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宁苹果生产形势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8-01-17王田利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1期
关键词:静宁果农精品

文/王田利

目前我国苹果种植面积已超过266.7万hm2。2013年我国局部出现苹果卖难现象,2014年波及面进一步扩大,2015年呈现全国性卖难现象。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预计未来3~5年内,“卖难”将是苹果销售的新常态。在此大背景下,甘肃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不少挑战。

一、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销售空间受到周边苹果发展新区的挤压。静宁苹果产业的优势在于品种优良,环境特异,栽培方法独特。近年来,随着周边苹果种植新区的快速崛起,这些优势正在弱化,当地有近1/3的果园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品种老化现象日益突出,这是导致静宁苹果价格直线下滑的主要原因。随着栽培周期的延长,果农的管理观念固化,新技术、新方法的转化不及时,影响了苹果品质和效益的提升,导致静宁苹果的市场占有率呈逐年下降态势。

苹果安全生产形势严峻。随着苹果栽培面积的扩大和栽培周期的延长,农药、化肥等农资使用量逐年加大,破坏了果园生态,导致苹果树体落叶、早衰等;导致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受限,影响有机肥的吸收和利用,加上当地有机肥源不足,土壤日益板结,通透性变差;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增加,抗药性增强。

苹果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经营利润变薄。由于苹果销售价格下滑和生产成本持续增长,苹果生产效益下降,苹果产业进入微利时代。2015年静宁苹果产区首次出现了苹果“论箱卖”的现象,即包装规格为15 kg/箱的苹果,最低价仅28元/箱,而且走货缓慢。按这样的售价,扣除生产成本,种植苹果已无利可图,苹果种植户和经销商信心严重受挫。虽然暂时没有出现 “挖树毁园”现象,但果农投资果业的热情大大降低,已经有果园弃管的苗头,已经威胁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精品意识不强,高端市场占有率低。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栽培面积的扩张,我国苹果产业很快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由优质到精品的转变,精品生产已成为主流。反观静宁苹果生产,大多仍停留在优质阶段,精品意识还没有普及,精品果数量有限。近些年的苹果销售行情普遍表现为:普通果低价滞销,精品果高价畅销,说明精品果仍有销售空间。应该抓住精品果的销售商机,提升苹果档次,以应对疲软的市场。

二、静宁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坚持乔砧稀植模式,稳定规模发展优势。多年的苹果发展经验表明,苹果产业的效益与规模呈正相关,规模越大,集约化程度越高,商品化程度越高,产业效益越好。目前静宁苹果产业

优化品种组成,加快良种化普及进程。静宁苹果产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政府调苗,民间引穗等途径,先后引入了岩富系列、宫崎短富、寿红富士、烟富系列、礼泉短富、红将军、美国8号、嘎拉、松本锦等优良品种,为静宁苹果的良种化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在大量引种的同时,静宁群众坚持经常性的品种选优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中在秦冠选优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贾河乡中堡村果农选出的“粉红秦冠”、雷大乡黎沟村果农选出的“速红秦冠”,由于卖相好,管理容易,栽培价值高,均得以快速扩繁,栽培面积均达千亩以上,特别是“粉红秦冠”通过客商传播,已被山东、山西等地民间引种,“粉红秦冠”“速红秦冠”多年来保持与富士同价销售。在良种普及方面,静宁果农对外部调来的苗木,均实行二次嫁接,达到了优中选优的效果,大大加快了静宁苹果良种化的进程,提高了良种在栽培中所占的比重。静宁苹果生产中良种所占比例达70%以上,片红富士占到了栽培总量的60%以上,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良种化程度高,是静宁苹果多年来雄霸国内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今后的苹果发展中,应继续加强这一措施的落实,以提高良种在栽培中所占的比率,优化栽培品种,为高效生产打好基础。

