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胎时代需家园合作塑幼儿心理健康

2018-01-16梁琦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二胎塑造家园合作

梁琦

【摘要】本文分析二胎家庭中“老大”的心理变化情况,提出从幼儿园层面和家庭层面关注“老大”心理健康,塑造健康人格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二胎 幼儿 心理健康 家园合作 塑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148-02

随着国家二胎政策的出台,许多三口之家有了生育“二胎”的想法和行动。但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多出来的并不是一个孩子的“养”,而是两个孩子的“育”。随着“老二”的到来,家中的“老大”突然发现妈妈晚上陪弟弟睡而不是陪自己睡;妈妈吃饭的时候喂妹妹却让我自己吃;叔叔阿姨来家里看的是小弟弟而不是自己……这一切让原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老大”开始焦虑、恐惧、担忧、无措。“二胎”家庭中“老大”健康心理的塑造就成了幼儿教育的当务之急。

一、观点滴,察表现

案例一:嫉妒的爆发

含含是大班的孩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很受老师和小朋友的喜欢。但随着弟弟的出生,含含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次說起弟弟,她稚嫩的小脸上就写满了嫉妒,经常向老师抱怨:“弟弟特别烦,天天都哭,吵死了。”“弟弟吃东西还要妈妈喂,笨死了。”“爸爸妈妈每天都只抱弟弟,还要把我的玩具给弟弟玩,爸爸妈妈一点都不喜欢我了。”……含含妈妈告诉笔者,含含在家会在妈妈喂奶的时候跑过去挤进妈妈怀里不让妈妈喂,甚至会在别人夸奖弟弟漂亮可爱的时候气冲冲地跑过去打人……

案例二:哭泣的回归

欣欣是中班的孩子,刚入小班时她就表现出了异于普通幼儿的适应能力与交往能力,还会帮助老师去安慰那些因为想念父母而哭啼的孩子。在妈妈怀孕的时候,欣欣表现得非常高兴,还表态会成为一个好姐姐。可是等弟弟出生后,欣欣变成了一个“爱哭鬼”,动不动就掉眼泪,动不动就说想妈妈,小朋友没有选她当小组长,她就哭鼻子;早上不是妈妈送她来上幼儿园,她就一整天闷闷不乐,曾经的“好榜样”变成了敏感脆弱的“爱哭鬼”。

案例三:沉默的抗议

施施曾经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可是慢慢的他开始不爱笑、不爱说话,在幼儿园里也变得沉默、喜欢独处。这一切的变化,都从施施妈妈生了小弟弟开始。据施施妈妈反映,原来施施经常会跟她聊幼儿园发生的事,现在问他总是爱理不理的,他从没表现出讨厌弟弟的行为,但也没有喜欢,让人感觉很冷漠。

二、读内心,解行为

(一)内心失衡,行为反常

由于第二个孩子小,所以父母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他们的身上,这时“老大”可能会产生“爸爸妈妈不公平、爸爸妈妈不爱我了”的错觉,由此产生不安全的感觉,本能地将“老二”当成竞争对手,嫉妒心理由此产生,从而导致了攻击性行为或是退化的行为,同时他们还会出现害怕、担忧、难过等心理,内心失衡,导致情绪上的不满和行为上的反常。

像含含这样的孩子,原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6个人围着她一个人转,现在有了小弟弟,成人的爱势必会分给弟弟一些(她自己认为成人分给弟弟的爱更多),她的内心就会失衡,用一些极端的方法如吵闹、争夺等吸引大人的注意,原本就情绪外显的她会把这种不满、嫉妒写在脸上,甚至发泄在日常生活中。

(二)内心恐惧,焦虑无措

由于前期家长引导的疏忽,“老大”在迎来“老二”后才发现原来弟弟妹妹的出生给自己带来的只是被忽略,“老大”会觉得害怕,怕父母只爱弟弟(妹妹)不爱自己,害怕自己拥有的爱被“老二”抢走,因此出现了焦虑的心理,不知道该怎么办。当他们发现弟弟(妹妹)能用哭闹来吸引父母的注意,换取父母的爱时,他们也会下意识地学习弟弟(妹妹)的行为,哭泣、喊叫、咬手指、牙牙学语等。

因此当弟弟出生后,欣欣并没有收获想象中的快乐,事情也并没有按照预想中的发展,欣欣感受到的只是被“剥夺”,妈妈陪自己的时间被剥夺、他人的关注点被剥夺……于是她选择学弟弟,用哭来吸引大人的注意满足自己的需求。

