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然气管网改革三大支点

2018-01-16济民

能源 2018年3期
关键词:管网基础设施天然气

文 | 济民

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是衡量天然气产业发达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针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改革呼声有相当一部分聚焦在管网改革方面。

天然气作为清洁低碳能源,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将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主力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逐渐提升。在不久的将来,天然气地位或将逐渐超越现阶段居于主导地位的石油和天然气而占据一次能源消费的头把交椅。

即便将来非化石能源实现了大发展,天然气也还将保持足够高的份额,因为非化石能源较之天然气的优势远比其较之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优势要弱,而天然气的资源稳定优势使其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经济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能源转型进程加快阶段,发展天然气成为重大的战略选择。

按照产量排序,我国是天然气的生产大国。但是相对于辽阔的幅员和众多的人口而言,我国的天然气产业并不具有竞争优势。以消费水平为例,我国人均天然气消费不足200立方米/年,不及全球人均天然气消费水平的一半。以天然气基础设施为例,我国人均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拥有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管网等基础设施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天然气大发展。世界天然气产业发展经验表明,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丰富和完善程度是能够体现天然气产业发达程度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因此,近几年针对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改革呼声有相当一部分就聚焦在管网改革方面。

具体到管网改革新方案,目前观点比较多元,共识还未形成。笔者以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天然气管网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采取何种方案,要以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为出发点。

首先,这个方案要能在实现天然气管网的互联互通方面有实质性作为。

天然气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完善的天然气管网对于天然气消费增长以及资源调配具有重大影响。只有天然气管网实现互联互通,天然气才有可能在不同地区之间实现合理的资源配置,天然气市场化也才具备基本的硬件支撑。2017年冬我国北方地区大规模推进煤改气之所以出现气源不足现象,天然气管网等基础设施不足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天然气骨干网络的建设和运营由国家石油公司建设和经营,支线管道和区域性管网多为地方政府主导的燃气公司掌控,都有一定程度的垄断特点。且不同性质公司间的管网在实现互联互通方面有一定的困难,管网规划建设也较为无序,影响到天然气产业的健康发展。解决这一问题比较理想的方案是打破垄断,实行混改,建立国家石油公司与地方管网公司、燃气公司共同持股的新型管网公司。依靠股权的变革实现多种资源融合,将天然气管网建成一个能够对全国天然气资源进行合理调配的高效率运行平台。

其次,这个方案须有反垄断功能。

换而言之,依托管网改革而生成的新的企业不能过分庞大而形成事实上的垄断地位。如果是这样,改革等于是用新的垄断取代旧的垄断。若将当前的国家石油公司投资运营的骨干网络与地方公司的支线管网以及燃气公司主导的终端消费的最后一公里管网统统合并成一家公司,势必成为事实上的“巨无霸”。虽然从理论上讲通过加强监管可以有效防止因巨无霸规模带来的垄断效应,但这种对“巨无霸”的监管有相当大的难度和高昂的管理成本,政府往往不具备这种能力,而这样的企业的管理效率一般也不会高。或许正因为如此,发达国家的天然气产业在其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普遍对大型的天然气管网公司实行反垄断,甚至将其拆分,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都是这么做的。美国目前有一百多家独立管输公司,英国也有16家独立的天然气运输商,政策制定者的意图非常明显,通过市场化增强管网运输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从目前的管理机制看,对于新的进入者政府并不阻止,只是严格资质审查而已。英美两国没有将管网运营和投资交给少数企业来管理,体现了一贯的市场化经营思维,有其可圈可点的借鉴意义。

再次,新的方案须具有激发天然气基础设施投资热情的功能。

前文已经有所提及,管网等基础设施不足是制约天然气产业在我国大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对比发达国家天然气基础设施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有很大差距。美国是天然气消费大国,境内天然气管网星罗密布,州际管网长度达到50万公里,大小储气库400多个。反观我国,与美国的差距一目了然。我国目前的天然气干线长度大约8万公里,国内目前的储气库也就20多座。按照最新的发展规划,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管网长度将达到16万公里。若以美国做参照,按照人均天然气消费达到目前全球平均水平计算,这一管网里程依旧显得保守。美国目前的天然气消费规模是8000多亿立方米,而美国的人口规模仅3亿,50万公里的管网支撑着3亿人口8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消费。按照2030年我国13-14亿人口规模及天然气消费达到目前的全球人均天然气消费500立方米/年计算,届时我国天然气的消费规模大致在7000亿立方米左右,而我国目前的里程仅为8万公里,差距非常明显。因此,要培育我国天然气主体能源地位,加大天然气管网及储气设施建设是重中之重,需要高度重视。理论上看,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国际资本以及国有资本等多元资本参与到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天然气基建方有可能大步快走。

从天然气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过政府加大对管网公司监管力度,要求其对第三方开放并制定合理管输价格的改革举措。目前这些措施国内目前已经开始实施,对于降低天然气消费成本以及天然气消费水平的提升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仅有这些措施远远不够。在接下来的管网的深度改革中应在促进管网互联互通、反垄断与鼓励投资功能发挥方面多做文章,为天然气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管网基础设施天然气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织起一张共管网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
我国天然气真的供大于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