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引领数字经济

2018-01-17郭涛

中国计算机报 2017年48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数字化数字

郭涛

如今,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以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标志,中国的数字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近些年,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促进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成了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毫无疑问,我们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

IDC预测,到2021年,全球GDP中的50%、亚太GDP中的60%将来自于数字化,覆盖数字化的产品、服务、技术、营运和关系等,中国数字经济的比重将达到55%,同时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将带动IT投资的快速增长。

企业如何跟上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在风起云涌的数字经济时代谁又能独领风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力又来自哪里?只有在战略层面高瞻远瞩,在执行层面让数字化契合业务的需求,才能让数字化落在实处,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数字经济大裂变

2016年9月举行的杭州G20(二十国集团)峰会是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会上通过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详细阐述了数字经济的概念、意义和指导原则,并提出创新、伙伴关系、协同、灵活、包容、开放和有利的商业环境、注重信任和安全的信息流动等七大原则,明确了宽带接入、ICT投资、创业和数字化转型、电子商务合作、数字包容性、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的六大关键优先领域,在知识产权、尊重自主发展道路、数字经济政策制定、国际标准的开发使用、增强信心和信任、无线电频谱管理等六大领域鼓励成员加强政策制定和监管领域的交流,营造开放和安全的环境。

从广义的层面,《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给出了数字经济的定义: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回顾数字经济的发展历史,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包括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至80年代)、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以及裂变阶段(2008年至今)。如今,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很多国家都陆续出台了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数字经济正成为各国角逐的新战场。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相对于传统的工业经济来说是一次大裂变。

赛迪顾问撰文称,从2008年至今,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新的竞争高地,其内涵也不断丰富,主体从消费互联网逐渐延伸到产业互联网。伴随着产业的跨界与融合,数字经济已进入裂变式的发展阶段。在数字经济时代,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方式,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数字科技,这样才能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创造属于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辉煌。

中国数字经济充满活力

如今,发展数字经济已经上升为我国的国家战略。以2006年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标志,中国的数字信息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近些年,中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促进了互联网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成了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报告指出,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技术领域的领头羊,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中国不仅在数字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经济变得更具活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赋予了“中国制造”新的内涵。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世界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和《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7》蓝皮书正式发布。蓝皮书中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总量达22.58万亿元,跃居全球第二,占GDP的比重达30.3%。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正在蓬勃发展。

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中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从整体战略、政策层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形成了良好的大环境;其次从市场角度看,良好的环境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探索和发展空间,数字技术的投资者和消费者都有很高的积极性,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数字化龙头企业开始冒头,同时数字化的生态系统也在建立和不断壮大;最后,中国市场的体量庞大,网民数量众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統计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亿,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年轻的数字化一代成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数字化商业模式的创新和迅速市场化,让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充满活力。

当前,新的数字经济体系正式形成,数字化转型成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创造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的能力将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积极采用各种新兴的数字技术,向数字原生企业(Digital Native)转型发展。IDC预测,到2019年,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其营收的45%将来自新的商业模式,包括数据货币化(Data Monetization)、商业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等。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是融合而非替代

数字经济的影响力正逐渐扩大,成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正处于风口浪尖,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2016年10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大投入,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endprint

数字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信息化。如今,哪家实体企业的发展又离得开信息化呢?信息化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手段和工具,它已经成为提升企业运作效率,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石。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这一共同的基础。从这个角度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并不矛盾,反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也表示,两者应该是融合关系,而不是替代。

现在一说到实体经济,人们最习惯用制造業来举例,因为它是实体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也是风向标之一。2017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推进“互联网+”,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借助“互联网+先进制造”的落地,推动硬件、软件和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制造的发展,促进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发展,这就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具体表现。此外还有更多“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生动案例,在金融、能源、医疗、教育、城市建设等诸多领域,数字化给行业应用、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新的改观。

以“智能”为先导

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有其明显的标志。比如,18世纪中叶出现的蒸汽机及其产业化,将人类社会带入了成熟的工业经济时代;而19世纪中叶出现的电动机标志着工业步入了电气化时代;20世纪50年代,以计算机应用兴起为标志,人类社会一跃而入信息经济时代……

如今,我们已经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的数字科技都是我们所倚重的,其中智能技术的发展尤其引人瞩目,它已经慢慢渗透进各个领域,成为驱动技术创新和商业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之一。智能与数字经济将比翼齐飞。

IDC预测,到2019年,全球40%的数字化转型项目将使用人工智能服务;到2021年,75%的商业企业应用将使用人工智能,超过90%的消费者将与客户服务机器人互动,超过50%的新工业机器人将借助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将渗透进每一个领域、每一个企业,甚至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现在,与IT相关的会议、研讨无不以智能为核心话题展开,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成了焦点。各家IT企业纷纷发布自己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积极地在人工智能领域进行布局,推出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的产品、解决方案。

今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印发了《组织实施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和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的通知》,对于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申报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将重点支持“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大工程、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应用示范工程、大数据应用创新工程、数字经济公共基础设施等。

在人工智能的热潮中,我们也应该冷静地看到,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标准、人工智能与行业应用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产业生态的建立与完善等还要逐一落地,这样才能扎实稳妥地推动以智能为核心要素的新经济业态的发展。

12月22日举行的“2017 ICT企业家大会”,以“智能引领数字经济”为主题,将重点探讨在智能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如何决策才能保持竞争优势,以及商业社会如何实现重构等问题,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共鸣,共同畅想数字经济美好的未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数字化数字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字化制胜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