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2018-01-17黄海

医药前沿 2018年2期
关键词:肛瘘熏洗创面

黄海

(钦州市中医医院肛肠科 广西 钦州 535000)

目前,肛瘘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创面多为开放性,由于受到排便摩擦、换药不当、局部炎性渗出物刺激等因素影响,易导致术后创面恢复慢,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如何减轻患者肛瘘术后创面的疼痛,促进肛瘘创面的愈合是肛肠科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中西医治疗肛瘘术后创面均取得一定的成效,因此本文对中西医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进行综述。

1.影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

中医认为肛瘘术后创面属针刀所伤。创伤后形成的病理产物如瘀血、痰湿可以加重创伤,成为新的致病因素。肛门位于下位,受大便影响经常摩擦,湿易趋之。西医认为影响术后创面愈合的因素有:(1)全身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对于老年人来说,细胞再生能力较差,进而影响创面愈合。缺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可导致组织再生不良,影响创面愈合。(2)局部因素,如感染、缺血、创面温度和湿度。由于术后创面为开放性,容易受到粪便污染,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葡球菌等是常见致病菌。术后由于局部组织受到创伤,导致血液循环紊乱。创面周围容易出现出血、水肿、压迫血管等容易导致缺血。(3)异物因素。由于在手术或换药过程中,线头残留被肉芽组织包埋而产生异物反应。(4)排便因素。术前习惯性便秘或术后因恐惧导致便秘,干硬粪便使肛管皮肤扩张,导致创面破裂。(5)手术因素。创面愈合与手术时切除组织多少、创腔深浅和创面大小有关。(6)不良生活习惯,常见于长时间卧床或坐位,不注意个人卫生等。(7)心理精神因素。

2.中医治疗法

2.1 中药口服

中医口服法以“消、托、补”三法为总则。消法有托里消毒饮[1](黄芪、银花、连翘、白术等)可促进局部血液循坏,改善创面局部的微循环,促进创面恢复。止痛如神汤[2](秦艽、防风、桃仁、黄柏等)可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创面愈合。补托法有愈创汤[3](黄芪、怀山药、炒白术、丹参等)通过益气生肌药物与和营托毒药物的合理配伍,起到健脾、和营、托毒的功效,八珍创愈汤[4](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具有养血生肌功能,可促进创面愈合,十全大补汤[5]气血双补,助阳固卫,促进创面愈合。吴争光[6]等认为对于气血亏虚型予生肌玉红膏和十全大补汤,后配用甘草和肉桂等治疗。

2.2 中药注射液

足三里具有调整胃肠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调整阴阳的作用。宋卓文[7]等运用湿润烧伤膏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用于难愈合性创面的临床治疗,对照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清创外敷凡士林纱条,治疗组加用湿润烧伤膏联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穴,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愈合天数较对照组短,且湿润烧伤膏联合黄芪注射液可促进肉芽的生长,促进创面愈合。杨风利[8]等研究显示丹红注射液配合外用拔毒膏治疗肛瘘术后创面能够减轻肛门疼痛,水肿时间减少,促进创面愈合。

2.3 中药熏洗

熏洗疗法是将药物水煎或者用开水浸泡后,利用蒸汽熏蒸患处,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该方法适用于肛门直肠疾病局部肿痛和肛门直肠疾病术后的恢复。肛瘘术后采用中药熏洗坐浴是通过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使皮温增高,松弛括约肌,扩张微小血管,加快血液循环,从而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能够充分被创面吸收。刘文清[9]采用坐浴方式对患者进行熏洗,中药处方为虎杖、苦参、马齿笕、血竭、五倍子、黄柏、蒲公英、蛇床子等,结果显示中药熏洗能有效促进患者缩短创面愈合。张丽娟[10]也认为中药熏洗能够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早期愈合,疗效理想。

2.4 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通过各种膏剂、散剂等直接涂至患处的一种方法。中药外敷主要是通过药物分子的扩散作用,使药物渗透于肠壁和肛门,通过直肠和粘膜吸收。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因此药效作用维持的时间长。彭军良[11]等将6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敛瘘膏”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新液纱条外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术后疼痛情况好于对照组,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郑雪平[12]等将72例行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凡士林油纱条外敷创面;观察组患者术后清洗创面,给予乌蔹莓膏外敷创面,再敷凡士林油纱条,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认为乌蔹莓膏能改善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微环境。

2.5 针灸疗法

针灸分为针刺和艾灸,该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节免疫力的作用。艾灸治疗痔疮多灸患处穴位和疮疡周围,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经常艾灸肛周长强穴可调整一身阳气,达到增加机体免疫力和扶正而祛邪作用。灸肛门局部创面可缓解患者内括约肌痉挛,促进血液循环。艾灸以其温热作用和药物作用通过经络调节全身的功能。罗琴雯[13]等将10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中药熏洗、换药后配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中药熏洗、换药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认为热敏灸新疗法配合中药熏洗、换药治疗能显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修复。毛双香[14]等研究显示艾条温和灸配合红光治疗肛瘘术后创面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能改善术后肛门疼痛、水肿等情况。

