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生态系统视域下河北特色小镇培育研究

2018-01-16张亚明王丹丹苏妍嫄

经济与管理 2018年6期
关键词:创新生态系统特色小镇河北

张亚明 王丹丹 苏妍嫄

摘 要:特色小镇作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深入剖析河北特色小镇建设核心竞争力、历史机遇与发展瓶颈,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核心竞争层、内在基础层、外在支持层三层次河北特色小镇创新生态体系,并据此提出“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河北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建议,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转型升级特征的河北特色小镇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特色小镇;创新生态系统;河北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8)06-0039-06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升温,逐渐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拉动有效投资的新引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平台、我国城镇化步入3.0时代的重要举措。随着一系列特色小镇相关政策的颁布,全国各地掀起一股特色小镇建设的浪潮。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下,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加快推进河北特色小镇培育,为构建京津冀现代城市体系,破解经济结构转型和新旧动能转换的现实难题找寻出路。河北推动特色小镇建设,将释放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成为当前经济稳定增长的强大动力。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特色小镇相关理论开展了系列研究。国外特色小镇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专著《国家竞争优势》[1]中提出的特色小镇相关概念。1991年Douglass提出了特色小镇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2],2007年Giffinger et al.提出了智慧城市理念[3],2010年Tappet提出了城市化三维发展模型[4]。近年来,Bajracharya[5]提出的小城镇模式开始备受关注,并逐渐演化为以某一产业为基础的“特色小镇”模式。相比之下,国内关于“特色小镇”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费孝通所著的《小城镇,大问题》报告较早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小城镇上[6]。1996年中共昆山市委市政府发表的《加快新型城镇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一文中出现的“特色小镇”一词是我国对该词的首次使用[7]。当前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基于“产城人文”融合角度来探讨特色小镇建设路径及实施策略,如徐剑锋 等指出特色小镇建设要突出主题,聚焦“创新”[8-9];二是将特色小镇培育视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如沈诗林 等提出以特色小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10],曾江 等认为特色小镇应当作为新农村建设、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举措,可实现户籍+就业的人口就地城镇化[11]。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对特色小镇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特色小镇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所谓创新生态系统是指在系统中构建产业生态链,注重自我演进,实现生态平衡,使系统实现可持续创新发展[12],具有多维性和学科交叉特性。创新生态系统描述的是复杂的经济关系,其各部分的功能目标是保证内部的技术开发与创新[13]。如今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发展主战场为创新生态系统提供了绝佳的载体,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研究特色小镇建设是当前主要研究方向。徐梦周 等以梦想小镇为案列,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提出了特色小镇培育策略[14]。盛世豪 等指出特色小镇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平台,旨在建构以创新要素为核心,融合研发创新、成果转换、体验应用及区域文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15]。由此可见,特色小镇作为创新导向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升有效供给能力:一方面通过产业的特色定位,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高端要素,发挥高端要素集聚的规模经济优势,支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形成创新导向的新兴产业或具有人文底蕴的经典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在产业、文化、旅游和生产、生活、生态的高度融合中创新供给方式,优化区域供给格局,加快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综上所述,我国关于特色小镇理论研究现处于起步阶段,大大滞后于迅猛发展的特色小镇建设实践,理论研究不足较为明显,且特色小镇培育策略建议过于泛化,缺乏针对性。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河北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历史机遇与发展瓶颈,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构建核心竞争层、内在基础层、外在支持层三层次“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河北特色小镇创新生态体系,并提出河北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建议,为打造具有持续竞争力和转型升级特征的河北特色小镇提供理论指导。

二、河北特色小镇竞争力与瓶颈分析

小镇虽小却蕴藏着推动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如图1所示,2016—2017年河北各地凭借自身的特色资源与地理区位优势,共有7市12个特色小镇入选国家级特色小镇,且11个设区市均有特色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充分利用自身产业、文化、资源等核心竞争力与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并逐渐实现脱贫致富与产业转型升级,为推动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河北特色小镇建设核心竞争力与历史机遇