(三)内心困惑,无所适从

孩子很难理解:为什么本来是自己一个人的爸爸妈妈,一夜之间变成了另外一个宝贝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生了第二个宝宝,是不是就不喜欢我了?为什么他们要生第二个宝宝,是不是因为我做得不好?我到底是不是他们亲生的?……这些问题都源于孩子内心的困惑,他们需要确认“老二”的到来会不会改变父母对自己的爱,自己怎么做才能获得父母更多的爱,因此变得沉默、无所适从。

原本活泼外向的施施突然变得沉默,是因为他不能分辨妈妈对自己的“疏远”是因为客观原因而非主观原因,他的内心不由自地主产生了“妈妈更爱弟弟”的想法,可是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因此这样的想法让他无比困惑,不知所措。

三、同携手,塑健康

(一)幼儿园——三管齐下,保驾护航

1.注意转移法

注意转移法是一种心理学上的调节方法,是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的作用。当孩子沉浸在思念父母的哭泣中或困惑恐惧的焦虑中时,教师可以通过邀请他参加游戏、和他一起聊天等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从而稳定孩子的情绪,让他不再去想弟弟(妹妹)出生所带来的一些“烦心事”。

2.谈心法

谈心法分为幼儿谈心和家长谈心两个方面。与幼儿谈心就是教师通过与孩子的单独交流,了解孩子产生不良情绪或反常行为的原因,找到心结,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疏导情绪。与家长谈心就是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家庭中一些人、事、物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了解孩子情绪变化的原因。此外,教师也应该把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告诉家长,通过协同配合,帮助“老大”排解不良情绪。

3.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就是通过强化(即奖励)而使期望中的良好行为经常出现的一种方法。例如可以在娃娃家中让“老大”模拟照顾小宝宝,了解小宝宝没有生活自理能力,需要我们给他喂奶、换尿布,小宝宝不会说话,只能用哭来吸引别人的注意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孩子了解了这些之后,教师再与家长沟通让“老大”在家里有机会经常抱一抱弟弟(妹妹),和爸爸妈妈一起给他喂奶等,还可以让“老大”给弟弟(妹妹)讲故事,轻轻拍拍哄他入睡。在“老大”经常接触弟弟(妹妹)后,他对“老二”的感情自然而然会从厌恶转为喜爱,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家庭——关注细节,一同成长

1.化被动引导为主动出击

父母在计划要第二个孩子之前,可以先询问一下孩子的意愿:“你想要一个弟弟(妹妹)吗?如果有了弟弟(妹妹),你就可以当大哥哥(大姐姐)了,你们可以一起做游戏,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也有人陪你玩……”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家里很重要的一员,进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小宝宝还没有降生之前,爸爸妈妈可以向“老大”解释小宝宝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以便他们不会对小宝宝感到失望。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读关于小宝宝的书、通过照片和纪念物分享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同时认真地告诉孩子,无论如何,爸爸妈妈一样爱你。

2.化厚此薄彼为平等关爱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关注细节,给与两个孩子平等的爱。例如在喂奶期间,妈妈把精力放在小宝宝身上,这时爸爸就可以陪着“老大”说说话或者玩游戏;又如在小宝宝睡着时,妈妈可以把“老大”叫过来抱一抱,问问他幼儿园里发生的事情,让他感受到妈妈的关心和疼爱;再如买玩具时一式两份,尽量不要让“老大”把玩具让给弟弟(妹妹)玩。通过关注生活中的细节,“老大”自然会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把弟弟(妹妹)当作同伴而非“掠夺者”。

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不仅仅是人数的增加,更是给家庭格局、幼儿心理带来巨大的变化,并且“老大”的心理变化多数是消极的。因此,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协同配合,双管齐下,关注细节,及时发现“老大”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用积极的方式引导,相信小宝贝的出生会给寂寞的“老大”带来幸福而非烦恼,也会让整个家庭更加和睦欢乐!

【参考文献】

[1]宋全成,文庆英.我国单独二胎人口政策实施的意义、现状与问题[ 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罗思羽.生“二胎”,5个问题最想知道[ J ].启蒙(0-3岁),2014(5)

猜你喜欢

二胎塑造家园合作
孩子,妈妈对你的爱是不会改变的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浅析《天堂电影院》中次要人物的成功塑造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