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告诉你是否会抑郁

2018-01-15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10期
关键词:西北大学人会对象

如今,手机已经与我们形影不离,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实手机可不仅仅只是我们生活中的“玩伴”,它还可以成为我们的心理导师,能帮助我们检视自身的精神状态,甚至知道我们是否患有抑郁症。

在美國西北大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追踪记录了28个实验对象的智能手机的日常使用习惯。在为期2周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每5分钟对实验对象进行GPS定位,并且利用西北大学开发的追踪应用工具“紫色机器人”来收集手机使用的数据。研究人员主要记录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实验验证:第一是每一个志愿者日常的24小时生活是怎样的,也就是记录用户的行为数据;第二是他们在两地间的移动频率是怎样的,即他们习惯待的地方(家和工作场所)与其他地方之间的移动频率;第三是他们使用手机的频率和时间是怎样的。在实验中,实验对象还会被要求完成一份自我检测的抑郁调查报告,主要是以问卷询问的方式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症状的评估。最后对比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的效果,结果表明,科学家根据人们的手机使用数据来识别人们的抑郁症状的准确性比问卷询问方式的准确性要高,能达到87%的准确率。

根据研究结果,具有抑郁症状的人会更少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更少去拜访新地方,他们会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他们喜欢的地方,例如家里和工作场所。这个结果并不会令人感到惊讶,因为人们一般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太愿意也没有精力外出,更不用说是具有抑郁症状的人了。而在决定抑郁的严重程度上,手机的使用习惯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因为具有较高程度的抑郁症状的人会更频繁地使用手机,不管是在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上都有较高的程度。

当然,这项研究持续的时间较短,而且对象的样本规模较小,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实验对象使用手机的具体内容没有详细的记录,例如他们使用手机具体都做了什么,比如玩游戏、刷微博等行为。所以,这样的研究还需要继续完善,在今后的研究中这些内容无疑会被当成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西北大学人会对象
神秘来电
为什么人会抽筋?
西北大学木香文学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简则
《我们》、《疑惑》
西北大学博物馆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