河北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内环京津,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特色小镇建設提供了有利条件。河北各地凭借自身特色资源或地理区位优势,发展某一类型特色小镇,并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取得了飞速发展。

1. 内在资源核心竞争力。第一,河北地处华北、东北、华东连接枢纽,且内环京津,拥有天然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特别是处在交通干线上的特色小镇,产业建设能够联动周边城市资源,成为该区域的网络节点,实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如邢台市隆尧县莲子镇特色小镇,被三大交通大动脉环绕,是经略中原、辐射全国的理想立足点。此外,一些特色小镇地处大都市周边,且生态环境良好,可打造城郊休闲旅游与观光。如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化皮溜子镇,着力打造出休闲观光的创意农业小镇。第二,河北历史文化悠久,拥有丰富的区域文化特色,文化内涵重点突出。河北现拥有4项6处世界文化遗产、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278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7个,为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提供了丰富的优势资源。例如,保定市曲阳县羊平镇是雕刻发源地,被称为雕刻之乡,渊源流长的雕刻文化成为羊平镇引以为豪的文化IP。邢台市清河县王官庄镇,既是张氏文化发源地,又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使得武松文化、张氏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融为一体,为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奠定了历史文化基础,每年春节马来西来、新加坡等国来此寻根祭祖的华人络绎不绝,并进一步推动该特色小镇发展。第三,河北县域产业基地众多且独具特色,为特色小镇建设奠定坚实产业基础。特色小镇建设往往要依托县域特色产业基地,而县域经济是河北一大优势,从秦始皇时代开始,经过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现已形成了100多个县域特色产业基地,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具有自己特点和优势的产业基地,每个产业基地都可以建成一个特色小镇。如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以音乐产业、乐器制造等为支柱产业,依托全国最大管弦乐器生产企业——金音乐器集团,开办麦田音乐节、中国吉他文化节,充分整合乡村音乐文化和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成为河北首批国家级特色小镇。馆陶县寿东粮画小镇依托粮食画产业,积极打造以粮画为主题,集创作、欣赏、展演、体验、居住、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并实现了脱贫致富。

2. 外在历史发展机遇。一方面,河北拥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巨大政治优势和政策红利。京津两地既拥有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的绝对优势,还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建设、在张家口筹办北京冬奥会、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这四大工程及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为河北集中谋划一批与之配套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特色小镇提供了历史机遇。另一方面,时代热点为河北多主题特色小镇发展带来历史机遇。爱国主义教育的不断推进,为石家庄坪山县西柏坡镇打造河北红色特色小镇带来了发展机遇。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命健康产业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康养产业为主的特色小镇成为未来特色小镇富有前景的发展方向。河北可借机承接北京优质的医疗资源,利用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等地的生态优势,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康养小镇,例如秦皇岛北戴河新区拥有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國家首批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国家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等多张国字号名片,可大力发展康养特色小镇。特别地,在北京与张家口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及国家大力倡导冰雪产业、普及冰雪运动背景下,冰雪特色小镇将成为发展冰雪产业的最好载体,河北可以凭借良好的冰雪资源禀赋和冬奥会东风,大力建设冰雪特色小镇。

(二)河北特色小镇建设瓶颈分析

尽管河北建设特色小镇具有诸多核心竞争力与宝贵历史机遇,但在发展战略思想认识深度、独特发展机遇融合度、同质化同类化特色小镇恶性竞争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同时创建速度缓慢、创建效果不佳等症结尚未解开,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化步伐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河北特色小镇建设中主要瓶颈包括以下几点。

1. 特色小镇发展战略认识不深刻与重视程度不够。河北省委省政府虽然出台了一系列特色小镇发展政策、指导意见等,但尚停留于表面,缺乏具体引导与管理,也未构建出体现地方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部分地方特色小镇建设仅是单纯模仿,不能与地方具体实践较好结合。从已建成或正在创建中的特色小镇调研情况看,河北大多数特色小镇的空间属性更像是“特色小村”或“特色小乡”,其本质上更倾向于美丽乡村的新景点或新的乡村经济载体,与最初想象的“产业、园区、城区”三者合一、“智慧、绿色、新型”融为一体的空间载体并不符合。此外,对抢抓机遇、借助已有产业平台发展的特色小镇重视不够,进而弱化了特色小镇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功能。

