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

2018-01-16何建芳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何建芳

【摘要】本文论述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途径,提出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学会智慧性学习,运用全面评价手段促进学生“情智”和谐发展,科学合理地发展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审美情趣。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 心理调节 智慧性学习 评价手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030-02

“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出现频率极高的一个术语。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作为社会化的人应该具备的基础性品质;二是作为个性化的人适应不同情境的关键性能力。前者是“根”,是内隐的,决定着一个人的方向;后者是外显的,影响着一个人的状态。

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结合核心素养的界定及语文课程标准,笔者认为,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及思维品质与审美情趣的发展水平。重点包括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文化理解与价值观判断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工作呢?

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

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动机。教师可以重点从学习情感、意志、兴趣、动机等方面,促成小学生的学习动因由外压式变为内驱式,具备“应学”的动力和“能学”的可能性。

(一)重视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上小学生只有先注意到某一学习内容,才可能进一步记忆和思考。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发展学生的注意力。①课始调整,让学生静下心来。如,预备铃响后迅速入座,深呼吸三次,静候上课。(前堂课后放置好本堂课所需的学习用品)②让学生明确课堂学习任务。如,教师向学生明确整堂课、某个教学环节的学习目的、任务。学生有了清晰的了解,就会提高自觉性,增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③训练学生克服内外干扰。如,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手脑并用、劳逸结合,克服用脑疲劳;克服外部干扰,教育学生尽量避开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如课上收起与上课无关的物品。④训练学生学会聆听,边听边想。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教师的话或同学的发言。⑤训练学生学会自我提问。为求答案,要积极思考;出现“走神儿”时,要会“自我暗示”;学习临近结束,保持紧张状态,决不虎头蛇尾。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倾听是重要的学习素养,是学生摄取知识的有效保证。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①听后复述,提高倾听的完整性。如:“刚才同学说什么,你能再说一遍吗?”或者教师说一道题,让学生说说主要讲了哪几点。②听答训练,提高倾听思辨能力。如教师口述判断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听后判断或选择。③听记训练,提高倾听接受力。如让学生记录阅读要点,口头布置作业等。④听辩训练,提高倾听敏锐度,学会在听中思考。再开展一些“优秀听众”“金耳朵”之类的评选活动,学生就会逐步养成认真倾听教师讲解、悉心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行智慧性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促使学生把握和领悟凝聚在知识中的智慧,提高其将知识资源转化为知识资本的能力,具备“能学”的力量。

(一)倡导理解性教学

理解性教学是基于学生对知识、他人和自我关系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意义、丰富自我世界,实现学生精神成长的教学活动。

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处理(理解事物的本质、逻辑、关系、规律及意义等);另一方面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事实的表达、逻辑的表达、思想的表达、关系的表达与意义的表达。如,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教师从船的大小、行船方式、乘船姿势和乘船感觉这四个方面,引导学生理解孔隙窄、矮、短的特点,学生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有的学生结合自身生活证明观点:“我平时看到的孔隙就是一点儿的裂缝,如门上的那条裂缝(教室门刚好有一条缝),我们就可以说门上有孔隙了。”有的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证明观点:“我也认为这个孔隙很小,因为它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而且是‘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由容下的小船很小,我知道了孔隙很小。”有的则结合自己从网上搜集到的资料来证明观点。有的学生在互动中还能主动及时地查阅工具书。

(二)提倡问题导向教学

问题导向教学是以问题为核心,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把学生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的师生交往活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使学生进行阅读思考的直接动力。首先,教师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个体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以课文知识为媒介,对知识进行问题转化性处理。问题转化性处理是开展问题导向教学的前提。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灵活机动地呈现学习问题,从易到难、由浅入深,体现逻辑性,将问题呈现贯穿于整个课堂,成为课堂主线索。如,教学《爱之链》最后一段,教师可以这样来呈现学习问题:“文章为什么以‘爱之链为题?作者想要说明什么?这样的故事还会以‘爱之链的形式传递下去吗?以‘乔恩醒来……为开头,展开想象,写一段话。”呈现此类问题,由校内引向校外,由课本引向生活,甚至由语文学科引向其他学科,让学生激活大脑,拓展思路,展开想象,充分享受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形成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

三、采用促进学生“情智”和谐发展的全面评价手段

核心素养指向人的关键能力与核心品质的培养,是动态发展变化的。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能够反映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改变传统课堂中的话语霸权,突出学生本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要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评价尺度,通过积极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情智”(智商与情商)的协同发展。

(一)激励性评价,增强信心

“这个句子你读得真好,奖励你再读一遍。”“你就像个小诗人,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文采飞扬,富有诗意。”在积极、肯定的评价下,学生更敢于表现自己。

(二)引导性评价,指明方向

“你读得很有感情,但如果能大声些,让后面的同学也能欣赏到就更好了,再试一遍,好吗?”这样的评价语既多了一份包容与期待,帮助学生消除紧张与尴尬,又能指明问题与方向,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

(三)幽默性评价,激发热情

“虽然你站得像奥特曼那般伟岸,但你一句话也不说,很像红灯闪烁能量耗尽的样子;就先请你坐下,慢慢积蓄能量,待会希望看到你好的表现。”以一种调侃有度的方式进行评价,可以在妙趣横生的氛围中让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开阔,学习更积极、有效。

知识的本质是思想方法,知识是有一定意義的。将课本中的知识作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工具,使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习得品德、获得能力,正凸显了当前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

猜你喜欢

语文核心素养
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给语文核心素养一个操作边界
语言建构的策略
精妙设问:论述文写作运思之道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四举并重回归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