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2018-01-16朱明恩

湖北畜牧兽医 2018年7期
关键词:免疫调节肌肉注射干扰素

朱明恩

(河南省浚县畜牧局,河南 浚县 456250)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其对肉类产品的需求量呈现出快速增加趋势,这有力带动了养猪产业的发展。但农户在实际饲养猪时,经常会遇到各种病毒性疾病,特别是在规模化养殖的大背景下,如果暴发传染性疾病,其后果不堪设想,不仅会对猪群健康造成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有报道指出,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方面有突出效果。现将其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简要介绍如下,供参考。

1 干扰素概述

干扰素实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同时还是蛋白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来说,其本身并不具备杀伤或抑制病毒的效果,而是借助于对细胞表面所持有的受体作用,使其形成具有抗病毒作用与效能的蛋白质,利用此蛋白质,达到抑制或阻碍病毒蔓延与复制的目的。干扰素主要有三种类型,分别为γ-淋巴细胞型、β-成纤维细胞型与α-白细胞型,各种类型均有其独特疗效,因此,需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利用。经诸多临床实践得知,干扰素在控制与治疗猪病毒性疾病方面有着突出效果,所以,有人将此应用作为推动生物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干扰素的诞生,扭转了之前猪病毒性疾病只能防而不能治的尴尬局面。

2 干扰素的临床功效

(1)抗病毒。I型干扰素是一种能够调节与抵御病毒的核心因子。如果猪遭受病毒感染,I型干扰素能将其在抵抗病毒增殖与生长方面的作用发挥出来,除了可以直接激活免疫细胞外,还能间接预防病毒复制,即借助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信号传导等),逐渐形成能够较好抵抗病毒的蛋白质,从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

(2)抗菌。IFN-γ能够较大程度降低铁蛋白受体,大幅减少细菌供铁量,还能发挥其诱导作用,生成内源性NO,达到杀灭细菌的目的。

(3)抗寄生虫。干扰素可激活巨噬细胞,借助于诱导型-氧化氮合酶,对L-精氨酸进行催化,生成NO,从而达到杀灭与抑制病原体的作用与效果。

(4)免疫调节。IFN-γ实为一种典型的免疫调节干扰素,还能有效刺激中性粒细胞,加强其吞噬功能,形成较好的免疫调节效能[1]。

3 干扰素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3.1 应用方法

(1)针对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及传染性胃肠炎等猪病毒性疾病,在使用干扰素时,可以与复方穿心莲注射液、双黄连等搭配在一起使用,肌肉注射,1 次/d,连用 3 d。

(2)针对蓝耳病、圆环病毒病等猪疾病,最好与具有抗病毒功能的中药药剂相搭配,肌肉注射,每次0.1 mL/kg 体重,3 次/d。 需指出的是,上述疾病需早期治疗才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治疗猪口蹄疫病时,需要配合转移因子或联合复方灵芝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1次/d,持续用药 3~4 d[2]。

3.2 注意事项

(1)针对病猪,在注射干扰素后的4 d内不可接种其他疫苗,另外,也不能与弱毒类的活性疫苗混合注射,不然会使干扰素抑制病毒的作用和效果大幅降低。

(2)在注射干扰素时,配合使用药物时应科学、规范、合理,否则会导致干扰素被稀释,使其疗效降低。如不得使用酸、碱性溶液或葡萄糖盐水等,可与具有灭菌功能的注射用水相搭配,从而最大化增强干扰素的功效。

(3)干扰素最好一次性用完,如果分次使用会使疗效大打折扣。另外,干扰素解冻融化后不可二次冷藏。

4 小结

综上,在治疗猪病毒性疾病中,干扰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干扰素并非万能,需在病毒还未大范围蔓延与扩散前使用,且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这样才能使其功效得到最大程度发挥。另外,在实际猪病防治中,还需重视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这样会使净化病毒的效果更佳。

猜你喜欢

免疫调节肌肉注射干扰素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治猪流感有妙招
干扰素 你了解吗
中药混合粉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基于淋巴管系统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探讨新冠病毒致肺损伤的机制及中药干预作用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绞股蓝多糖对MFC胃癌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及免疫调节作用
金黄膏外敷缓解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疼痛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