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2018-01-17吴晓清

教育界·上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创业教育区域经济高职院校

吴晓清

【摘要】文章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服务区域经济改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举措,旨在促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更好地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建立起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区域经济

目前,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创业人才的支持,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具备较高创业素质、创业能力的创新型技术人才。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存在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创业教育缺乏优势和特色等问题,需要不断研究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推动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起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共同增长的良性互动。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包括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创业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产生创业激情,了解当前的创业政策和创业知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减少未来的创业风险。同时,创业教育也是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在创业活动中,具备较高创业素质的大学生可以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斷地向资本转化,从而获得事业上的成就、社会的尊重以及继续努力的动力。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职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我国已进入“大众化教育”时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因此鼓励更多的高职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展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思路,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发挥高职毕业生的人力资源优势。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大批创业人才的支持,地方高职院校通过创业教育培养的创业型人才能够丰富区域的创新资源,优化区域创业体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满足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的变化,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大学生创业的新视野,使他们在各行各业中能更好地成人成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加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为社会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二、我国高职院校结合区域经济开展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缺乏支持力度,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不能有效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

在国家支持创业的大环境下,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政策,但涉及面不够广泛,普及程度不高,社会各界的配合程度不够,不能最大化地发挥引导作用。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也不应该仅仅为了解决的学生个人就业问题,应该着眼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创业思路和创业方向上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缺乏优势和特色,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地方高职院开展的创业教育缺乏优势和特色,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水平有限。需要改革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创业教育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另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更为专业的高素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代课老师大多注重创业知识的讲授,缺少实际的创业经验和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在创业教育中碰到的问题与困难。这些因素导致大学生在实际创业中创业能力不够,创业思路单一,创业素质不全面等问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对综合性创业型人才的需求。

三、服务区域经济改革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举措探讨

(一)地方政府和社会加大支持力度,强化区域特色教育,提升区域服务能力

地方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积极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业教育保障机制。比如地方政府和人力资源保障单位成立针对创业的服务部门,设立创业补助和扶持基金,建立发布创业政策和创业知识的网站,完善创业信息平台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开展就业教育要站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度上强化具有区域特色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走适应地方发展的创业道路,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高职院校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依托区域经济人才需要实际,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业型人才。在创业教育中积极开发大学生的创业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不同的创造性人格,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发现地区的创业优势,找准适应于区域经济的创业方向,提高他们未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素质。

(三)加强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

师资是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关键,教师的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对创业教育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更为有效的教师队伍选拔、培训、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教育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创业教育培训,到企业兼职,到科技创业园参观等提高创业实践能力。除此之外,创业教育教师对地方创业优惠政策、保障机制应该有足够的了解,积极从服务区域经济的角度开展教育,为培养出一大批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做出贡献。

(四)建立创业教育实训基地,组织各种形式的创业体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

高职院校要想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除了课堂上的理论传授,还应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体验或实践活动,比如开办跳蚤市场,组织营销模拟会,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组织创业计划大赛等。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创业教育实训基地,与企业建立实训合作,鼓励学生到地方企业参加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把创业的理论知识和在实训基地掌握的实践技能运用到未来的创业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黄学萍.论高校创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08(19):33-35.

[2]杜建勤.职业院校创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亚太教育,2015(14):189.

[3]舒燕.面向区域经济的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9(01):39-40.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业教育区域经济高职院校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