2. 对独特发展机遇借力不够。京津冀协同发展、承办冬奥会、高标准建设河北雄安新区等均为河北特色小镇发展带来独特机遇。然而,河北特色小镇建设总体上对此借力借势不足,很少将独具河北特色、具有众多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有机地融合在特色小镇创建之中。特别是在狠抓环保、治理雾霾等形势下,各地都在忙于压产能、消雾霾,而对“特色小镇”改革创新空间利用度不足。

3. 同质化、同类化特色小镇导致恶性竞争。总体上看,河北特色小镇普遍依托传统文化经典元素或生态旅游资源“做文章”,产业类别主要集中在农产品、特色民俗文化产品和生态旅游领域,极易导致小镇同质化和同类化的恶性竞争,并不利于“特色”发挥。

4. 小镇生态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河北特色小镇建设中缺乏绿色产业培育以及对生态的保护和修复,生态问题严重,存在着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态难题。在基础设施方面,一些特色小镇受资金、政策、观念、经济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建设水平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妨碍了特色小镇的发展与进步。

三、特色小镇创新生态体系构建

根据河北特色小镇竞争力与发展瓶颈分析,在创新生态系统视域下,构建特色小镇创新生态体系。学者杨荣提出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将其分为核心层、中间层和外围层三个体系。其中,核心层由创新主体构成,其功能为创新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利用;中间层由支持机构组成,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中介组织等;外围层属于创新环境层,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文化和创新激励机制等要素[16]。

根据创新生态系统三层体系结构,结合河北特色小镇实地调研,将河北特色小镇创新生态体系分为三个圈层:核心竞争层、内在基础层、外在支持层。其中核心竞争层主要是特色产业、高新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职业培训中心等机构所进行的研发创造及人才的吸引与培养;内在基础层主要以创新基础设施和创新环境资源等硬件条件作为物质保障,其中创新文化氛围蕴含于创新环境资源中;外在支持层主要是指政府和金融机构为河北特色小镇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所提供的支持,即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提供政策优惠及财政支持、完善基础设施等一系列政府治理活动、金融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提供的资金支持等。本文在三个圈层基础上融合特色小镇产业、功能、形态和制度四个相互作用联系的维度,构建特色小镇创新生态体系,如图2所示。

核心竞争层主要包含特色产业和创新人才两个方面。特色产业带动特色小镇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发展的核心,主要通过产业集聚力、产业带动等来展现。其中产业在既定空间进行集聚可以有效改善集聚区域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地区技术进步,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进而带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带动是指特色优势产业在小镇发展中所表现出的辐射力和带动力,表现为与传统产业不断融合,且带动传统产业转移和升级。自主创新能力在小镇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而创新人才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

内在基础层包括创新基础设施、创新环境资源两个方面。基础设施是特色小镇发展保障,包含交通道路、信息网络、商业服务设施、休闲服务设施和基建地产等要素,而创新基础设施作为基础设施的升级版,还包括实验室、图书馆、数据库等,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的服务。环境资源包含生态环境、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等要素。特色小镇不仅是聚合资源、产业发展的新载体,也是坚持产业、文化、社区、旅游“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共同发展的特色小镇,因此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创新环境资源还应重点体现出特色小镇建设中所富有的创新意愿、创新氛围,从而形成创新生态体系的沃土。

外在支持层包含政府支持和资本支持两个方面。特色小镇的建设要以市场为主导,但是政府在规划、政策、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支持是特色小镇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撑。政府在特色小镇发展的税收、财政、土地等方面提供的政策发展环境会决定特色小镇的发展速度,政府的规划发展方向决定了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资本支持主要包括小镇的固定资产投资、特色产业投资等,在特色小镇建设与运营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

