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大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

2018-01-16王新荣曹广志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464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痉挛康复训练家属

王新荣,曹广志(信阳市中心医院,河南464000)

小儿大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一般发生于出生前至出生后脑发育阶段,会造成患儿残疾,给家庭、社会带来负担[1]。目前,康复训练是国内外治疗小儿大脑性瘫痪的主要手段,可提高患儿运动功能。推拿治疗具有无痛苦、无不良反应等优点和疏通经络的作用。本研究探讨了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大脑性瘫痪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住院部收治的小儿大脑性瘫痪患儿352例,采用随机抽取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76例。观察组患儿中男 88例,女 88例;年龄 1~14岁,平均(6.12±2.84)岁,1~3 岁 40 例,>3~5 岁 36例,>5~7 岁 40 例,>7~9 岁36例,>9岁24例;病情类型:手足徐动型44例,痉挛型36例,共济失调型44例,低肌张力型52例。对照组患儿中男87例,女89例;年龄2~13岁,平均(6.10±2.80)年,1~3 岁 44例,>3~5岁 32 例,>5~7 岁 36例,>7~9岁 32例,>9岁 32例;病情类型:手足徐动型36例,痉挛型44例,共济失调型42例,低肌张力型5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52例患儿均符合小儿大脑性瘫痪的诊断标准,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1.2 纳入标准 (1)年龄1~14岁;(2)先天性脑瘫。

1.1.3 排除标准 (1)全身性感染疾病;(2)肝、肾功能障碍;(3)昏迷;(4)心功能不全。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1 观察组 给予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康复训练:(1)头部训练,将手放于患儿头部两侧,轻轻拉起患儿颈部,并用前臂将患儿肩膀往下压,然后抓住患儿前臂进行抬高、外转、拉坐运动,并进行重复训练;(2)手部运动,采用抓放方式进行,以此改善患儿手部功能;(3)站立训练,将患儿大腿分开,并向外转,用手顶住患儿膝盖,帮助患儿站立,头部保持正中,上身平直、两腿分开。推拿治疗:患儿取仰卧位,按揉患儿脑部5 min,从上至下,动作轻柔,并采用摇法、拔伸法,以矫正畸形;治疗时间为3个月。

1.2.1.2 对照组 仅给予康复训练,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1.2.2 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经治疗后患儿主要症状缓解,综合功能评分大于20分;(2)有效:患儿主要症状逐渐缓解,综合功能评分大于10分;(3)无效:患儿主要症状无改变,且出现加重现象,综合功能总分小于5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可评价病例数×100%。

1.2.3 观察指标

1.2.3.1 痉挛评分 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进行评价[2],分为 0、1、2、3 分 4 个等级,分值越高表示痉挛程度越严重。

1.2.3.2 综合功能评分 分5个年龄段:1~3岁、>3~5岁、>5~7 岁、>7~9 岁、>9 岁。采用脑瘫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评价[3],包含认知功能、言语功能、运动功能3个部分,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综合功能逐渐恢复;分数越低表示患儿综合功能无改善。

1.2.3.3 患儿家属生活质量 分为4个方面: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进行评价[4],总分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儿家属生活质量好,无负面情绪影响;分数越低表示患儿家属生活质量差,具有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7,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痉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1)。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痉挛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176 176 t P--治疗前4.52±1.26 4.55±1.28 0.11 0.91治疗后2.41±0.25 2.89±0.39 6.87 0.01

2.3 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比较 观察组各年龄段患儿综合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儿综合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176 176 t P- -1~3岁15.84±6.82 7.01±5.92 6.49 0.01>3~5岁27.22±9.71 17.71±8.48 4.89 0.01>5~7岁24.11±12.88 14.55±10.01 3.89 0.01>7~9岁29.71±12.56 20.11±11.19 3.79 0.01>9岁28.10±15.02 18.35±12.11 3.35 0.01

2.4 两组患儿家属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儿家属生活质量比较(±s,分)

