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

2018-01-16朱海霞济源市肿瘤医院眼科河南45900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期
关键词:睑下垂上睑术式

朱海霞(济源市肿瘤医院眼科,河南459000)

上睑缘覆盖上方角膜超过2.00 mm时被称为上睑下垂。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上睑抬起困难,患者正常视物受到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患者外部美观,妨碍患者视力发育[1-2]。手术为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主要方法,合适的术式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33例给予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旨在观察其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66例,所有患者经检查眼位均正常,眼外肌功能无异常,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平视时上睑缘覆盖上方角膜4.00~7.00 mm,额肌活动幅度大于5.00 mm,上睑提肌肌力小于4.00 mm。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36眼)和观察组(33例,35眼)。对照组患者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 17~42 岁,平均(25.3±3.4)岁。观察组患者中男19例,女 14例;年龄 16~41岁,平均(26.3±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1.1 对照组 采用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治疗。患者取平卧位,给予局部麻醉,沿切口线依次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剪除睑板前眼轮匝肌0.20~0.30 cm,确保暴露睑板,向上分离眼轮匝肌,显露外上睑提肌和腱膜,在腱膜上、内、外做适当切口,确保切口与腱膜垂直,深浅两面均进行分离,切除肌肉,最后进行缝合。

1.2.1.2 观察组 采用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睑患者按重睑成形术设计切口对线,重睑患者则按重睑高度设计切口对线。采用全身麻醉依次切开上睑皮肤、眼睑轮匝肌,经眶隔向上对眼轮匝肌和露额肌进行分离,露出交汇处上缘,剥离额肌筋膜瓣。在眶隔膜中下部贯通成滑车,切口与眶缘中央呈平行状态,去除眶脂肪。经眶隔膜滑车下隧道对肌腱膜瓣与睑板进行缝合,使其固定于睑板上,采用褥式缝合,上睑缘处于角膜上缘后对皮肤进行间断缝合,构成重睑。术后对眼部进行冷敷,术后7 d拆线。

1.2.2 疗效判定标准 (1)治愈:睑裂宽6.00~7.00 mm或上睑缘遮盖角膜缘(2.00±0.30)mm,睫毛角度整齐自然,约150°,上睑弧度平滑自然;上睑活动度2.00~8.00 mm。(2)未愈:包括过矫和欠矫。欠矫为睑裂宽小于6.00 mm或上睑缘遮盖角膜2.50 mm以上;过矫为睑裂宽大于9.00 mm或上睑缘遮盖角膜1.00 mm以下。

1.2.3 随访 术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84,P=0.027)。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点状角膜炎5眼,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并发症发生率为13.9%,观察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29,P=0.022)。

3 讨 论

上睑下垂是由于不良因素造成的上睑缘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现象,健康者双眼上睑覆盖上方角膜为0.15~0.20 mm,上睑覆盖上方角膜超过该范围则为上睑下垂[3]。

先天性上睑下垂一般会对患者视力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患者面部美观,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上睑肌发育不全或缺损是导致先天性上睑下垂发生的主要原因[4-5]。

临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多采取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治疗时需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了解,准确测量患者上睑提肌肌力和眼睑的位置,确定眼睑矫正量,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术式进行治疗,以期取得良好的疗效,改善患者视力,获得最佳的美容效果[6-7]。此外,术前需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做好术前准备,确保手术的顺利开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与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所具有的优势密不可分。该治疗方法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操作更为直观,可直接提高额肌的力量,不需采用任何连接物,避免了传统治疗方法中悬吊力下降的情况。另外,通过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可有效保留患者上睑肌腱膜原有附着结构的完整性,上睑弧度和重睑更加美观、自然,具有良好的美观效果[8]。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主要通过丝线、异体巩膜、阔筋膜等中间物联系额肌与眼睑,提睑作用较为显著。术中对舌状组织瓣和肌瓣直接采用移悬吊法,直接采用额肌力量,无须连接物,有效维持了额肌收缩功能,避免了抬头眉、皱额等情况的发生,面部美观可达到最佳效果。

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该术式一般只需做一个皮肤切口,术后发生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与上睑提肌缩短徙前矫正术比较,适用范围更广,创伤性上睑下垂、中重度上睑下垂等均可采用该术式治疗。术前护士需加强与患者沟通,告知患者术中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术后需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并发症的预防,患者术后易出现水肿、疼痛和渗血等症状,医护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者术后恢复提供保障。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在临床应用中仍需不断完善,部分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的病情更加复杂,该术式需在大量临床实践的经验后进行改进,使该术式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总之,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术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刘艳艳.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4):69-70.

[2]胡军.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5):126-127.

[3]刘建君,李慧娟,陈梦平.先天性上睑下垂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2,34(2):125-129.

[4]张静慧,冯彩霞,谷华丽.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临床效果探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5,37(4):298-300.

[5]徐小丽.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下垂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66-67.

[6]王乾,刘新,朱琦,等.经眶隔后隧道额肌瓣与提上睑肌腱膜瓣吻合矫正重度上睑下垂[J].中国疗养医学,2016,25(8):832-834.

[7]孙玉峰,张芳,王俊河,等.应用眶隔筋膜瓣联合额肌瓣悬吊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6,27(1):27-30.

[8]范运会,姚帅.改良额肌瓣悬吊术治疗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3,27(3):217-219.

猜你喜欢

睑下垂上睑术式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77 例腹腔镜输卵管积水不同术式与妊娠结局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切开联合埋线重睑法治疗中老年上睑皮肤松弛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睑黄瘤切除联合上睑松弛成型术修复睑黄瘤的效果观察
试论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方法的选择
上睑眶隔脂肪对上睑整形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