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健全基础教育体系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2018-01-17金玉

吉林农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培育农民

金玉

(集安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吉林 集安 134200)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职业农民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到我国“三农”问题发展的重要任务。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现状

从2012年农业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到2014年与财政部共同建设培育制度体系,再到2015年与教育部共同实施培养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在建设培育制度、完善培育体系的同时,培育工作也有一些突出问题。

1.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的进展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由试点榜样带动,我国很多农业县已经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工作列入农业重点工作,并作为政府工作评价的一部分。经过几年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工作格局。

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制度基本建设起来。从田间管理指导到理论教育培训,从实际问题解决到理论知识学习,从农技推广到学历教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已经基本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框架。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政府农业部门的带动下,得到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资金调配、企业参与和学校教育协同助力下,得到了更优质的培训资源。并且一些地区已经积累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经验,在多方资源协助下,能够对培育对象进行精准的学习需求分析,进行“因材施教”,不仅有效利用教育资源,而且极大地提高农民的学习自主性,促进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展开。

1.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出现的问题

政府工作培育工作不到位、不明确。国家政策下达到县级农业部门时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一些农业县依然以传统方式组织农民进行劳作,并且由于培养人才周期长、见效慢的原因,培训师资方面出现素质较低的问题。有些地方的教师队伍、教学条件比较落后。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人员任用不当、教务水平不高等现象。教师提供的帮助不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问题。并且缺少对教师的奖惩机制。农业的不断发展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快速掌握农业新技术、新理念,而大部分地区缺少对教师队伍的再教育。

农民学习缺乏积极主动性。农民长期靠经验种植管理农田作物,并没有真正树立科学种植管理的观念。并且由于农民教育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农民往往认为培训没有效果,因而,学习积极性较低。

2新阶段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对策

2.1 将培育工作成果列入政府工作评价指标

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农业发展具体情况,制定政府培育工作的具体指标。通过指标的达成来提高地方农业部门执行的主动性。为此,需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多方调动教育资源。对于达标的政府,给予更多的财政鼓励,以激励其更好地完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目标。

2.2 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

应该多方整合教育资源,从涉农院校、农业研究机构、涉农企业等相关机构调派专业人员进行兼职、全职任教。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的考查,从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教师应该具备耐心、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品质。加大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资,并购买相关教育资源设备。如引进互联网技术,可以先培养出一批具备现代化技术应用能力的青年农场主。完善培训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让教师队伍能够不断获得新鲜血液,能够适应我国农业转型升级人才培养的需要。

2.3 多层次、多样化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案

面对我国农业产业升级的重大任务,农民后备队的专业素质、职业能力亟待提高。虽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人才培养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而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阶段,人才需求量大。这就要求设计多样化的培育方案适应不同职业层次农民的学习需要。

从农民的文化程度、务农时间长度、田地亩产量、农业专业技能和经验测试等多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得到其需要进行相关培训的具体需求。其中,需要关注青年农场主、农业带头人等具备现代农业经营管理理念的职业农民。设置不同内容的培训课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培训时间。在一个阶段的培训工作结束后进行反馈。修改培训课程中不合理的部分,不断完善教育培训体系。

3 结语

新型职业农民是我国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关系到我国“三农”发展问题。本文就政府工作、师资队伍建设和建立适合农民的教育体系三个方面提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工作建议。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培育农民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