注:-表示无此项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n 176 176 t P- -心理功能93.33±5.10 72.36±3.25 23.00 0.01躯体功能88.66±4.52 65.61±2.36 29.99 0.01社会功能98.25±4.35 60.56±2.67 48.98 0.01物质生活90.22±5.33 70.36±3.10 21.27 0.01

3 讨 论

小儿大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有3种:产前因素、分娩因素、新生儿期因素。患儿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行为障碍等临床表现,若治疗不当会造成终身性残疾,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5]。

小儿大脑性瘫痪是一种综合征,患儿有不同程度脑发育障碍、大脑皮质萎缩及脑室扩张,进而引起神经细胞减少及胶质细胞增生等,如早产儿由于缺血、缺氧可引起室管膜下出血,且周围脑室白质出现软化、变性,最后形成多个坏死和变性囊腔,临床称为大理石状态[6-7]。

小儿大脑性瘫痪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疾病,是一种大脑非进行性病变,中医将其称为五迟、五软、五硬、痴呆等[8];其病因为精亏气虚,导致先天禀赋不足,进而引起髓海失养、阳气不足等,最后导致患儿出现迟软的现象。

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经络学,主要是以力的作用为基础,通过推拿师应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进而引起生理效应,达到阴阳调和、气血流通的目的[9-10]。推拿具有以下优点:(1)刺激肌肉和神经组织,进而改善关节的活动性和稳定性;(2)恢复肌肉平衡及降低肌张力;(3)调节运动系统功能;(4)缓解肌肉痉挛;(5)宁心、安神。康复训练又称为运动疗法,可加强患儿行为、语言能力,二者联用可刺激患儿感觉和运动系统[11]。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痉挛评分、综合功能评分,以及患儿家属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仅应用康复训练治疗的临床效果。对照组60例治疗无效患儿中手足徐动型15例,共济失调型21例,低肌张力型24例,无痉挛型患儿,证实推拿治疗对痉挛型患儿疗效最明显。考虑是由于推拿能影响机体血液流变学,通过推拿在机体上的滚动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活血的目的,从而对痉挛的缓解效果明显。

总之,对小儿大脑性瘫痪采用康复训练联合推拿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综合功能,且能提高患儿家属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张新斐,刘初容,张永红,等.壮灸配合针刺治疗颅脑外伤后痉挛型瘫痪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9):1043-1045.

[2]严晓华,何璐,郑韵,等.改良Ashworth量表与改良Tardieu量表在痉挛型脑瘫患儿评定中的信度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18-21.

[3]胡莹媛,吴卫红,李燕春,等.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的研究:(一)设计[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1,7(3):108-109.

[4]黄小玲,张双好,李家妮,等.脑性瘫痪患儿及其家属生存质量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264-3266.

[5]崔颖,汪凤兰,吴庆文,等.活动分析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775-776.

[6]李诺,刘振寰,钱旭光,等.通督醒神针刺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性瘫痪300例分析[C]//.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第三十一次学术大会论文汇编,昆明,2014(2014-06-27)[2017-05-1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PFD&dbname=CPFDLAST2015&filename=ZHZY201406001162&v=MDczMTRvSkRoTkt1aGRobmo5-OFRuanFxeGRFZU1PVUtyaWZadUZ1RnlualU3dklKRnNUUHlYUmQ-3RzRIOVhNcVk5Rlpl.

[7]赵冬娣,李有武,袁涛.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5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5,47(10):30-32.

[8]徐方琼,夏翠云,罗彬心,等.人性化护理在脑卒中瘫痪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6,6(33):222-223.

[9]李杰.针刺、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临床症状及下肢功能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6):2459-2461.

[10]曾庆云,王强,霍勇军,等.应用BOLD-fMRI探讨推拿对缺血性卒中后运动皮质功能重组影响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5,30(10):979-984.

[11]周陶成,童光磊,李飞,等.超声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毒素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尖足畸形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4,36(5):345-348.

猜你喜欢

痉挛康复训练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