推行大苗建园。静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当地主栽的红富士苹果童期长,幼龄果园占地时间长时,影响群众收入,树体管理也不便进行。为此,静宁群众创造性地应用大苗移栽技术,进行集约化培育,规范化管理,大大地提高了建园质量,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合理间作,保证产业有效扩张。苹果树栽植后的1~4年,枝量小,树体间空间较大,可充分利用空间进行间作套种,以增加收入。多年来,静宁形成了3种较优良的幼园间作模式:静宁南部仁大、李店、治平等乡镇幼龄果园间套西瓜、蔬菜种植模式,每667 m2果园间作西瓜800株左右,收入2 000元左右,是静宁间作效益最理想的套种模式;静宁中南部余湾、雷大、威戎、古城、曹务等乡镇幼龄果园间套马铃薯模式,每667 m2收入在2 000元左右;静宁中部城川、甘沟等乡镇幼龄果园间套蚕豆模式,每667 m2收入在800元左右。高效间作保证了果农在建园后收入不减,苹果树栽得下,保得住,长得好,加快了静宁苹果产业的规模化扩张。

大力推行精品化生产。目前,市场上果个较大、果形高桩、色泽艳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的精品苹果畅销。要出精品苹果,一要选择好的品种,苹果品种不同,售价相差很大,比如短枝型的宫崎富士、烟富6号等片红富士的售价,比同级别的条红型的长富2号高出2.00~2.50元/kg;二要通风透光栽培,将每667 m2种植密度控制在33~45株,枝量控制在8万条左右,产量控制在3 000~3 500 kg, 留果 12 000~14 000个,保证在生长季枝枝见光,果果向阳,以有效地提高大果和全红果的比率,实行精品化生产。

合理施肥用药,提高苹果食用的安全性。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和常识的学习,适时对症用药。二要特别重视增施有机肥,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根际土壤环境,增强树体抗逆性,促进树体健壮生长。三要通过叶片分析,弄清树体所缺元素种类、数量,推广配方施肥。一般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实际施肥量:实际施肥量=(计划产量农作物需肥量—土壤有效养分测定值)×0.15×校正系数/(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由于配方施肥要求较高,特别是叶片分析,这很不符合我国苹果以户为生产单位的现状。可使用复混肥或复合肥,简化配方施肥作业。购买这类肥料时,尽量选购名优正规产品,要求包装标识标注内容齐全、规范,包括肥料名称、商标、生产许可证编号、生产者或经销者的名称地址、生产日期或批号、保质期、产品执行标准编号、养分含量、净含量、警示说明、使用方法、适宜作物及不适宜作物、建议使用量、规格等级类别等。购买化肥前最好把产品放到公平秤上称量,看净含量是否与明示标注的相符;如有偏差,看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注意根据苹果树体的生长特性和 “好恶”进行选购,应选颗粒均匀、没有潮湿结块、包装完好的产品。购买化肥时一定要索取购货凭证,以便在出现纠纷时,用于维权。四要全面普及“有机肥垫底、化学肥料加劲、生物肥料增效、土壤调理剂调整土壤pH值”的施肥模式。有机肥料养分含量全面,但养分含量低,肥效发挥缓慢;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施用后可快速补充土壤养分,提高土壤养分的含量;生物肥料虽然本身不含养分,但可加速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加快磷元素、钾元素的转化,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可有效地减轻土壤的酸化程度,防止土壤板结,它们配合施用,可使施肥方法得到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施肥效果。

抓关键措施,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静宁降水稀少,年降雨量在450 mm左右,与苹果实际需水量有近100 mm的差距。同时,静宁水资源贫乏,绝大部分果园建在山地,没有灌溉条件,水分是静宁苹果生产中的最大限制因素,缺水影响成花质量及果实膨大。在近三十年的苹果发展过程中,静宁县在水分管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以保墒为主的栽培模式,大面积推广覆盖栽培,通过覆砂、覆草、覆膜的应用,使得土壤水分保持均衡供给,大幅度地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率,有效地克服了干旱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静宁果农精品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田间地头“惠”果农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立德树人 润物无声——静宁一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藏在静宁“三宝”里的美食精髓
2016静宁苹果“南行”记
精品画廊
文化之地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