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现代管理技术助推梁平柚产业发展

2018-01-17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7期
关键词:梁平果农

【导读】地域特色农产品生产发展,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些产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承载了当地文化、风俗和情感,然而地域终归有限,决定了种植面积、产量也有限。梁平柚是重庆市梁平区的特色果品,由于违规早采,加之果品鲜食有苦麻味等原因,销售不畅,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地域特色农产品的出路在何方?本文提出的措施,或许能给我们一定的启发。

梁平柚有200多年栽培历史,是全国三大名柚之一,也是重庆市梁平区的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区现有梁平柚生产面积1万hm2,800余万株,年产果9万t,年创产值4.5亿元。根据梁平柚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梁平柚基地面积将达到1.34万hm2,年产果40万t,创产值20亿元,建成重庆市最大柚产业基地,成为重庆市名柚产业带的龙头。目前,梁平柚产业发展存在着规模散小,品种优劣混杂,建园基础设施落后,病虫害防治不科学规范,产量低,品质良莠不齐,销售市场混乱,加工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部分果农弃管砍树,柚园荒芜,影响了广大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和产业效益的发挥。按照习总书记对重庆市提出的“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工作要求,区委区政府结合梁平产业实际,将梁平柚作为梁平农业中“举旗产业”来发展。为了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目标,必须发展壮大梁平柚产业。

“选优提纯”是基础。良种是科技的结晶,是实现优质丰产的基础,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梁平柚200多年的栽培历史,出现了很多优良变异的单株。现存的近万株百年老柚树,依然硕果累累,品质优异,是选优提纯的良种资源。因此,在柚果成熟季节,每年开展一次全区性的梁平柚选优鉴评活动,号召全区广大果农对自家品质优秀的单株进行自报,由乡镇农技员进行初评,然后每个乡镇每年必须选送5~10株品质优秀的单株样品果送区农业服务中心,区农委再组织专家进行评奖。对获奖农户和乡镇,在每年一度的采柚节上进行隆重奖励。对获奖柚树单株进行挂牌重点管护,遗传性状稳定的作为梁平柚母本树,统一采摘接穗进行高接换种和定点繁育,从源头上保证梁平柚品种的优良性。近几年已选出一批“柚王”树,应用于生产,实现了早结、优质、丰产,示范效果特别好,品质得到显著提高。

“大苗培育”是根本。苗木培育事关产业的成败。过去育苗靠农民一家一户,乱引砧木,接穗随意乱采,裸根苗栽植,病虫害严重,成活率差,品种纯度无法保证。因此,必须实行育苗许可证制度,定点育苗。选择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光照充足、灌排水有保障、交通便利的地方建苗圃,会嫁接、懂技术、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农户作为定点育苗户,统一发放育苗许可证,统一调运砧木种子,统一供应接穗,统一育苗技术标准,统一出苗质量标准,统一苗木销售价格,按“六统一”要求进行育苗。选用枳作为砧木,营养袋育苗,选用30 cm×30 cm×40 cm规格的营养袋,配制好营养土,将嫁接好的柚苗栽入营养袋中。在土培育2~3年,当苗高达到1m,冠径50~60 cm,有10~20个分枝,主干粗度2 cm以上,已开始试花挂果的为合格苗,进行大苗定植。第二年就能试花挂果,第四年就能进入丰产期,每667m2可产2~3 t优质果。该办法将幼苗期放在育苗期内集中管护,业主节约了土地租金和管护成本。可随时栽植,无缓苗现象,栽植成活率100%,深受果农欢迎。

“标准园建设”是抓手。以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进行基地建设。大基地、多业主,适度规模经营。一般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规模在2~6.7 hm2,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控制在13.3~33.3 hm2。标准化建园,利用小山包、浅丘地和塝田连片建设。合理规划,实施去劣去杂,采用挖掘机深翻覆土,田型调整,按2.5m×6m宽行窄株,每667m2植44株,深挖定植穴,表土+有机质回填,规范定植,利于今后机械化耕作。新建机耕道、人行耕作道、蓄水池和排水沟等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园。

“绿色防控”是手段。由政府、业主出钱买服务,组建梁平柚管护专业队,实施梁平柚全程社会化服务,解决广大业主和果农不懂技术、重栽轻管的问题,走生态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土壤管理上,大力种植黑麦草、三叶草、紫云英、豆科作物,通过生草覆盖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刈草压绿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在施肥上,建立猪—沼—果生态模式,发展林下养殖,推广使用生物有机肥,硫酸钾型复混肥,取代单质化肥,实施肥水一体化工程,满足柚树生长挂果的需要。在病虫害防治上,禁止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施用。安装太阳能杀虫灯,悬挂性诱剂、黏虫黄板、绿板、捕食螨,人工捕捉天牛、蚱蝉,树干刷白、果实套袋等绿色生态防控技术,控制病虫为害。在修剪上,采用撑、拉、吊、开“天窗”、抹除夏秋梢等技术,培养成疏散分层的丰产树形。合理疏花疏果,节水灌溉,冬季深翻土壤,石硫合剂清园,确保优质丰产、产品质量达到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实现“一控二减三基本”目标。

