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实践

2018-01-16袁志辉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体育教学实践

袁志辉

【摘要】本文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现状,论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提出要理论结合实践、实践结合创新、建立联动机制,从而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体育教学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 体育教学 理论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0A-0018-02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换言之,从踏入幼儿师范学校开始,他们就多了一个身份:准幼儿教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幼儿教育生涯要充实,为今后走上岗位胜任幼教工作,有两大方面的核心教育能力需要掌握,一方面是完善幼儿语言文化、艺术修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知识,另一方面是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实践技能等。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不论是理论培养,还是实践引领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细致化和规范化的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关键。

一、体育教学能力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发展的核心

幼儿处在一个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有人把幼儿教师称为“儿童生活成长”的全能手,换言之,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语言、音乐和舞蹈等教学知识,最主要的是能够教授幼儿良好的体育教学能力,引导幼儿积极开展体育锻炼,比如体育游戏的设计能力,幼儿体操、幼儿区域性活动、经典幼儿运动器械的正确使用和体育比赛相关知识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这些内容的掌握直接决定其专业发展,可以说教授幼儿体育学习内容是普适性的教学技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人人都需要突破的一个环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备体育教学能力,在一日教学中不仅要给幼儿传授基本的语言文化知识和生活技能,最主要的是带领他们参与各种社会体育锻炼,包括体育游戏、体育舞蹈,还有各种区域性体育互动,为幼儿设置不同类型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为他们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在高等师范教育和幼儿专科师范教育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至关重要。笔者根据相关教学和日常的教育观察,对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了分析,如表1、表2所示。

从表1不难发现:当前幼儿师范学校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缺乏创新,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技能训练。从折线图可知,教学中25%的时间用来教授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游戏教学所用时间比例为20%,而普通的具有通识性的体育锻炼方面的内容占据近30%,幼师体操的教学比例占15%,剩余10%的教学内容为幼师体能锻炼。这些数据说明,当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缺乏特色和亮点;努力创新和引导的教学内容没有得到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培养与传统高校學生以锻炼体制为目的的教学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当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体育游戏和体育锻炼活动的创新,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育,并没有太大的优势。

从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学培训和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具体表现为:实践性教学引导与操作经验不足,理论教学占主导,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占次要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优化。另外,在最能体现幼教特色的“幼儿体操、幼儿区域性互动、幼儿体育游戏创新教学”,还有准幼师接受专业训练和规范评价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样的教育现状下,要培养出“体育能力强,能够根据幼儿的需要进行创新和游戏改编的体育教学综合性优质幼师”,是比较困难的。

三、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策略

(一)理论结合实践全面优化

从以上调查不难发现,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育能力的培养,依然局限于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怪圈,作为培训单位应该立足体育师资力量,结合校外导师培养的“双导师”制度,让准幼师们利用一定时间在校内学习系统的幼儿体育教学理论知识,适当参与实践提升锻炼,剩余可支配时间可以由学校组织相关人员,去当地幼儿园参与实战型的课堂或者现场观摩。经过长时间的引导,准幼师们从校外获取的实践经验,体育教学实践能力就会大大提升,极大地促进他们的专业授课水平,弥补体育教育教学的不足。

(二)实践结合创新全面发展

幼儿体育教学不同于中小学的体育教学,可以说幼儿的体育教学有一定的规律性,有个性化的表演与玩耍的参与。各种体育互动,如民间经典游戏、幼儿体育器材的使用指导、幼儿健美操、幼儿群组性的肢体运动等,这些教学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心理认知年龄。教师要结合幼儿体育教学和幼儿心理特征设计课堂内外理论和实践性的教学,尽量保证既有全新的理论引导,又有一定特色的教学创新,比如举办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比赛、体育游戏创新模拟大赛等。这样一来,学前专业学生就会在个人创新和综合素养的培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会比一般毕业生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创建联动机制全面优化教学

所谓联动机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各类特色课程的优势,让不同学科之间进行优势互补,例如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幼儿心理认知教育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体育体操中加入音乐、舞蹈等,让不同院系之间协同各个课程的主干教师经过有机协调、合作教学,利用阶段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示范课堂,让众多教师协同教授,培养综合素养高、一专多能的准幼儿教师。联动机制还表现在课堂上的理论引导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立及阶段性的评价上。这样的设计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体育教学能力的培育,就有了本质的保障,有助于优化“准幼儿教师”的体育授课技能。

幼儿具有天生好动、喜欢玩耍的身心发展特点,这决定了幼儿一日区域性活动和体育游戏的教学设计是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当具备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应以幼儿特性为根本,只有把握好这一主要方向,其对应的教学效能才会获得更好的拓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向东.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  J ].萍乡学院学报,2013(30)

[2]梁红梅,韩永晨,李金龙.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研究[  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9)

[3]李晶.学前教育专业体育方向人才社会需求与课程设置的研究[  J ].沈阳体育学院,2011

[4]张晓敏.艺友制视角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J ].山西大学,2017

[5]叶均如.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究[  J ].科学中国人,2014(22)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体育教学实践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