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8-01-16何嫦娥韦志英张佳琴丹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镇江2123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圈员品管圈中毒

何嫦娥,韦志英,张佳琴(丹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镇江212300)

目前,洗胃是抢救急性口服中毒患者以减少毒物吸收的首要措施,及时、有效的洗胃可挽救患者生命[1-2]。在洗胃过程中,任何一个护理环节的失误均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4]。为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洗胃操作的安全性,2016年本院急诊科将品管圈活动用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的护理管理,旨在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12月本院收治的急诊口服中毒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 25~67岁,平均(45±14)岁;农药中毒 32例,地西泮中毒8例。选取2016年1—6月本院收治的急诊口服中毒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 27~70岁,平均(48±15)岁;农药中毒 28 例,地西泮中毒12例。两组患者均为意识清醒、无洗胃禁忌证,且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洗胃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法洗胃。观察组运用品管圈 PDCA[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理)]循环管理方法洗胃,实行临床路径规范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1 确定活动主题,成立品管圈小组 品管圈人员由急诊科8名成员组成(包括圈长1名,辅导员1名,记录员1名,圈员5名),本圈为急诊科第2个圈选的主题。圈徽和圈名是品管圈的精神支柱,进行了精心设计。本圈圈微是5个手的相形,代表各司其职,围绕共同的目标努力,团结在一起。5个图案的合并又形成了一个风车的大图案,代表在为这个共同目标努力的时候要像风车一样,有一点点风就让圈员快速行动起来,争分夺秒,完成目标,做到最好的紧急救护。圈长由具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的护士长兼重症监护病房专科护士担任,主要负责品管圈活动的策划、统一管理和统筹安排;辅导员推选具有较强专业水平和执行力的人担任,负责对整个活动进行组织、培训、推进和监督;记录员负责以文字输入的方式记录每次活动的内容。各圈员参与计划安排与实施。

1.2.1.2 确定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通过召开圈员会议产生,其确定的基准以圈员提出的主题是否贴近本次重点“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然后根据其重要性、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等优次顺序比较,最后以高票率确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主题后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确认本次活动实施周期为2016年1—6月。

1.2.1.3 现况调查 收集2015年6—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诊口服中毒患者的一般资料,40例患者中发生洗胃并发症27例(67.5%),即现状值为67.5%。根据柏拉图分析得出主题中的改善重点为“急性胃扩张”和“咽喉食管黏膜损伤”。经目标值论证公式[目标值=现状值-(现况值×改善点×圈改能力)]计算出目标值为将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至9.5%。

1.2.1.4 原因分析 通过特性要因图,圈成员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从人、物、法、环4个方面查找原因。综合考虑措施的可行性、效果性、自主性、安全性等要因论证,最终在21个末端原因中确定要因,经真因验证,确定患者烦躁不配合、护士洗胃操作不熟练、洗胃机自控后出入量无法评估为主要因素。见图1。

图1 洗胃并发症发生原因分析鱼骨图

1.2.1.5 制定对策并实施 针对上述主要原因,展开品管圈讨论会,全体圈员通过头脑风暴进行要因圈选。综合各方面原因选定并实施3项对策。(1)患者烦躁不配合:①改进洗胃的固定方法。以往护士在插完胃管后一手固定,一手操作洗胃机,但有时因患者烦躁会导致滑脱或胃管移动。观察组针对洗胃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利用一次性气管插管作为固定器固定胃管。②遇到极度烦躁的患者请保卫科人员协助、制定洗胃约束衣,各部位使用约束用具,如肩、膝部约束用具。(2)改进洗胃的方法及加强护士洗胃操作培训:①新进抢救室护士进行跟班操作考核10次以上才能单独操作,制定临床路径,规范护理措施。②对病情较重的患者由抢救组长负责洗胃。③增加插胃管长度。比原来的插入深度深10 cm,确保洗胃管顶端到达胃底部,同时,也可使其侧孔完全进入胃内部。长度的增加保证了洗胃时有效的灌注压,从而达到洗出液流出快、时间短、洗胃充分彻底的目的[5-6]。④患者取半卧位。患者处在半卧位时胃处于低位,这时插胃管可防止洗胃液反流,从而避免呕吐和误吸的发生[7]。(3)洗胃机自控后出入量、温度无法评估:①洗胃液剂量不当。若一次灌入过多洗胃液,胃会急性扩张,同时,胃内压相应升高,反而使毒物吸收加快。制定洗胃入/出量与按键时间的对应表,重新购买显示入/出量的洗胃机,分别为 300、400、500 mL。②改进洗胃液的温度控制。以往采取保温桶收集温开水,一次洗胃收集3~5次,时间10~20 min,温度控制不好。采用可控温度储液器,缩短了收集时间,减少了护理工作量。

1.2.2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对照组患者中发生洗胃并发症27例,其中急性胃扩张11例,咽喉食管黏膜损伤9例,寒冷反应4例,吸入性肺炎2例,顽固性呃逆1例。观察组患者中发生洗胃并发症3例,其中咽喉食管黏膜损伤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

表1 两组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口服急性毒物中毒是急诊室常见急症,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洗胃,尽可能地清除毒物并减少吸收。但洗胃过程中如操作不当或警惕性不足,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8-11]。因此,针对洗胃过程中发生的诸多问题本院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制定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改良洗胃固定方法、改进洗胃方法、加强对护士洗胃操作培训、制定洗胃入/出量与按键时间的对应表、使用显示入/出量的洗胃机等。结果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降低患者洗胃并发症发生率,保证了洗胃的安全性。

本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满意度由原来的67.2%提升至95.0%。护士掌握了正确插管的方法及与患者有效沟通的技巧,减少了插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洗胃并发症发生率由活动前的67.5%降至活动后的7.5%,表明改良后的洗胃方法,护理质量提高及实行临床路径规范护理措施可明显降低洗胃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了患者洗胃的风险,从而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品管圈活动能挖掘护士的管理潜能。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了全体圈员品管圈手法、沟通协调、脑力激荡、团队精神、发掘问题等能力。品管圈活动使护士自觉参与管理,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实际问题,不断改善、提高。

总之,品管圈活动使护理操作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在降低洗胃并发症发生率、杜绝洗胃安全隐患、减轻患者痛苦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并充分提升了护士的职业素质。

[1]沈国美,李剑平.急性口服中毒洗胃并发症的预防新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7):658-660.

[2]张文媛.品管圈活动降低口服中毒患者洗胃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9):121-123.

[3]王敏.品管圈活动在口服急性中毒患者洗胃中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西安,2015,28(18):208.

[4]肖士桂,肖春兰,钟露华.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急诊患者洗胃堵管率中的应用[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6):968-969.

[5]吴晓霞,董敏,吴玲燕.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老年鼻饲患者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49-1651.

[6]裔雅萍.王晨霞,韩惠芳.集束化护理理念在中毒患者洗胃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5):1428-1429.

[7]梁萍莲.2种不同体位洗胃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9):139-141.

[8]张启松.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28例急救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9):186.

[9]杨建红,张丹.自动洗胃机清洗消毒方法现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3):268-270.

[10]陈爱霞,莫春燕,赵玲.急诊洗胃的护理体会[J].蛇志,2014,26(2):262-263.

[11]周丽娟.急诊洗胃患者洗胃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2016(4):260.

猜你喜欢

圈员品管圈中毒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中毒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浅谈品管圈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使用铅笔会中毒吗
爸爸中毒了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
《西游记》中毒记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