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融资优势PPP助力乡村振兴

2018-01-17娄兆锋

农业知识 2018年41期
关键词:投资方政府农业

PPP是指政府公共部门与民营部门合作过程中,让非公共部门所掌握的资源参与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政府公共部门的职能,同时也为民营部门带来利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提出乡村振兴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要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PPP融入乡村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特殊性与PPP的根本属性具有巨大兼容空间所决定的,是合作共赢、互为互利的优化选择。参考PPP在其他行业的发展经验和农业农村实际情况,当前推进PPP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优项目。乡村振兴重点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在五个振兴中,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选好项目是PPP融入的关键。2017年6月,财政部、原农业部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的出台,破除了社会资本进入农业公共服务领域的隐性壁垒。重点引导农业PPP参与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及“互联网+”现代农业等领域公共产品供给。就山东省来讲,既有沿海又有内陆,既有山区又有平原,在进行PPP合作时,应扬长避短,在提升农业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坚持质量兴农,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绿色发展,实现山清水秀,提升美丽乡村整体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美德,推进移风易俗,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健康、养老和民生保障,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精准扶贫,确保全面实现小康。同时,还要注意在PPP合作时把创新作为重中之重。

二、强化培训。PPP进入农业农村领域较晚,对基层有关部门和农民群众来讲还不能完全领会和运用。因此,需要培训。要把PPP的特点讲清楚,还要把PPP在其他行业成功的实践让农民群众知晓。PPP项目强调全生命周期管理,尤其农业领域的PPP项目,具有流动资金少、风险多的特点,更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强调管理人才的培训,着力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色,对PPP管理人员进行理念和能力上的提升,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保证政府、企业的协作良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需要管理人员熟练掌握PPP项目运行程序,保证PPP项目顺利实施。

三、严格管理。由于PPP融入乡村振兴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做法。因此,需要加强管理,特别要从健全制度上加强管理,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行全过程管理。必须合理打包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统筹规划现金流多的项目与现金流少的项目,根据企业的合理预期,进行适当配置,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并依据本地的PPP政策,优化项目管理结构,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四、控制风险。PPP涉及合作各方的切身利益,利益共沾、风险共担使每一方都要慎重决策,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率。合理分配项目风险提高项目收益水平。在政府承担政策风险,投资方承担商业运营风险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降低潜在商业运营风险,政府尽量根据项目要求,尽量选择专业门类多、技术能力强的综合性的投资方,将投资-建设-管理-运营于一个社会资本方,有利于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将PPP项目成本降到最低,进而提高项目收益水平。

五、改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地方政府和投资方共同的愿望。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快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工作节奏,为营商环境创造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设信用体系,特别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和投资方的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使之既是伙伴关系,又是利益共同体,为双方进行筛选和合作提供便利。

六、拓展渠道。乡村振兴覆盖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PPP融资范围广,两者应有多方面的合作空间。应尽量拓展直接融资,辅助间接融资,逐步减少政策银行贷款的基础上,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民以土地和固定资产入股,形成财产性收入,发挥企业租赁土地并管理土地的优势,让农民获得增长性收益。

猜你喜欢

投资方政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论投资公司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海底铁路
浅析合并财务报表中合并范围的确定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