四、河北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建议

目前河北特色小镇培育在市级层面缺少各自明确的规划方案,在落实到各个具体小镇层面更是少之又少。当前阶段,应当加快顶层方案的研讨与规划,从小城镇的功能定位、分布、产业发展方向整体把握,系统思考与设计,在规划中反映前瞻性、协调性、可操作性。河北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精准定位,有差异化,进行领域细分、错位发展,保留各自的独特性。因此,建设河北特色小镇,应结合产业发展特色高效拓展潜力布局城市,凭借自身特色小镇差異化定位及在产业领域的独特优势,关注各区域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也应意识到,河北不同地区应选择不同特色小镇建设发展方式,因地制宜,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道路。依据河北特色小镇建设竞争力与发展瓶颈,并在所构建的特色小镇创新生态体系的三个层次基础上,为河北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核心竞争层:特色产业、创新人才

1.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与高新产业。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成为每一个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发展的首要任务。河北特色小镇可立足小镇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好自身各方面的历史资源,在准确定位并深入挖掘小镇本身的各种资源后,开启互联网思维,将特色产业的培养发展与高新产业的引进紧密结合起来。

一方面,特色小镇建设中要专注于产业本身的发展,发展特色产业要采取与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相区别的方式,要更加注重产业的精细化发展。突出本地特色产业,寻求或培育“特而强”的产业,借鉴浙江的发展经验,在彻底厘清和深入分析小镇的产业情况,在资源分布、商业资本、传统文化等基础上,锁定产业特色,精准项目招商,创新整合资源,实现企业成长和发展特色产业。

另一方面,引进高新产业,鼓励创业,让特色小镇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载体。针对高端制造业领域,我国推出了国家级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特色小镇的产业规划可与国家政策契合。在鼓励创新、创业的基础上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以现代科技为基本动力,将河北特色小镇建设与互联网+、大智移云结合起来。

2. 大力吸引与培育创新型人才。一方面,特色小镇不仅要积极引进行业领军型团队、成长型企业,还要引进高校毕业生、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留学归国人员等创新性人才到小镇来创业创新,使特色小镇成为创新高地和新经济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应积极培育特色小镇自己的创新人才,找准创新源泉,形成特色小镇自身创新内循环。此外,未来河北还可围绕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设一批以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地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初创地为特征的创新创业小镇,为创业者营造舒心的创新创业、休憩、工作的环境,用良好的环境吸引创新创业者到来。

(二)内在创新层:创新环境资源、创新基础设施

1. 创新环境资源。特色小镇的建设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助推器,更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绿色发展的实验场。建设特色小镇,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特色小镇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出一条绿色、集约、智能、低碳的特色小镇建设道路。特别是重工业高污染产业为主的河北更应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小镇形成节约、低碳、绿色的新型生产生活方式。因此,特色小镇培育建设中要突破传统发展中缺乏创新、发展乏力以及由粗放式增长带来的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加快环境综合治理,真正实现特色小镇宜居、宜业、宜游。

特色小镇建设中的创新意愿、创新氛围是创新环境资源的另一个重要体现。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影响了人们对创业创新的不同态度以及对成功和失败的不同评价。河北应积极学习江浙地区特色小镇发展经验,增大创业创新的宽容度,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培育特色小镇创新创业文化,加快推进河北特色小镇产业集聚、创新和升级,在实践中创新激励政策措施,激发人们的创新活力。

2. 创新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是特色小镇发展根基,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特色小镇交通、水电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空间布局,避免因考虑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造成重复投资建设。大力加强信息网络等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提速降费,提高宽带普及率,加速实现WIFI全覆盖,充分让小镇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分享信息建设红利,建设“智慧小镇”。在建筑设计方面,通过“精而美”的建筑形式,在多个方面展示特色小镇的建筑特色,打造成“高颜值”特色小镇,使美丽成为特色小镇常态。

