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次与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合格情况对比研究

2018-01-16重庆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400015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献血者

杨 培,刘 博(重庆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400015)

自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1]颁布实施以来,各采供血机构采集、供应临床的血液产品均来自无偿献血者,无偿献血者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采集、制备的单采血小板是以献血者自身血浆作为载体,保存于(22±2)℃的专用血小板震荡保存箱内。由于多数病原体都存在于血浆中,且用于保存血小板的血浆并未进行病毒灭活,为保证输注单采血小板患者的用血安全,需要从低危人群中筛选献血者。重复多次的无偿献血者,特别是固定献血者,通常被认为是危险性最小的低危献血者,对献血知识相对了解,能较好地在献血前完成自我调整及自我评估。为了解首次捐献单采血小板与重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合格情况,本研究对这两类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合格率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资料来源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自愿无偿献血者33 325人次的相关资料。

1.1.2 仪器 Xantus44全自动加样器(瑞士 Sias)、FAME24/3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瑞士HAMILTON)、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OLYMPUS)等。

1.1.3 试剂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北京万泰、上海生物梅里埃)、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1、2型(上海科华、法国伯乐)、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上海科华、美国Johnson公司)、抗梅毒螺旋体(TP)抗体(北京金豪、北京万泰)、谷丙转氨酶(ALT,北京中生朗捷、烟台奥斯邦)等。

1.1.4 室内质控品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为北京康彻思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血筛四合一质控品,ALT为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原装配套质控品。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ALT采用速率法检测2次。HBsAg、抗HIV抗体、抗HCV抗体、抗TP抗体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次。

1.2.2 不合格判定标准 如果2次不同试剂检测为阳性,结果即判定为阳性;如果初次检测阳性,经同样试剂双孔复试任一孔阳性即判定为阳性;各检测项目初、复检任一阳性血液检测结果均判定为不合格,其中抗HIV抗体复检阳性需送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 33 325人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不合格664人次(1.99%)。

2.2 首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比较 重复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低于首次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673,P<0.05)。见表 1。

表1 首次献血者与重复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比较[n(%)]

2.3 不同年份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比较 2012年献血者血液不合格率最低(1.47%),2014年最高(2.81%)。见表2。

表2 不同年份献血者血液不合格情况比较

2.4 2012—2015年不同检测项目血液不合格情况比较 各检测项目血液不合格率由高至低依次为ALT(28.16%)、HBsAg(25.75%)、抗 TP抗体(23.19%)、抗HCV抗体(13.70%)、抗HIV抗体(9.19%)。见表3。

表3 2012—2015年不同检测项目血液不合格情况比较[n(%)]

3 讨 论

近年来,临床对单采血小板的需求增长明显,建立一支稳定、低危、献血者数量充足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成为国内多数采供血机构的共识。本研究结果显示,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传染性指标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与国内报道基本相似[2-3]。从本研究表2可见,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临床对单采血小板需求持续增加相关,同时,再次献血者构成比逐年上升,但单采献血者结构仍需进一步完善[4]。

随着近年来再次或多次献血者比例的逐年升高,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保障血液安全的重要策略之一,动员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也是国际公认的血液安全保障措施之一。虽然献血者在采血前进行了胶体金法HBsAg和抗TP抗体检测,但由于快速检查方法灵敏度较低,仍有部分献血者在初筛合格后复检时被淘汰。从本研究表1可见,再次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初次献血者,与国内相关报道结果一致[5]。所以,可以认为再次献血者大部分为固定献血者或有意愿成为固定献血者,在献血前、中、后已接受过血液相关知识的宣教[6],且愿意定期献血,相较于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者对参加献血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懂得如何避免高危行为,一旦发现自身有不宜献血的情况也会进行自我排查,延迟献血。

从本研究表3可见,仍有一定数量再次献血者因ALT原因被淘汰,所以,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固定献血者的健康教育,让献血者在献血前做好自我管理,避免高脂饮食、饮酒、服药、熬夜等情况,以降低ALT增高的风险。

为不断扩大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做好初次献血者保留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多项调查发现,献血者对献血的认知、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及献血全过程的感受均会影响其献血的参与度和持久度[7-8]。对初次献血者,工作人员对其献血理念的正确引导及血液常识、献血相关知识的告知,以及温馨、细致的献血服务显得尤为重要。只捐献1次血小板者流失率达29.88%,捐献大于2次者流失率明显降低,表明献血者若能被第2次动员捐献血小板,其成为固定献血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9];同时,对初次献血者应制定献血后心理护理方案,利用联谊交谈、发放调查表等多种手段对初次献血者实施持续心理护理干预,对巩固、刺激其再次献血意愿具有明显提升作用[10]。

在固定献血者保留工作中,分析以往献血者流失原因、制订有效保留措施,比招募新的献血者更为重要,且保留一个“老”献血者所花的成本是招募一个“新”献血者的1/4~1/6[11]。持续稳定增长的固定献血者队伍可最大限度地保护用血者安全,满足患者对单采血小板的需求。要扩大固定献血者队伍,必须不断完善采供血机构无偿献血服务体系,必须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单采血小板招募、采集、全程护理及回访的服务模式,定期进行血液安全的宣传教育,告知定期献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献血者了解血液安全知识,了解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及生活中的高危行为,确保血液安全[12]。

总之,不断完善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壮大固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同时制订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13],减少固定献血者的流失才能充分保障临床安全、充足的单采血小板的供应。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Z].1998-10-01.

[2]张健,刘晋洪,刘宜仲.深圳宝安地区血液筛查不合格献血人群特征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7):2450-2452.

[3]周晓泉,崔欣,刘玉娇.贵州省2012—2015年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不合格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171-173.

[4]李军,夏代全,李明海.2015年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布特征[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5):2191-2192.

[5]陈乐丹,陈李,郑盈盈,等.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血液安全风险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7,30(1):80-82.

[6]孙云霞.首次献血者与再次或固定献血者检测不合格率比较[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36(4):563.

[7]蔡莉,冯晨晨,殷晶晶.南京地区成分献血者现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8):842-844.

[8]王梦圆,李忠,季佳,等.江苏6市无偿献血适龄人群献血认知及态度调查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6,29(3):297-300.

[9]邹梅馨,许建荣,李聚林,等.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及再献血意愿调查分析[J].广西医学,2016,38(3):434-436.

[10]龙雪芳,卢丽霞,骆小青,等.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哈尔滨医药,2016,36(4):491-493.

[11]杜利树,刘晓丽,李天君.献血者保留和再招募策略[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2(3):257-258.

[12]孙友岭,王玮,张琼琼,等.单采血小板服务模式建立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4):350-353.

[13]武丽娟.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的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5,17(2):153-155.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者不合格率献血者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站采血护理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
影响单采献血者保留的相关因素分析
优质护理对无偿献血者护理效果及血液质量的影响分析
整体护理在无偿献血者招募及血液采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13省市洗面器、浴缸抽查不合格率7.8%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7省市电冰箱抽查不合格率12%
分析重复献血者与初次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比较
广州地区1022172例无偿献血者检测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