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及他的家庭(下)

2018-01-17江迅

妇女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董建华特首红十字会

江迅

董建华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他的家人也成了媒介及公众关注的热点人物。“特首”夫人赵洪娉系个性独立之人,热衷于公益事业,现为香港红十字会总监。据说她有“缚丈夫于无形”之道,夫妻恩爱几十年。有人感叹:他们是两性完美关系的最佳指南……

3董建华祖籍浙江,1937年生于上海,1949年随父到香港。赵洪娉是董建华的初恋情人,两人的家庭都是世交。15岁左右,两人和其他朋友经常外出游玩,当时二人尚未拍拖,但可称为青梅竹马。16岁时,董建华赴英国留学,此时赵洪娉也去英国读护士专业,两人在异国擦出爱火。感情很稳定,拍拖6年后订婚,订婚两年后(即1961年)24岁的董建华方与赵洪娉结婚,其间,没有第三者或任何冷战。婚后,育有两子一女。

赵洪娉有护士学位,但毕业后她嫁入董家,专心相夫教子,没有学以致用。直到1980年,子女长大了,她才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和专业。

在早些年的商旅生涯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董氏夫妇乘机往来于台湾、东京、伦敦、纽约等地,董太太常常协助丈夫打理生意,在家又是个贤内助。

有记者问董太太对夫妻之道的体会,她想了想说:“要和为贵,还有就是井水不犯河水。我们之间有商有量,从不相互埋怨,相互猜疑。”

爱,是人类印象中最深的体验之一,婚姻的成功,需要双方都具有宽容和忍耐的心理基因。

香港有俗语道:“女追男,隔重纱(意即容易追求到手);男追女,隔重山。”坊间有传闻,董赵良缘,当年是“女追男”。于是,有記者问董太太,究竟谁追谁?董太太一脸似笑非笑的神态说:“是他跪地求婚的。他不跪,我才不肯嫁呢。”

4董建华的两个儿子董立均、董立新和女儿董立筠均已成家,全居住在香港。董氏夫妇已是祖父母,现有两个孙女。3个孩子全部在家族公司“东方海外”工作。董建华一心希望子女能把董家的事业发扬光大。

董建华虽然对外经常说要重视中国文化,学好中文,但他管教子女却很开放。大女儿童立筠在港岛玛利诺书院念完小学和中学,平日与同学交谈,讲英语多过中文,她又去美国读大学,后来还嫁给了做金融的外籍男子。

董建华的一名媳妇林冰兰也是半个美国人,她是美籍华人,自小在美国居住。是个钢琴家,音乐硕士,曾在美国纽约的林肯中心和新加坡的国家会堂演奏。回港嫁给董的儿子立新后,继续从事她的钢琴事业。

5爱,同希望、信念一起构成了人生存意义的主干。博爱,必然热衷于公益事业。赵洪娉早于1980年便正式加入香港红十字会当义工,为病人的康复服务,帮病人重新鼓起生活的信心;不久便担任妇女工作组的名誉召集人;1984年出任医院图书室和病人关怀服务督导委员会主席;1985年获领英国红十字会热心服务荣誉奖章;1993年被委任为香港红十字会助理总监;同年获领红十字会优越服务荣誉奖章;1996年被委任为香港红十字会总监。

她当了“特首”夫人后,依然对公益服务亲力亲为。1996年圣诞节,她就是在医院与精神病患者一起欢度的。她希望大家都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多做些事。

记者问董太太,“上任”特区首长第~夫人后有没有身份变化的感觉?生活有没有改变?赵洪娉摇摇头:“生活上的改变还没那么快,7月1日以后再回答吧。我没觉得身份有什么变化,朋友和同事要找我,每分钟随地都能找到我。我依然会在湾仔街市(即菜场)买菜,去美发店洗头。我还会煲红萝卜、青萝卜、白萝卜牛腩汤和粥,再配腐乳、咸蛋,清清淡淡很合适。”

有记者问:“听说你最初并不希望董先生参选‘特首的?”

董太太答:“结婚那么多年了,总有点合不得。”她又对几个未婚女记者说:“你们结了婚就明白了。我当然希望自己每天能陪着他,不过更希望他能为香港人切实做些事。所以,我会百分之一百零一地支持他。目前来说,支持他就是让他在家的时候能舒服些,为他煲点汤、水。”

有记者问她,董建华在她的心目中是个怎样的丈夫?她说:“他是有主见而又很自立的男人。”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总有个特殊的好女人。

当众记者踏出“香岛小筑”,有人感叹道:“董特首和太太真是一本书,是两性完美关系的最佳指南。”

选自《妇女之友》1997年3期,时任编辑/梦蝶

猜你喜欢

董建华特首红十字会
李家超宣布参选香港特首
香港女特首的育儿观
董建华:刻苦的“7·11”特首
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董建华为政改发声引热议
香港红十字会公信力长盛不衰的原因
本期导读
历届世界红十字日活动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