗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1.35±0.34)、(3.99±0.42)、(2.01±0.33)mmol/L;治疗前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肝损害和心肌酶升高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肝损害发生率为5.88%(3/51), 心肌酶升高发生率为3.92%(2/51);对照组肝损害发生率为7.84%(4/51), 心肌酶升高发生率为5.88%(3/51);观察组肝损害、心肌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脑梗死复发情况比较 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为7.84%(4/51), 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为9.80%(5/51);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脑梗死的临床治疗和预防中, 抗血小板类药物(如氯吡格雷)联合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的降低脑梗死的复发率,利于脑梗死患者的功能恢复, 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生存质量[3,4]。氯吡格雷属于抗血小板类药物, 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从而对血栓形成产生抑制作用。也有研究认为, 在应用氯吡格雷过程中, 部分患者出现氯吡格雷抵抗现象, 影响其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并不能有效的降低此类患者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5,6]。

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药物能够有效的调节血脂代谢, 产生降低血脂水平作用。阿托伐他汀需要经过CYP3A4途径代谢, 然后产生调节血脂代谢作用, 而瑞舒伐他汀不需经过上述途径代谢即可产生调节血脂代谢作用[7-9]。血脂水平升高对动脉粥样化形成产生促进作用, 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等可引起血小板聚集而容易形成血栓。所以, 给予他汀类药物降低血脂水平有助于抑制血栓形成。本文中, 所选患者均为恢复期及后遗症期脑梗死患者, 对此类患者进行二级预防治疗[10-12]。结果显示, 治疗前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损害、心肌酶升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为7.84%(4/51), 对照组脑梗死复发率为9.80%(5/51);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说明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分别联合氯吡格雷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效果是近似的, 具体用阿托伐他汀还是瑞舒伐他汀都不会影响到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效果。

综上所述, 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分别联合氯吡格雷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均显著, 均能够有效改善血脂水平, 减少脑梗死复发, 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都可产生较好的二级预防效果, 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甘油三酯氯吡阿托
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高甘油三酯血症
打呼噜会导致血脂异常
1例氢氯吡格雷致糖尿病肾病患者球结膜出血报告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