“市场营销”是出路。没有强有力的市场营销,就没有产业的长久发展。搞好销售,品质是基础,品牌是保障。梁平柚通过全程社会化服务,提升了质量,还必须创品牌。梁平柚先后获得了 “国家级名牌产品”“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著名商标”,全国柚类评比“金杯奖”“金牌奖”“重庆市名柚评比第一名”等多项殊荣。通过了农业部部颁质量标准认证,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 《梁平柚生产技术规程》,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原产地保护。2018年即将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然而,梁平柚鲜食余味苦麻是其一大品质短板,没有完全成熟的梁平柚苦麻味更为浓烈。近年来的恶性早采上市销售,严重损害了梁平柚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成都、重庆、武汉等传统市场丢失,销路变窄。对此,首先要禁止恶性早采上市行为。区政府每年发通告,工商、公安、食药监局、农业执法等部门一起联合执法,对未成熟早采上市的柚果进行收缴销毁,为梁平柚品质正名、重塑形象。其次要抓好销售主体的培育,培育营销龙头企业和营销大户,组建梁平柚产业营销协会,实行行业自律,自觉遵守梁平柚销售秩序。区政府每年安排市场销售专项资金,用于举办采柚节,产品宣传发布会,各大新闻媒体广告宣传和对营销组织(线上、线下)按销售业绩进行奖励。销售主体业主要与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果农签订销售协议,对产品质量合格的保护价收购,确保果农利益。成熟柚果经分级、洗果、包装、贴标后上市销售,统一使用梁平柚地理标志商标,杜绝散装果、麻袋果、畸形果、病虫果上市销售。梁平天农八部农业科技开发公司、梁平旭焰农业开发公司与京东、天猫等电商合作,建立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产品溯源系统,网络年销售突破1万t,销售额1亿元以上。

“综合加工”是保障。梁平柚存在着果实大小不一的现象。每年有接近总产量40%、0.8 kg以下的小果不能销售,多用作有机肥,资源浪费大,应大力开展梁平柚综合加工开发。目前梁平有柚子加工企业4家,年加工能力1万t以上,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合作,利用小果进行综合加工开发,生产柚蜜饯、柚子酒、柚子茶、柚子粉、种籽油、柚汁饮料、柚皮糖、香精油及沐浴露、洗发水、香皂等系列产品,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广大果农的收益。

“资金投入”是关键。农业是弱势产业,果品业投资期更长,要想获得优质丰产,至少需要3~5年的投入,且投入资金巨大。近年来,时有果品业主因经营不善而亏损负债,最后弃园逃跑避债,给当地乡镇政府留下后遗症,甚至引起社会治安事件。因此,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要有产业发展资金作后盾,在业主建园、种苗购买,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制定具体补助政策,及时兑现。各涉农项目资金要围绕特色效益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帮助业主解决困难。金融部门通过贴息放宽对业主的贷款,只要是用于建园和生产管理的就要积极支持,解决业主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保障梁平柚产业发展的资金所需,区里面专门成立了梁平区丰瑞投资公司,专业为梁平柚产业业主提供贴息贷款。

“领导重视”是核心。区委区政府将梁平柚作为特色产业“1+3”产业中的“1”即“举旗产业”进行发展,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区政府分管农业副区长为领导的梁平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区农委成立梁平柚产业化办公室,专门负责梁平柚产业发展的规划、计划和发展政策的制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西南大学合作组建梁平柚产业化研究院,解决技术瓶颈。将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组织在一起成立了梁平柚产业协会,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关机构。整合国土、水务、林业、农业、商委、供销等部门项目资金,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建设,共同发展。做到每年有计划、有项目、有资金下达建设任务,定期检查,年终考核。一年一年推进,一届接着一届干,坚守质量,不冒进,不动摇,力争通过5~10年的发展建设,将梁平柚建成产+销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产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猜你喜欢

梁平果农
樱桃红了,果农笑了
中华蜜蜂为梁平柚授粉的效果及梁平柚蜂蜜品质研究
田间地头“惠”果农
富士苹果 哪些品种受果农欢迎
专家当保姆 果农心里稳
流翔高钙为果农把脉支招
所到之处,皆是故乡情
苹果价格大涨 果农是贮是销
昆士兰大学
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