3.西医治疗法

3.1 抗生素

肛瘘术后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细菌为主,除了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与感染有重要关系的化脓性病原菌外,还与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密切相关,因此要选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宾东华[15]等选用SD大鼠80只进行肛瘘内口不愈模型制备后在大鼠潜在的瘘道侧壁上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发现硫酸庆大霉素注射疗法能改善伤口情况,从而促进肛瘘术后内口不愈大鼠模型肛瘘内口的愈合,缩短内口及创面愈合时间。石建宏[16]等回顾性分析创伤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疗效发现在外科中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出现耐药性是促进创面愈合和改善预后的关键之处。

3.2 生长因子

生长因子是一种能促进或抑制细胞的迁移、增殖,调控细胞的生长速度,在创面愈合的纤维化、血管化和再上皮化方面起到介导和调控的作用。陈稳[17]等研究显示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对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诱导创面细胞增殖和新血管的生成,与bFGF相比rh-aFGF更能有效促进创面愈合,缩短肉芽生长开始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陈瑞波[18]等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肛瘘术后创面发现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早期能够减轻创面疼痛,能够有效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

3.2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主要有微波疗法和激光照射疗法。前者通过光谱治疗仪所产生的光热和光化学效应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加快组织的再生能力,促进创面愈合;后者通过低强度激光作用于机体产生一系列应答反应。刘益峰[19]等研究显示微波联合德赛恩液体敷料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赵敏[20]等速愈平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能有效改善肛瘘患者术后创面局部微循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有利于创面的愈合。

3.3 新型敷料

新型敷料是一种在功能上能参与和影响创面愈合的一类创面覆盖物质。藻酸钙伤口敷料是一种新型伤口敷料,主要为甘露糖醛酸和钙离子的混合物。彭慧[21]通过Meta分析发现藻酸盐敷料在肛肠科术后换药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有效促进渗液吸收。范志美[22]等认为藻酸钙敷料应用于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的修复治疗,不仅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其渗液时间,而且有利于促进创面的尽快愈合。

4.总结

肛瘘术后正确用药是创面愈合良好与否的关键。西药在创面愈合方面具有直接性、前沿性和起效快的优点,但也存在问题,如生长因子容易引起细胞过度分化形成肥大性瘢痕等,且药物价格昂贵,不利于推广。中医药在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西药相比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但目前中医药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缺乏统一的标准,且基础研究较少。因此,如何充分利用中西医各自优势联合用药治疗肛瘘术后创面是以后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1]卢渠,陈映标.托里消毒饮促进肛瘘术后创口愈合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3):153-154.

[2]谭建勤,刘兴高,王伟,等.止痛如神汤对痔疮手术后伤口愈合及疼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7):775-777.

[3]畅立强,陆金根,曹永清.愈创汤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及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6):80-82.

[4]郑文彬.八珍创愈汤治疗肛门病术后创面愈合迟缓60例[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9,19(5):11-12.

[5]陈晓燕.辨证分型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0):20-22.

[6]吴争光.中医辨证方法治疗肛瘘术后难愈性创面的疗效评价[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5):89-90.

[7]宋卓文,邓定安.湿润烧伤膏联合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难愈合伤口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0) : 56-57.

[8]杨风利,张丽萍,邵雅斐,等.丹红注射液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效果[J].宁夏医学杂志,2011,33(11):1080-1081.

[9]刘文清,邓业巍.中药熏洗坐浴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19):3696-3697.

[10]张丽娟.中药熏洗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17):3419-3419,3422.

[11]彭军良,姚向阳,张华,等.敛瘘膏外敷对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6,36(12):2136-2139.

[12]郑雪平,王业皇,樊志敏,等.乌蔹莓膏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6,27(32):4534-4535,4536.

[13]罗琴雯,谢昌营,廖成文,等.腧穴热敏化艾灸在肛瘘术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7(6):40-42.

[14]毛双香,柯华晨,余素贞,等.艾条温和灸配合红光治疗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1):105-106

[15]宾东华,王爱华,李逵,等.硫酸庆大霉素注射疗法治疗肛瘘术后内口不愈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14,30(12):136-138.

[16]石建宏,杨浩森,杨树林,等.抗生素在外科创伤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658.

[17]陈稳,陈逸飞,王明祥,等.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肛瘘术后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药师,2014,17(6):975-977.

[18]陈瑞波.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8):100-102.

[19]刘益峰,林雨冬,林梅英.微波联合德赛恩液体敷料促进低位肛瘘术后切口愈合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17,60(4):358-360.

[20]赵敏,桑畅野,王振军,等.速愈平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11):1104-1106.

[21]彭慧,郑伟琴,万星阳,等.藻酸盐敷料在肛肠科术后换药的meta分析[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6):414-419.

[22]范志美,郭英雁,钟玉红,等.藻酸钙敷料在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后创面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174-175,176.

猜你喜欢

肛瘘熏洗创面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rn-bFGH(盖扶)对创面修复的影响
创面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与转化应用系列丛书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银离子敷料在治疗慢性创面中的应用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后残余创面3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