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沮河流域城区段人工增殖放流运行效果及建议

2018-01-17汪应文卢永梅董舰峰

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20期
关键词:鱼种水域城区

汪应文 卢永梅 杨 军 艾 健 董舰峰

为治理好远安县沮河全流域及其支流水域生态环境,2017年,我们按照远安县水利水电局制订的《关于治理沮河流域部分水域(水生植物)环境可行性初步方案》组织实施。经过八个月的治理、修复,目前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逐步显现,现将沮河城区段水域实行人工增殖放流以来的运行效果及持续实施扩大放流范围的建议报告如下。

1.治理方法与过程

针对境内沮河水域环境,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制定方案、试验示范,创新建立了一套科学实用的绿色治理新模式、新机制。重点围绕环境治理、生态修复做了下列工作。

(1)治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生物工程方法,即通过投放草食性鱼类控制水生植物的蔓延,达到防治水污染、净化水环境的目标。试验之初,我们小范围内采用物理、化学及生物三种清除办法进行比较,最终确定采用生物工程即放流草食性鱼类方法。只要科学地确定好放流品种、规格及数量,就能有效地抑制绝大部分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繁殖。沮河常年生长的水生植物主要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三大类,计有100余种,投放草食性鱼类后,绝大部分水生植物均可被鱼类摄食(包括根、茎、叶),仅剩具有代表性的空心莲子草(俗称水花生)不能被草食性鱼类直接摄食(用粉粹机打成浆可投喂草鱼苗、鳊鱼)。从后续跟踪调查情况看,城区沮河段的水生植物绝大部分已被鱼类摄食,尤其是今年夏季长期未降雨,水量少、流速慢、气温高易导致水中的氮、磷、钾的富积,水草疯长、繁殖的恶性循环,使水质污染程度加重,但由于放流草食性鱼类后,水草逐步减少,水质得到明显的净化。

(2)治理过程。今年3月30日至4月9日,分二次赴外地采购四车草食性鱼种分别在位于城区的一桥和三桥之间投放,共计投放鱼种7350kg,近7万尾,其中草鱼种5400kg,鳊鱼种1950kg。所投鱼种经过消毒、杀菌处理。8月25日打样,草鱼由放养时的100g长至1250g以上。

2.治理效果及成效

(1)生态效益。此次沮河人工增殖放流开辟了该县增殖放流先河。经现场观察和后续跟踪调查,鱼种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这部分放流的鱼种为后来对水域中的水生植物的治理和水质的净化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该河段水生植物泛滥成灾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水质得到明显的净化。目前沮河城区段,与去年同期相比,水质清新,几乎看不到大范围的水草生长现象,天然水域生态环境得到修复,为居住于沿岸的百姓创造了优美的水域生态环境。

(2)社会效益。一是渔业生产秩序得到根本性好转。今年以来,自沮河部分河段进行人工放流以后,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紧密配合,针对禁用渔具、违法违规行为及时地给予了有效打击。由县渔政监督站牵头,联合公安、水利执法部门及沮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单位坚持常年巡河,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举报电话,尤其是渔政部门不分节假日保障24小时举报畅通,随时查处,对查处的案例及时地进行了报道。据渔政部门统计,今年元月以来,共出动执法车辆90台(次)、出动执法人员230余人(次),收缴电鱼器20余台(套),地笼(密眼网)220余部(条),行政处罚14人,处予罚款3.30万元,对于个别情节严重的由公安侦查、检察及法院介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全社会带来了震慑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居民幸福感得到增强。从变废为宝的角度讲,利用丰富的水草资源换取了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来源,同时丰富了市场的菜篮子,增加了天然的鱼类产量。同时,给居住于两岸的百姓提供了天然休闲垂钓娱乐场所,居民的幸福指数得到提升。

