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潮实体店,体验不一样

2018-01-15

大科技·百科新说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试衣间下单实体店

你有多久没在商场里买衣服了?多久没在超市里买电器了?甚至,多久没到饭店里但却依然是买着吃饭的?随着网络与手机的普及,人们在网上购物的规模越来越大,次数也越来越多,尤其近年来即食饭菜的网购(外卖)也日益火爆。既然这样,实体店还有开门的必要吗?购物商场还需要吗?

店铺成为视觉审美

答案是:需要!商店依然需要开门,但已不是为了卖东西。购物模式正在悄然改变。

从销售渠道来说,今天人们注意力已不在商店里摆满货架、琳琅满目的商品上,而是在手里几寸见方的手机屏幕上。到店里付现金也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通过手机在网上下单、付款。

由此观之,商家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必须把店内商品与在线平台或网店,实现无缝对接。对接的桥梁就是商品带来的实际体验,也就是说,在实体店内亲身体验,然后用手机在网店里选择同型号、同款式商品,下单、购买。这样看来,实体店跟消费似乎没什么关系,更大意义在于,它突显出一种新的审美方式、视觉文化和新品体验方式。

销售转向体验

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两类不同的商家。一是现有的实体商家,他们对自己已有的店面进行改革,整合线下体验與线上购买。

时尚界的商家对这种趋势反应最快。意大利时尚品牌普拉达(Prada)在20年前就开始这种探索。那时网络还不流行,它就开始改革店铺内的试衣间,将液晶屏幕装入试衣间的镜子里,向顾客显示不同角度的试衣效果,带来了独特的视觉体验。同时,试衣间隔板由高科技玻璃制成,平时是透明的,但它所附带的电子材料,在顾客控制下能使隔板玻璃切换为不透明的状态,既保护隐私,又能适时方便顾客向外面的人“炫耀”试衣效果。

现在普拉达再进一步。它更注重顾客体验,一方面在实体店里开展各种非营销活动,比如以罗马文化、西班牙文化吸引顾客,营造新品体验的文化感。另一方面,通过网上商店把这种体验与全球的实体店连接起来,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营造“随手拈来”的购买欲(只要手机下单,全球新品随时到货)。

美国高档连锁百货店诺德斯特龙(Nordstrom)没有普拉达反应那么快,但也开始向这个方向转型。除了正常的店铺经营,它另外开设两个网站,也就是两个在线平台,向世界各地销售商品。同样,法国大型连锁超市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也推出了线上销售平台,与实体超市相辅相成。

除了开通线上平台,实体商家还有另外一种营销方式:开设临时店铺增强产品体验。在大型商场门口,或节假日热闹大街上,有些商家临时搭建展台,邀请顾客试吃、试用产品,增强体验。耐克有一次搭台,布置了很多运动鞋,还有现榨果汁机、现场DJ、Wifi信号以及iPad。这一切都为了吸引顾客,方便试穿,然后通过iPad现场下单,回家坐等送货上门,还不耽误当天逛街。

新店铺为更方便体验

第二类商家,主要是以网络为运营基础的初创企业,它们以应用程序和社交媒体平台为销售渠道,整体上显得小巧灵活。

美国电商新秀Glossier,就是一个完全基于互联网的美妆品牌。2010年它开始于一个美妆博客,没有任何商品。通过分享美妆经验,博客吸引了大量粉丝,并在各种社交媒体上被纷纷转载。2014年Glossier品牌诞生后,这些粉丝就成了它的第一批客户,而且还成了它的免费广告宣传员。

获得初步成功后,为了走向全球,Glossier向实体店进军,2016年在纽约曼哈顿开了第一家实体店。这家店其实不单为零售,准确地说是社交场所。所有店铺设计都为了把人留下来,即使买完东西也不想让人走,或借着几十分钟的化妆,或借着给手机充电,使人们交流美妆经验,学习美妆知识,提升Glossier产品线上和线下的完美无缝体验。

2010年美国还成立了另一家电商瓦尔比派克(Warby Parker)眼镜公司。它是一家纯粹的网络眼镜商,没有实体店,仅在线销售眼镜,凭借简约设计和超低价(约普通实体店眼镜价格的14%~33%)迅速打开市场。后来,它逐渐开设实体店,但店里只放样品,不直接销售。顾客可以到店里试戴各式各样的眼镜,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供选择;也可以在店里上传头部照片,以软件虚拟方式试戴眼镜。而如果相中了某种试戴效果,想购买某款眼镜,只有到网上下单,店里无货可卖。

瓦尔比派克眼镜店改变了一般实体店的零售功能,它把商品体验和销售彻底分离,既减轻了仓库的库存压力,又把客户引向网上销售。因此在眼镜店里,顾客要做的只是鉴赏、审美、体验。

猜你喜欢

试衣间下单实体店
“称霸”试衣间
欧洲最大罐车企业FFB:如果你现在下单2020年才能提车
打车
实体店转基因
实体店与电商,零和还是共赢?
“实体店+”,另一条开拓之路?
实体店的未来魅力无限
淘宝试衣间
值得期待的购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