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钙的脾与骨质疏松发生机理关系探讨

2018-01-16郭明琪王斌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钙质水液运化

郭明琪王斌

(1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300193)

(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300193)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密度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质变脆,易发生骨折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病变特点是: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多孔,骨质变松等。骨质疏松的病因至今虽尚不十分明确,但通过国内外文献调查研究,可以肯定的是:钙质的摄入及吸收与骨质疏松有必然的联系。脾主运化、主统血,水谷精微由脾化生,通过经脉运输到全身。从中医角度来看,钙质是一种重要的精微物质,脾与钙在病理生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是以钙为基础讨论脾与骨质疏松发生机理的关系。

1.钙与骨质疏松

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部分,99%的骨钙是保持骨骼力学特性的稳定性钙,这些钙质的数量直接决定骨量的多少。1%可以与细胞外液中的钙进行交换以传递和引发一系列骨骼细胞活动,称为可溶合钙。通过可溶合钙,旧骨中的钙不断进入血液及细胞外液,从外界摄取的钙不断通过血液循环沉积于骨骼,用于保持骨骼的稳固性。

研究表明充足钙的摄入在儿童及青少年甚为重要,高钙摄入者,其骨量可增高3%~20%[1]。在50岁以上男女中给予500mg钙剂与700IU维生素D3,可防止骨量低下,骨折发生率减少一半,即使在平均年龄80岁的高龄女性中使用钙剂,也可使骨量增加2.7%,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减少约一半[2]。

2.脾的生理功能

脾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脾主运化,即脾有将饮食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和津液,并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吸收并输布于全身的功能。二是脾统血,即脾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而不溢出于脉外的功能。

3.脾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理

3.1 脾主运化与骨质疏松

脾主运化的功能体现在两点,一是运化水谷精微。饮食入胃,经胃腐熟生成的精微物质继而经脾气的推动、激发遍布四肢筋骨与五脏六腑。脾气健运,化生水谷精微充足,气血充盛,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活动有力。血液中钙质充足,可溶合钙可以给稳定性钙足够的补充。反之,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则气血的化源不足,血钙量减少,不足以满足骨骼对钙质的需求,导致骨量减少,最终发生骨质疏松。

脾失健运时,钙生化乏源,其他气血精微物质化生亦不足。气少则血不行,血少则脉不充,脉空行滞,血液不能对钙质进行运输,血钙量减少,稳定性钙补充不足,导致骨节失于濡养,骨骼空虚。而且其他精微物质化源不足,也会影响到骨骼对于钙质的吸收。

《正体类要》云:“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合。”外伤可以引起气血凝滞,精津亏损可由表入里。当钙摄入严重不足,发生骨质疏松,又有外界应力作用,就会导致脆性骨折的发生。与骨折同时出现的,还有失血及瘀血,前者导致脉道空虚,后者导致气机不畅。脾作为气血的枢纽,当脉道空虚,气机不畅时,功能势必受损,继而引起经络、气血、津液敷布失调,导致钙质不能运输至骨骼。骨骼失养,骨质疏松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二是能运化水液。脾位于中焦,五行属土,可以克制水液,因此有运化水湿之功,并且可以防止水液在体内的异常停留。水液入胃,继而通过脾的运化功能而输布全身。虽然水液既不能提高钙质的吸收利用率,也不是钙质运输的介质,但是脾运化水液的功能与钙质也有密切的联系。当脾气健运,水湿得化时,三焦气机运行通畅,钙质得以顺利运输,稳定性钙得到补充。《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若脾运化水液的功能失常,水液滞留,聚湿成饮,湿聚生痰,就会阻滞气机运行。水饮痰湿停于中焦,导致脾气不升,胃气不降,从而影响钙质的吸收;水饮痰湿停于四肢,可阻滞经脉气血的流畅,影响钙质的运输。

3.2 脾统血与骨质疏松

《灵枢•本脏》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血是通过经脉运输并濡养筋骨关节的,而血液在脉道正常运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控制。人体中99%钙质存在于骨骼,1%存在于血液,骨骼中钙质直接来源是血液,当脾气充足,血液在脉道内运行正常时,钙质可以顺利由血液运输到骨骼,进而通过可溶合钙,对稳定性钙进行补充。若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血逸出脉外时,脉内血液减少,携带的钙量减少,就不能满足骨骼对钙质的需求,导致骨量减少,最终发生骨质疏松。

4.总结与展望

骨质疏松属中医“骨痿”、“骨痹”范畴,近年来,有关骨质疏松的中医发病机制研究众多,临床报道其发病多与肾虚有关。本文从脾的运化和统血功能对钙的代谢影响探讨脾虚在骨质疏松发生机理方面的作用,认为脾失健运和脾失统血都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和利用。钙质能源源不断的对骨骼进行补充,有赖于脾功能的强盛,若脾气受损,运化无力,气血乏源,则会影响钙质吸收、运输、利用,骨骼中稳定性钙的含量就会减少,继而发生骨质疏松。

临床上治疗该病时,一定要考虑老年人气血虚弱的特点,兼顾多脏,辩证论治发挥中医药治疗优势,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念,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症。以上理论研究,可以作为从脾论治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为下一步研究做铺垫。

[1]郭世绂.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J].中华骨科杂志,1995,05:312-315.

[2]白路,杜军.对骨质疏松症可控危险因素的探讨[J].中国临床康复,2003,17:2512

猜你喜欢

钙质水液运化
脾不好的人不能多喝水吗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饮水
补钙不补镁 当心肾结石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
警惕可乐——碳酸饮料对人体钙质流失的影响
脾主运化浅议
上如浮云 下如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