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2018-01-16罗清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练习计算能力趣味

罗清

【摘要】本文论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的策略,提出教师应培养计算习惯、实施趣味教学、加强计算练习等做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习惯 趣味 练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112-03

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计算错误导致解题错误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习惯养成、兴趣激发、练习加强这三方面着手,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和认知特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计算能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且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可塑性极强,拥有良好的计算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的第一步,不少学生在审题时就出现了错误,容易出现看错数字、符号、题目要求等情况,如把“6”错看成“9”,把“+”错看成“-”……教师必须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集中精神进行审题,看一眼就记准题目中的数字,看清楚题目的细节要求、运算符号,列完竖式计算后,要与原题对照,检查所写的数字和符号是否与原题一致。

(二)工整书写的习惯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因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而卷面潦草,导致教师把正确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判为错误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无论在课堂练习还是在家庭作业中,教师要求学生必须书写规范,特别是数字“0”“8”的书写,监督学生把数字的封口写完整,不能草草了事。其次,书写的格式要统一,不能一个大一个小,做到字迹工整。最后要规范书写的计算步骤,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做到逻辑清晰,不能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逐渐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计算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三)仔细验算的习惯

验算可以有效检查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每次计算结束后,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可提高计算的准确率。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多种验算方法进行检查,如用加法验算减法、用乘法验算除法,也可以用尾数法、估算法进行快速验算,如:202+233-366=67,只需要运用尾数法:2+3=5,15-6=9,可知尾数应该为“9”,所以原算式计算错误。又如:28×33=928,只需要计算8×3=24,所以个位上一定是“4”,而原计算结果个位上是“8”,所以原式计算错误。养成仔细验算的习惯,既可以查漏补缺、发现错误,又可以巩固运算技能,提高计算正确率。

二、趣味教学的引入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和集中性较差,主要表现在注意力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在教学计算法则时,法则较为烦琐和抽象,若教师采取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法,会导致学生对法则的学习提不起兴趣,进而分散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利用趣味教学法教学计算法则,让学生学会“怎样算”,并明白“为什么这样算”,在熟练掌握法则的基础上再进行快速计算,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一)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它可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运算法则时引入游戏,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笔者设计了“大灰狼和小红帽”的游戏:一组学生在台上扮演“小红帽”,教师扮演“大灰狼”,小红帽必需团结起来合力对付大灰狼。如7名学生上台扮演“小红帽”,笔者扮演“大灰狼”,台下的学生齐声说:“老狼,老狼,几点了?”“2点了!”于是,台上的7名学生,每2人抱在一起,剩下的那个同学就被“大灰狼”抓住了,就要表演一个节目。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列出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掌握“余数要比除数小”。学生在游戏中活跃了思维,不仅掌握了有余数的除法法则,而且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实物感知法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而计算法则较为抽象、空洞,因此,笔者通过引入实物,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操作过程中加强对法则的理解。

如在学习《两位数的加减》的竖式计算中,笔者让学生通过摆火柴的方式学习“34+12=   ”,先让学生以10根火柴为一小捆扎起来,在上边摆出34根火柴,下边摆出12根火柴,整捆的要和整捆的对齐,零散的和零散的对齐,计算一共有多少根火柴。学生纷纷摆放,为了方便计算,先算整捆的数量,一共是40根,再算零散的数量,一共是6根,所以最后一共是46根。如此过程,更直观、形象,学生理解了“个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减,十位数和十位数相加减,最后合并得到结果”,充分感受和理解算理。

(三)生活体验法

生活体验法即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数学知识。该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生去菜市场调查自己喜欢吃的蔬菜的单价,胡萝卜2.8元/斤,大白菜1.5元/斤,青瓜2.5元/斤,西红柿3.2元/斤……然后根据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提问:西红柿比青瓜贵多少?如果青瓜和西红柿各买一斤,总共要花费多少钱?学生都积极地去菜市场进行现场调查,积极地回答老师的提问,高效地学习与牢固地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三、加强计算练习

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日复一日的强化与巩固,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计算,能够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又快又准地计算出算式结果。在具体教学中,笔者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设计练习时采取分层设计的方案,同时设计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练习题目,以激发学生做练习的兴趣,提高學生的参与度。

(一)分层设计练习

每个人由于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智力因素等各方面的不同,在认知水平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为了使每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分层设计练习尤显重要,笔者充分调查和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把学生分为A(优等生)、B(中等生)、C(“潜力生”)三个层次,再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在学生达成本层次练习目标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进行高一层次的练习,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

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笔者设计了如下练习。

A: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

(96+49)+157

(92+58)+(45+108)

(68+76)+32+24

B: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72+33)+(67+28)

(143+69)+(57+131)

C:简便计算下列各题:

35+240+25

56+75+44+15

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的练习题后,可挑战更高难度的题目,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对数学学习就更有信心了,学习就更加主动积极。

(二)练习形式多样化

1.探索型练习

探索型的练习主要是针对中等生和优等生,题目富有探究性,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状态中完成练习,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宽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

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笔者设计“1+2+3+4+5+…+99+100”这一题目,通过这种探索性的题目,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难题后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

2.开放式练习

开放式练习,一道题目有多种解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拓宽解题思路。

如在教学《十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设计如下题目:

( )+( )=10 ( )+( )=10 ( )+( )=10

( )+( )=10 ( )+( )=10 ( )+( )=10

( )+( )=10 ( )+( )=10 ( )+( )=10

引导学生去寻找10以内相加为10的数,如此过程,不仅能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3.典型题练习

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易错点、易混淆点等精心设计有代表性的题目,避免题海战术。如笔者在计算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练习题:

(1)25×4÷25×4=

(2)0.25+[36/7]×[1/4]+[25/7]÷4=

(3)[1/2]÷3.5=

其中,(1)有迷惑性,一些對运算顺序把握不牢的学生,容易算成100÷100=1;(2)观察后可知每一项都有[14],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观察后可知2×3.5=7是整数,不需要把3.5化成分数后再求解。

计算的练习是持之以恒的,学生要经过长期不间断的计算训练,才能熟练掌握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并细致、复杂的教学工作,广大数学教师要从小学低年级抓起,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猜你喜欢

练习计算能力趣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午睡的趣味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