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包子下江南

2018-01-17

妇女之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冰粒牌坊祠堂

我是一个随遇而安的懒散人,这一年已经折腾了好几次山西古建筑,也许这个冬天我该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哪也不去了。可是,忽然有朋友约请我去画几处徽州古村落。

对于一无所知却如雷贯耳的古徽州,我既好奇又觉得无限神秘,我毫不犹豫,来北京领受了任务,立即乘高铁南下。在列车上紧急整理资料,对毫无概念的古徽州情况进行恶补。

列车过了长江之后,车窗外开始变得山明水秀起来。黛瓦白墙的古村落和葱郁的山川美景充满着北方难有的湿润气息。我意识到,自己这个土包子终于来到了真正的江南腹地。

到了歙县,直奔大名鼎鼎的明代许国石坊,在开发粉饰过度的老城街心,简洁又不失华美的石坊沉稳古朴,与北方牌坊迥然不同的风格令我颇感新颖。可惜冬日天短,才五点钟就黑下来了,我决定第二天首先把它画了。

可是第二天开始,没完没了的冬雨就来临了,这个降雨期贯穿了我下江南的始终,最后甚至变成了雨夹雪和大雪,气温也直降15℃!这次下江南真是时令不对,遭了大罪。我被大雨逼到了角落里,躲在一个小门下,歪着脖子夹着伞,好歹才算画下了许国石坊。

老徽州的木雕、砖雕和石雕水准之高,也令我大开眼界,看起来自己从前还是太局限了。越走越觉得值得走出来,应该走出来,也必须走出来。

沿街的老宅门虽然残破凋零,但韵味十足,窄街古巷讓我盘桓寻觅,流连忘返。

不同时代的历史印迹重叠在一起,给人直面悠远岁月的感触,也好像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口。

没完没了的恼人冬雨逼得我只好一直举着伞,弯腰如虾米一般半伏在画板上保护着画纸,腰酸背痛抬不起头。

当地老乡很是热情,拉我去家中避雨,围观者还奔走寻找,试图帮我打开某处老宅院参观。

这是活着的古村落,虽然陈旧破败,但充满着人性的温暖。

这一地区的许多山体构造都有着类似黄山的风韵,当一直低沉的云层偶尔散开,秀美而峥嵘的高峰瞬间展现在眼前,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也让我大有爬上去探个究竟的冲动。

素雅的牌坊和华丽的镂雕,后面还深藏着几百年前的家族苦难史。枕河而建的长腿楼阁,伴随着脚下轰鸣的山泉之声,转眼已有近二百年。牌坊楼阁以及后面的老祠堂,组成了山村里最动人的古雅风貌。

我在这里顶着凄风苦雨坚持了两天,早就冻得全身僵硬,如不是临来前媳妇给预备了一条新棉裤,真不知怎样坚持下去。

老房子墙上还有“要斗私批修”标语旧痕,那个时代的遗迹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我在寻古过程中留意过此类标语,也正在日渐消逝。

雕琢得花团锦簇的老祠堂还展现着往昔的繁华余晖,但这些被我们外人视若珍宝的东西并不能引起本地人足够的重视。对面新建的楼房几乎快顶到了祠堂的屋檐,把祠堂搞得低矮憋屈,想拍照个全貌都难。

我半缩在祠堂对面的屋檐下,举着伞足足画了一天,最后腰都快直不开了,总算为老祠堂画了两幅像。如果天气好的时候,这样的地方值得专门来画个系列。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凛冽的北风裹挟着砂砾状的所谓雪狂暴地倾泻下来,室外温度降到了零度,我举着伞顶着刮脸般的风画这座重檐门楼,伞一度被刮飞到旁边的河里。还是在河边捡拾垃圾的大娘用她的长杆帮我把伞捞了回来。

到这边我也学会了一句话,在北方叫大娘,在这里叫阿婆。

这是第一次画徽派建筑的庭院,窄窄的天井只能给予幽暗的采光,但在这时却遮蔽了风雪,我想这样的设计也许正是此类建筑的一个初衷吧。

在低温下我只能不时的跑厕所放水,其实我在山西也很少在这么冷的时候写生,零度以下硬撑数小时,那滋味真是不好受啊。

这一次,我真是玩了命了,除了雨夹雪和大风低温,此处还不通公交车,我只好坐到最近的一个路口,然后徒步十余华里走进去。

在有限的白天和极度的寒冷与颤抖中,只画了一幅,纸上满是冰粒和水痕,几乎画几笔就要停下来拂去溅在画面上的冰粒。手抖得就要不能控制,全程只有卖猪肉的老哥与我相伴,远处街巷里传来的是此起彼伏的麻将声……

走在出山的路上,又是个十余里,雨夹雪之下,我的伞上都结成了一层冰壳。

编辑/周六

猜你喜欢

冰粒牌坊祠堂
冰粒磨料射流冰粒加速规律及破碎煤岩数值模拟
冰雹中也有“年轮”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梁家祠堂史话
我国冰粒降水天气的观测特征统计分析
4300吨挤压机牌坊安装
白家牌坊
沈家祠堂
祠堂,祠堂
书院、祠堂与湘学学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