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思考

2018-01-17耿崇桑

上海房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编研选题工作

文/耿崇桑

一、房地产档案编研的重要性

(一)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是保护档案史料并方便利用的有效措施

纸质档案作为原始凭证,具有不可再生性,在开展利用服务时,总是提供原件,容易破损,影响档案的寿命。以编写档案史料的方式提供利用,可以避免档案原件的重复使用,减少磨损,从而延长档案的寿命,也能使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便于后人利用。

(二)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可以为领导决策服务

科学决策需要汇集各种真实的统计数字、文件汇编、资料等。在领导决策前,档案部门根据领导意图,查找有关的历史数据和文件材料,并加工处理、编辑,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促进领导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开展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可以更好地服务民生

房地产档案作为房产交易、房屋拆迁、旧区改造、公房管理、私房落政、保障性住房申请等各项业务活动的真实记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民生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房地产档案行政部门,要着眼于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化被动公开为主动公开,充分发挥房地产档案在维护群众利益、解决民生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四)开展房地产档案编研可以服务经济建设

房地产建设、经营管理第一线的企业对房地产档案信息有着更为迫切的需要。单一的某一份房地产档案可能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但是某个时期的全部房地产档案,其所呈现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一个时期的房地产档案能够直接反映当时当地房地产业发展甚至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能够为政府、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参考和凭证。

(五)档案的编研成果具有存史、资政、教化作用

房地产档案具有浓厚的地域局限性。一个地区的房地产档案直接反应的是本地的经济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情况。房地产档案是在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珍宝,能够真实地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折射出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盛世修志”,存史、资政、教化。编史修志是档案编研的重要工作内容,属于深度编研的层次,通过编史修志,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档案的历史价值。

二、房地产档案编研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明确要求加大档案开发力度,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开始重视档案编研工作,并取得了一些编研成果。如,江苏省无锡市房屋产权监理处、无锡市房地产档案馆以馆藏档案为基础、以名人故居历史演变为主线,于2009年10月开始编写,历时一年半,完成《无锡市名人故居》一书。又如,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档案管理中心积极发挥馆藏档案丰富的优势,把志书编修工作与档案编研工作相结合,利用丰富的档案资源以及编研《上海道契》、《历史保护建筑》等的经验,开展《房地产志》编纂工作。

尽管一些地区的房地产档案馆在档案编研工作上的表现可圈可点,但就全国范围而言,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还存在着各种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编研工作理念陈旧,甚至编研职能虚设。例如一些单位编研观念陈旧,在档案利用上重被动利用,轻主动利用。即使进行了一些编研工作,也多是简单的资料汇编,缺乏深度编研成果。有些城市或地区的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是房地产交易中心的下属单位,或者承担着大量的房地产登记档案的查询和利用工作,缺乏人手,大量的房地产登记档案查询使工作人员没有多余的精力开展档案编研,造成编研职能虚设。

2.创新意识不足,编研选题和研究方法没有与时俱进。档案编研是一项工作量大且系统的工作,需要经历前期调研,确立编研工作选题,收集素材,辨别材料真伪,对材料进行加工提炼,编撰成文、校对勘误、形成定稿等诸多步骤。在这一系列步骤中,前期调研和确立选题非常重要,它们决定了档案编研的方向。时代在发展,档案编研选题需要不断创新,研究方法也需要不断与时俱进。

3.缺乏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影响了编研成果的质量。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往往被作为一个部门或科室的工作,与单位的其他部门缺乏合作,大大降低了档案编研部门的价值。同时,在编研过程中,部分档案编研所需要的材料本单位没有,而档案编研工作人员没有前往外单位借阅相关档案资料,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作记录,导致编研成果真实性降低。

4.缺乏高水平的编研人员。房地产档案编研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工作人员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编研成果的优劣和档案潜在价值的发挥。一般而言,区县级的房地产档案馆由于缺乏专业人才,编写水平有限,无法很好地开展编研工作。

三、做好房地产档案编研的几点建议

(一)做好档案编研总体规划,主动挖掘房地产档案利用价值

《上海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要求贯串上海档案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更新档案编研观念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档案编研的需求,是档案编研实践发展的要求。房地产档案管理部门要转变档案编研理念,走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之路。在开展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过程中,要做到谋定而后动,提前做好本部门房地产档案编研的总体规划,提高档案编研的自觉性,主动挖掘房地产档案的利用价值。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档案编研的工作规划,房地产档案部门必须熟悉馆藏档案资源,对其作出科学评估,综合各类因素后合理作出编研工作的总体规划,确定大致的编研方向、编研类型等,并作好短期和长期的规划,为后续的工作打好基础。

(二)创新档案编研模式,提高房地产档案编研的科学性

房地产档案编研要根据馆藏档案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背景、行业特点、地域特点,开展编研工作,使研究成果具有时代性、专业性以及地方特色。在档案编研选题上既要有所创意,又要注重实用,既要不囿于习惯性的模式,在选题的创新上作一些探索,又要坚持“注重实际,贴近现实,立足实用,讲求实效”的选题原则,坚持以编为主、研究为辅的方针,尽量避免选题过大、过深的做法。同时,要注重与时俱进,注重研究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不断提高档案编研的信息化、科学化水平。传统档案编研有许多缺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档案编研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此外,创新房地产档案编研模式,还要不断探索档案编研的新路径,拓展房地产档案编研成果展示途径。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声像档案在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了直观优势,“读图时代”大众传媒的需要使档案编研的新形式不断出现,史志类、画册类、汇编类档案的编研手段能够较好地贴近社会需求。

(三)加强档案编研与各部门的合作,走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之路

在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开展中,加强与其他部门、其他档案馆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更好地整合档案资源,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弥补一些专题编研资料不足的缺陷,实现科学合理的课题组合。任何信息资源都有它的不完整性、不系统性和不准确性。档案编研涉及内容和领域广泛,在现有馆藏资源可能难以满足编研课题需要的情况下,需馆外资料及时补充,即需要按照“档案不足资料补,馆内不足馆外补”的编研工作方针进行编研。同时,在编研过程中,要采取“内部发掘与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不局限于馆藏,在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的同时,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料作为补充,走开放式社会化的编研之路,以求编出更完整更系统的文化产品。例如,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一起交流探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挖掘房地产档案的历史文化价值,传播档案文化。

(四)注重档案编研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编研工作人员水平

档案编研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基本的档案编研工作知识、房地产专业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在人才队伍建设中,一方面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培养力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觉悟,引导其不断关注本行业的最新动态,完善知识体系,适应新时期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外力提高编研质量,即根据拟定的编研主题,邀请相关的专家参与到编研工作中,巧妙地利用外力,提高编研成果的质量和层次。例如,有些单位在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中,采取“内举外聘”的做法:“内举”即充分发挥馆内人员的专业特长,让其担任编研课题的负责人,参与编研的谋划工作;“外聘”即聘请有深厚文字功底和地方历史文化知识的退休专家、老同志来担任编研的具体工作,同时,外聘老专家还可以指导本单位的档案编研人员,使其尽快成长。

猜你喜欢

编研选题工作
谈谈房地产档案的编研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科研档案编研工作的新认识
不工作,爽飞了?
档案编研在地铁文化中的应用
房地产档案编研工作的特点及其完善建议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