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

2018-01-16杭珏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内膜

杭珏

(黄石人福医院功能科 湖北 黄石435000)

脑卒中发病率高,多数患者伴有颈动脉狭窄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颈动脉超声检查对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准确性及非侵入性,目前临床中应用较为广泛[1]。本次研究通过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超声表现进行研究,并分析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按统一标准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患者242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104例;年龄在40~83岁之间,平均(65.37±1.26)岁。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选择L9-3、C5-1探头,在二维超声下检查横、纵切面,分别从主动脉弓及无名动脉分叉开始,逐渐观察颈总动脉的近、中、远端,颈内外动脉的分叉与颈内动脉(ICA)的远、中、近端,然后观察颈外动脉的主干与分支,再对颈总动脉与ICA近端及颈动脉球部的内、中、外膜3层结构的厚度进行观察。以彩超血流现象对各阶段的血流状况进行观察,明确是否有动脉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应对双侧颈总动脉(CCA)、ICA、颈动脉球部、锁骨下动脉斑块及椎动脉、舒张末期血液流速(EDV)与收缩期峰值血液流速(PSV)及阻力指数作详细记录,并以此计算出动脉狭窄程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所有患者出现颈动脉狭窄、动脉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情况进行观察,分析脑卒中高危因素,其中颈动脉狭窄判定标准参考美国放射学年会超声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当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窦部血管内中膜厚度(IMT)在1.0mm以上(含),表明动脉内膜增厚;当局限性IMT在1.55mm以上(含),表明有斑块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超声表现比较

242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斑块76例,占31.41%(76/242),其中≥60岁患者43例(56.58%),40~60岁33例(43.42%),两年龄段患者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2.64,P=0.04);男性患者67例(88.16%),女性患者9例(11.84%),不同性别患者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64,P=0.01)。40例检出颈动脉内膜增厚,占16.53%(40/242),其中≥60岁患者29例(72.50%),40~60岁11例(27.50%),两年龄段患者占比存在统计学差异(χ2=16.20,P=0.006);男性患者35例(87.50%),女性患者5例(12.50%),不同性别患者占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8.67,P=0.002)。检出颈动脉狭窄55例,占22.73%(55/242)。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脑卒中高危因素分析

通过对患者脑卒中高危因素调查发现,存在既往脑卒中、既往脑缺血、脑卒中家族史、心房颤动、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史、明显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其中高血压、肥胖或明显超重、缺乏运动及吸烟史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16.12%、16.12%、35.12%、14.46%。

3.讨论

多数患者在发生颈动脉狭窄后并无明显临床症状,甚至无相关症状发生,但有关研究结果发现,颈动脉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比例超过20%,因此对颈动脉狭窄及时诊断对脑卒中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目前临床中主要运用颈动脉超声诊断技术进行检查,通过诊断颈动脉中膜厚度来观察整个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过程。本研究发现,≥60岁患者的内膜增厚发生率与斑块形成率均显著高于<60岁患者,男性内膜增厚发生率与斑块形成率均明显较女性高(P<0.05),提示我们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发生率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年人更容易血压升高、代谢紊乱,从而增加颈动脉狭窄发生的危险。男性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发生率明显较女性高,原因可能是女性体内有大量雌激素分泌,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功能具有改善作用,促使单核细胞黏附于血管内皮最终分化成巨噬细胞,最终减少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的危险,这与陈秀平[2]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通过对患者脑卒中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发现,高血压、肥胖或明显超重、缺乏运动及吸烟史与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这提示我们加强锻炼、改善饮食方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对降低居民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发生率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清晰观察颈动脉狭窄,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对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应以降低血压、控制饮食、积极锻炼为干预重点。

[1]王俊,王雪君,朱丽.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异常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15):2859-2862.

[2]陈秀平,黄玲.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颈动脉超声表现及相关因素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A01):135-137.

猜你喜欢

颈动脉斑块内膜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猪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搔刮内膜对改善内膜接受性的作用
Ki-67、bcl-2、Survivin和Cyclin D1在子宫内膜息肉及其周围内膜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