(3)经济效益。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投入与产出比较,今年所放流的鱼种大约7500kg,按最终的80%成活,计6000kg鱼种可养成成鱼,根据各类水生植物所含的营养价值不同,综合算得饲料系数为110(饲料系数指草鱼摄食110kg水草可增长1kg体重的鱼),按1∶8的体重比例增长,可增加近5万kg的天然鱼产量,可消耗各类水草5500吨,按商品鱼的优质优价,每公斤商品鱼价值20.00元,产值可达100.00万元,除去鱼种投资13.00万元,纯利在80.00万元以上。从鱼的品质上讲,相对于水库及鱼池,沮河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光照良好、水面宽广。正因为良好的环境因素,加之有大量鲜嫩的水生植物作为食源,鱼类在沮河的生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水域,草鱼的品质也要优于水库生长的草鱼,更优于精养鱼池养殖的草鱼。相同的品种,品质更好,质量最优。

3.持续实施增殖放流,扩大治理修复范围的建议

2018年2月6日,宜昌市政府与中国三峡集团签订“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绿色发展示范区”合作框架协议,其协议主要围绕着“以整体根本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要求先行先试,总结提出新模式、新机制有关成果”。我们对沮河环境的治理,对生态的修复所采用的方案正是新模式、新机制的先行先试在该县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在总结论证的基础上将此项工作加大力度,使沮河人工放流、生态修复工作再上新台阶。建议如下:

(1)因水制宜调剂人工增殖放流品种、规格及数量,扩大放流范围。根据城区河段人工增殖放流后的跟踪调查,充分证明草食性鱼类对水域内的水生植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水域生态修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在2018年冬季对沮河流域内的东干渠马渡河坝内、三板橡胶坝内、双路橡胶坝内、旧县石板坡河段、凤山小河河段及鸣凤城区橡胶坝内等六个放流点投放草食性鱼类8900kg,大约20.80万尾。

(2)继续加大管控力度,创建由各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运用生物工程对沮河流域水生植物的环境治理,从宏观的角度讲是一项涉及到全社会的系统工程,但从微观上讲就是投放、管理,最关键的是日常管理。由于沮河流径岸线长、地形复杂,给日常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今年经过多次联合执法和整顿,力度前所未有,在全社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为此,要一鼓作气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的长效机制。一是加大对《渔业法》等法律法规的普及,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提高居民生态保护意识和科学放流的知识水平,使其对资源的保护意识落实到自觉的行动上。二是以河长制为契机,按照行政区域划段管理的原则,各负其责,管理好各自的范围,将责任到乡(镇),到村组,并签订责任状,逐步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三是多部门配合,常抓不懈。加强对河流水域巡查,建立实时、公开、高效的通报机制。将日常巡查、责任落实等纳入信息化、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积极探索综合执法机制,统筹湿地公园管理处、水利、环保、农业、林业、工商、公安等部门涉及河流保护管理行政执法职能,成立综合执法队伍,加大对电鱼、毒鱼、炸鱼和使用地笼、密眼网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垂钓者在季节和时限上也要加以约束,尤其是放流的鱼种和春季鱼类繁殖期划定禁渔期限。

(3)充分利用生物工程措施治理水环境、修复生态的同时使其物尽其用,增加天然渔业资源。为了实现“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景象”的美丽乡村,我们在沮河城区段先行先试示范,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2018年冬季将试点延伸到上至洋坪马渡河大坝,跨越三个乡镇,使境内的沮河流域达到80%以上的治理面,放流8900kg草食性鱼类。当年可生产成鱼7万kg,在鱼体增长的同时,5-9月可摄食各种水生植物计0.77万吨。因鱼类是变温动物,水温高、摄食量大、增长快,而沮河水域内的各种水生植物的生长旺季与鱼类生长的季节同步。因此,修复水域生态的同时达到了物尽其用、变废为宝的目的,从而使天然渔业资源得到恢复性增长。正如习近平在5月19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所论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用好生态保障高品质生活,绿色发展的成果正在惠及更多老百姓”。

我们始终按照全国环保会议提出的32字方针,即“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要求,做好水域生态治理工作,造福一方百姓。

猜你喜欢

鱼种水域城区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长沙市望城区森林海幼儿园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池塘鱼种如何正确投放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四种常用渔药对异育银鲫“中科5号”鱼种急性毒性研究
冬放鱼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