(三)外在支持层:政府支持、资本支持

1. 政府支持。(1)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指的是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效益创造等主要依靠企业完成,让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管理、自担风险,政府的工作重点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不能越俎代庖。因此,政府应简政放权,让市场主体和当地居民成为特色城镇开发建设的真正主体,并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活力与自由度。同时,推动政府在制定计划,提供基础设施,保护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更好的作用,着力提升特色小镇硬件环境、体制环境、法制环境、治安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人文环境、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更多承担起保护科技创新、完善配套制度和制订产业政策的责任,积极鼓励企业参与特色小镇建设,实现市场和政府的双赢。事实上,在过去的100年里西方政府仅承担了小镇的组织协调、服务传递、参与和表达、财政预算、计划推进、理念和技术支持等职责便打造出一批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的特色小镇。(2)利用好政府政策,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特色小镇建设应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三地产业协同向纵深拓展,为河北特色小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打造新动能,使特色小镇能够通过内外合力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凝聚,成为区域产业生态系统的创新增长极。河北可借鉴博鳌经验,引入会展业,带动相关特色产业发展。此外,随着京津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人口逐渐饱和,河北要借机积极打造特色小镇,通过发挥各自资源、产业优势,形成区域中心,辐射带动京津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减轻京津人口压力。

2. 创新融资开发模式。当前,特色小镇资金主要来源有政府资金、政策性资金、社会资本等渠道。由于特色小镇高昂的建设成本和长期投资,河北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发挥政府在政策和资本方面的推动力和企业在经营效率上的优势,把两者利益捆绑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资金起着指导和牵头的作用,很好地发挥了其“杠杆作用”,减轻自身的财政负担;企业作为社会资本来源可以获得直接或衍生利益,同时也降低了投资风险。特色小镇不应使债务比率过高,尽可能通过股权融资,并以适当的比例保持债权融资,以使特色小镇未来的经营避免债务负担过重。此外,河北特色小镇建设还应创新投融资模式,通过银行贷款、债券计划、信托计划、融资租赁、证券资管、基金管理、PPP融资等为特色小镇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參考文献:

[1]PORTER M E.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M]. New York:Free Press,1990.

[2]DOUGLASS M.The emergence of new regions of economic interaction in Asia[J]. Journal of and research,1991,11(2):130.

[3]GIFFINGER R,FRETTER C,KRAMER H,et al. Smart cities-ranking of European medium-sized cities[R/OL].The Centre of Regional Science,Vienna UT,2007.http://curis.ku.dk/ws/files/37640170/smart_cities_final_report.pdf.

[4]TAPPET D. The smart city vision: how innovation and ICT can build smart,‘livable,sustainable cities[M].Milano:The Innovation Knowledge Foundation,2010.

[5]BAJRACHARYA B N. Promoting small towns for rural development: a view from Nepal[J].Asia-Pacific Population Journal,1995,10(2):27-50.

[6]费孝通.小城镇大问题[M]//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课题组.小城镇 大问题.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7]余池明.特色小镇的起源和探索历程[EB/OL].(2017-01-03)[2018-09-01].http://mt.sohu.com/20170103/n477629

488.shtml.

[8]徐剑锋.特色小镇要聚集“创新”功能[J].浙江社会科学,2016(3):42-43.

[9]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3):46-47.

[10]沈诗林,王庆.特色小镇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辽宁省建设满族文化特色小镇的规划策略与实施机制[J].人民论坛,2016(36):94-95.

[11]曾江,慈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J].宏观经济管理,2016(12):51-56.

[12]PCAST. Sustaining the nations innovation ecosystems: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nd competitiveness[R]. Washington D.C.:OSTP,2003.

[13]JACKSON D J. What is an innovation ecosystem[R/OL]. Arlington,VA: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http://erc-assoc.org/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files/DJackson_

What-is-an-Innovation-Ecosystem.pdf.

[14]徐梦周,王祖强.创新生态系统视角下特色小镇的培育策略——基于梦想小镇的案例探索[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33-38.

[15]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6-38.

[16]杨荣.创新生态系统的界定、特征及其构建[J].科学与管理,2014(3):12-17.

责任编辑:曹华青

猜你喜欢

创新生态系统特色小镇河北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
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及演化研究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思考
产业协同创新生态系统运行模式探究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