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 注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动能

2018-01-17中共吉林市委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农业 2018年19期
关键词:城乡农业农村

中共吉林市委 吉林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吉林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大振兴为目标,结合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优势,在找差距、补短板、强保障上下功夫,相继开展“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等工程,逐步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为乡村振兴筑牢基础、注入新动能。

一、注重问题导向,瞄准统筹城乡发展的薄弱点

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开启了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进程,为我们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路径。但由于长期以来城市对农村过多索取,过少投入,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建设不尽完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最主要矛盾,具体来讲有三块短板。从收入消费看,尽管吉林市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1倍和1.5倍。从基础设施看,吉林市仅3.8%的农村家庭使用室内水冲厕所,28.6%的村生活垃圾、94.5%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农村公路已基本实现村村通、屯屯通,但由于养护困难破损严重,40%的公路因缺少资金得不到修建。从公共服务方面看,吉林我市84.2%的村没有幼儿园、托儿所,10%的村没有卫生室。城镇职工每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210元,而农民每月人均基础养老金仅80元,相差27倍。这些问题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大障碍。为此,吉林市委、市政府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坚持把社会发展重心向农村倾斜、经济发展重心向农业倾斜、利益分配重心向农民倾斜,以城带乡,以工促农,补短项、强弱项、扬长项,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二、注重补齐短板,打造统筹城乡发展的着力点

针对农业农村发展存在的短腿短板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主要实施了四项工程:

(一)开展创新驱动工程,增强县域反哺农村功能。县域连接着城市和乡村,承担着以工哺农的重担,只有先把县域经济搞上去,才会把更多资源向农村倾斜。为此,全力构建“6411”产业体系,滚动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十”大项目,旅游、健康、航空、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六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化工、汽车、冶金、农产品加工四大支柱产业改造升级,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打造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向农村领域延伸了旅游、健康、信息、加工等一批产业链,为以城带乡夯实了物质基础。

(二)开展产业升级工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加强产业融合,让农民致富的门路更广,腰包更鼓。依托“大旅游”搞活休闲农业经济。推广雾凇岛“韩屯模式”、万科“青山民宿”等经验,引导农民创办农家乐,让乡村四季都是旅游旺季。依托“大健康”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带动农民发展优质稻米、果品、食用菌、中药材等产业,培育种植木瓜、火龙果等“南果北种”以及水果反季供应新亮点。评选了十大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发展数字农业,实现农业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成立省内最大互联网农业合作联盟,经营主体300家,让信息进村,农产品出村,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抓好能人回乡、工商兴乡、社会助乡“三乡”工程。启动统一战线助力百村振兴行动,帮助103个重点村发展集体经济,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开展产城融合工程,改善农村民生民利。把握国家新型城镇化地级试点城市建设机遇,延伸城区维护建设覆盖范围,将乡(镇)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城市投资计划。在重点乡(镇)建立医疗卫生共建对子、中小学联办对子。同时,已规划建设7个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田园综合体和30个特色产业小镇。城镇化率达到59.1%,分别高于国家和省1.7和3.2个百分点。

(四)开展生态宜居工程,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把“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印刻在这片黑土地上。持续4年开展以“六清”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在农村广泛实施““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等建设项目。桦甸市深圳龙澄公司垃圾绿色收运模式,实现辖区内全覆盖,带动永吉县等地建设1224个地埋式环保桶,98台转运车投入运营。持续改善农村生态宜居环境,美农村颜值、换农业产值、增农民福祉,坚决打好乡村振兴第一仗。

三、注重加强领导,聚焦统筹城乡发展的契合点

不断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建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四梁八柱”,重点在“三个强化”上做文章。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方面,成立统筹城乡的组织机构,加强工作领导。另一方面,打造基层党建“红色引擎”,开展创建好书记、好队伍、好制度、好服务、好业绩、群众满意“五好一满意”党支部活动,培养一批致富“头雁”和群众的“主心骨”。

(二)强化发展活力。制定了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规划、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乡村振兴“三新”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文件。推进“放管服”改革,创建一流的营商环境。加快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三)强化资金投入。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领域,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设立了工业振兴基金、现代农业发展基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加大金融支农力度,抓好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和经营权抵押贷款发放工作。

今后,吉林市将持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乡村振兴为主线,对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方面振兴,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振兴的大格局,让乡村振兴成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不断开拓乡村振兴新局面。

猜你喜欢

城乡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