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庭视角的语文教育幼小衔接策略

2018-01-16覃丽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幼小衔接

覃丽

【摘要】本文针对家庭中的语文教育幼小衔接误区,论述家长要树立合理期望,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制订语言学习目标;要过程与结果并重,高度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要基于家庭生活,在语言运用中全面发展幼儿语言能力,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语文学习做准备。

【关键词】家庭视角 幼小衔接 语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154-03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衔接,是幼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转折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配合,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是教育界经典的研究主题之一,国内外关于幼小衔接的研究,多以让·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发展理论、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哈克教授的断层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提出幼儿园和小学存在主要关系人的断层、学习方式断层、行为规范断层、社会结构断层、期望水平断层、学习环境断层。幼小衔接受到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的影响,其中微观系统包括学校、幼儿园、家庭、社区。[1]国内学者冯晓霞等从微观系统家庭的角度,证实了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幼儿的入学语言和数学准备,她认为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家庭的幼儿,在语言和数学准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学者杨晓萍提出,为提高幼儿的入学准备,家长应从宏观方面,如幼小衔接观、物质准备、心理准备等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多数学者从家庭角度研究幼小衔接问题时,尤其是语文教育幼小衔接侧重于宏观角度,鲜有学者在某一学科给予家长具体的幼小衔接策略指导。笔者认为,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家长素质的普遍提高,家长有能力、有义务在家庭生活中采用恰当的措施,为幼儿入学做好语言准备。

一、家庭中语文教育幼小衔接工作的常见误区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教育理念、教育水平、亲子关系等,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从语文教育幼小衔接情况来看,家长也常常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一)语文教育幼小衔接内容小学化、片面化,轻口语重书面语言

多数大班家长认为,小学语文内容以书面语言学习为主,需要学习大量的识字、写字、拼音等。因此,家长将语文教育幼小衔接内容集中在识字、书写、拼音等书面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准备上,忽视了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的内容偏小学化、片面化。

(二)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重学习结果,忽视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品质的培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2]多数家长在语文教育幼小衔接工作中重视量化结果,追求小学入学之前完成多少识字量,能书写多少汉字,拼音学了多少等。从短期来看,幼儿会更快地适应小学入学初的语文教学,但幼儿也会因为重复的学习内容而失去学习兴趣、专注力不足,从而影响幼儿学习品质的养成。

(三)语文学习方式机械化,忽视幼儿语言学习特点

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生活和游戏是幼儿语言学习的重要途径,机械记忆等学习方式并不适合幼儿。现实生活中,多数家长把大班幼儿送到社会上各种良莠不齐的识字兴趣班。幼儿在识字班靠反复记忆字卡能机械地认读一百多个汉字,但幼儿不会运用所学的汉字组词、造句,更谈不上将文字学习运用到生活中去。识字班不恰当的识字操作程序和不合规范的识字内容,影响了小学生的正式识字学习,这样的语言学习违背了儿童语言是在交流和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学习特点。

二、基于家庭生活进行语文教育幼小衔接的策略

“入学语言准备是指幼儿进入小学时在语言发展方面应达到的水平与状态,体现的是社会对幼儿入学前应该获得哪些语言学习经验与能力的期望”。[3]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大班目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的目标来看,语言学习内容都包括了“听、说、读、写”,且二者目标相互衔接;语言学习方式重视在语言运用中发展语言。但小学第一学段侧重于书面语言的学习,有大量的识字、写字、拼音等内容;幼儿园大班侧重于口语学习,书面语言学习处于前阅读、前识字、前书写阶段。基于幼儿园大班与小学第一学段语文目标和内容的异同,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语文教育幼小衔接工作。

(一)树立合理期望,根据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合理制订语言学习目标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目标是在幼儿园大班语言目标的基础上,略微、逐步增加难度,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抽象的文字符号读写等。家长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应在达到大班语言目标的基础上略微向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语文目标靠拢。换言之,家长要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基于幼儿的现有经验和能力水平,给幼儿设计“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家长给幼儿设计过高的、片面的目标,超前学习小学语文知识、过多机械識字、书写等,不仅不会加快幼儿认知的发展,反而可能造成幼儿语文学习兴趣的缺乏,影响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语言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高度重视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具体体现在有好奇心、良好的专注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怕困难、敢于尝试等方面。[4]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与学习品质培养相伴相随,如大班幼儿要求能达成专注、主动倾听的目标,需要幼儿有良好的专注力;幼儿讲故事、改编故事、表演故事、画故事等,需要幼儿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类的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等,家长切勿在大班下学期过度追求识字量和写字训练,机械化训练幼儿,使幼儿失去发展良好学习品质的机会。

(三)基于家庭生活,在语言运用中全面发展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学习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大量的语言运用实践,从而逐渐发展语言。同样,新课标也提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5]家长应鼓励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简单问题,这体现出语言既源于生活,又要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的特点。家长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大班幼儿进行全面的家庭语言教育。

1.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大班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倾听是口语表达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家长要帮助大班幼儿养成专注倾听、不懂就问的倾听习惯和能听懂较复杂句子的能力,为幼儿小学入学后能专心听并听懂教师语文课的讲授,以及培养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做准备。就培养倾听习惯而言,在家庭生活中,当家庭成员聊天或打电话时,家长要求幼儿不插话、不随便打断别人、按顺序发言,耐心、专心地倾听别人的讲话;家长给幼儿讲故事、聊天、玩游戏时,鼓励幼儿就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家长提出,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在培养倾听能力方面,家长给幼儿讲故事时,可以就故事人物、情节等进行设问,考查幼儿是否听得懂,发展幼儿的听力理解能力;幼儿听完故事后要画出心中的故事或复述故事、概括性的评价故事,培养幼儿会听、会概括评价的能力。

2.丰富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提供讲述机会,使幼儿有话想说、有话会说

就口语表达而言,小学第一学段要求幼儿能复述故事和音像作品,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事、有表达的自信心等。因此,家长要培养大班幼儿有话想说、有话会说的能力,使幼儿能清楚、连贯、有序、有重点地讲述身边发生的事情。幼儿语言的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生活经验作支撑,丰富的生活经验是幼儿口语表达的源泉。比如幼儿园大班要求幼儿能运用形容词、同义词等,较生动、有序、连贯、清楚地讲述一件事。那么,这件事要讲得生动,必须是幼儿亲身经历且印象深刻的事情,这样幼儿才有话可说。反之,幼儿离开了丰富的生活经历,也难以讲述出生动的事件。家庭生活中的讲述机会无处不在,家长要善于利用这些机会提高大班幼儿的讲述能力。如家长鼓励幼儿回家后讲述幼儿园发生的事情;讲述看过的某一集动画片;讲述新学的游戏、手工、故事;外出旅行归来,根据照片讲述旅行经历等。在此过程中,家长倾听幼儿发音是否正确、逻辑是否清晰、用词是否规范、句子是否完整、句式是否多样。这样的讲述会增强幼儿的语言意识、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进入小学后进行拼音学习、阅读与看图写话、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加强亲子阅读,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就阅读而言,小学第一学段的阅读量和阅读难度较大,要求幼儿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能读懂文学作品等。幼小衔接期,家长在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家长要坚持亲子共读,鼓励幼儿先自主阅读图书,边看边猜测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推理能力等;接着家长根据图书内容进行讲述,引导幼儿建立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对应关系,在阅读中获得文字和书写的经验。同时,幼儿也可以验证自己第一次阅读中的想法,进一步理解书中内容;最后,家长引导幼儿发表对书中人物、情节、主题的看法,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对文本的理解,如复述故事、画故事、改编故事、表演故事等,从而深入理解作品。

小学语文学习注重语文素养的养成,体现了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修养、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文以载道,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主题,启迪做人的道理。大班阶段,家长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文字领悟作品主题,并能在生活中付诸实践,从而不断健全幼儿的人格,达到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为小学语文素养的提高打基础。如成语故事《铁杵成针》告诉幼儿做什么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不能轻易放弃。幼儿在学习这些故事后,不自觉地会将这种精神贯穿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去,顺理成章地养成了一些好的习惯。

4.生活和阅读中培养识字、写字的兴趣与能力

识字和写字是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小学第一学段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要求会写800个左右。而识字、书写与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视觉能力密切相关,家长可以和大班幼儿一起玩走迷宫、听指令画图、记图,然后画图、找不同等游戏,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视觉能力,增强文字的敏感性。

生活、游戲、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生活中,家长带幼儿外出可以认识各种广告招牌、食品包装、玩具包装、看地铁或公交线路图等;游戏中,家长和幼儿玩猜字、拼词句的游戏,家长将常见字做成卡片,和幼儿比赛用字卡拼词、拼句子,不断提高幼儿的识字量和文字运用能力;在阅读中,图文并茂的图画书会使幼儿逐渐领悟口语与书面语的对应关系,从而逐渐认识常见字。

书写要注重养成良好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建立对文字间架结构的敏感性。书写与幼儿小肌肉的发展密切相关,在家庭生活中,做家务、画画、用筷子吃饭等都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群,为书写做准备;在书写能力的培养上,家长鼓励幼儿在家写写、画画,鼓励幼儿将自己的画编写成故事,家长用文字记录,让幼儿了解体会文字的用途和趣味。大班下学期鼓励幼儿尝试用铅笔、树枝等多种书写材料在纸上、沙池、地上等,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书写,增加幼儿对书写的兴趣。

总之,从家庭角度而言,语文教育幼小衔接是一件全面的工作,家长要寓教于乐,让幼儿乐学、会学,从而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幼儿更自信地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佳婧.小学一年级语文教育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教育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8)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刘焱,秦金亮,潘月娟,石晓波.学前一年幼儿入学语言准备的城乡比较研究[ J ].教育学报,2012(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文学及早期阅读活动发展幼儿社会性的实践研究”(编号:2015JD405)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又看“幼小衔接”
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