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8-01-15黄宇

价值工程 2018年1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解决方案问题

黄宇

摘要: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在人才培养中注重技术和技能,和以培养学术型、工程型的普通高等教育有明显区别。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因其独特的服务、管理型专业特点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本身特点,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教学过程中有效沟通不足等。本文着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相应对策。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are a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of China. It focuses on technology and skills in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general higher education which cultivates academic and engineering talents. 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pecialty of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 because of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features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faces some problems, such as student learning habit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and lack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the teach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economic management;problem;solution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1-0201-02

1 综述

1.1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主要指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等高级人才的组织。

技术型人才也称为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必达到工程型人才要求,而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也称为技艺型、操作型人才,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1]。

市场经济时代,经济管理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巨大。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经济管理类专业的非常多,在培养过程中,除了要加强学生书面知识学习之外,也越來越重视专业技能和技术的培养,使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很快学以致用。

1.2 国内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古已有之,在我国古代,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徒制的形式出现。但是随着生产力的飞跃、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以及现代营销理念从生产观念到社会营销理念的变迁,尤其是信息时代个性化营销方式的出现,学徒制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于是,现代职业教育开始产生和发展。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就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先后出台《关于改革和发展成人教育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意见》等相关文件,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也从80年代初期的3所职业大学,发展到1998年的119所,至此,职业教育正式纳入我国教育体系中。从2006 年起,教育部相继提出要“重点建设100 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100 所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打造一批示范专业、精品课程和实训基地,促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至此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得有声有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支强大生力军[2]。

经济管理专业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上,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开设出紧密联系市场需求的专业;在教学方法上,也早已从专注基础知识,发展为实习实训和课本知识相结合;加入各种软件、沙盘模拟练习;同时大力开展校企合作。既强调了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学习效果。在教师培养上,考虑到经济管理类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和专业性都较强的学科,关注教师专业化和学科渗透,同时强调教师要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和企业要求,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生专业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基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尤其是经济管理类学生自身特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

2.1 学生综合素质较差

首先,基础知识薄弱。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俗称大专,入学成绩低。学生学习基础和理解能力均有限,专业课程的学习本身就很枯燥,学生理解困难。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中,文科生占大多数,数学、计算机基础更加薄弱。所以在专业课教学中,涉及到计算、统计、数据处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学习难度更大。学生也缺乏必要的阅读量,欠缺常识。

其次,学习习惯不良。有些学生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不能持之以恒;同时缺乏毅力,遇到困难容易放弃。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有些学生自我控制力差,沉迷手机,甚至已经形成手机依赖,日常生活机不离手。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课大多集中在大学二年级,学生经过大学一年级的学校环境适应,到了大学二年级,往往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沉迷手机、网络,无法自拔。endprint

第三,对于学习认识不够。有些学生选择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原因是认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对于数学要求不高,认为读书取得文凭容易。而专业知识对于未来工作没有什么用处,有社会经验就行。

大学学习主张自主性,与高中学习完全不同,这给初进大学校园的同学带来困扰,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由于他们文化课成绩不好,且多数学生专业的选择甚至学校的选择都由父母决定,这些学生对开放的大学学习难免感到迷茫。在“95 后”的学生中还有一批非谋生目的就业的人群。他们家庭条件好,没有就业压力,因此也就没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加之,多数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被老师、家长安慰只要考上大学就没有压力。这导致有一部分学生一进入大学就没有目标,长期处于对学业、对未来迷茫的状态[3]。

2.2 专业课程有效沟通不足

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技术,关系到学生毕业之后工作的重要知识。现代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和课程安排上,已经非常贴近时代发展和市场需求。但是,由于专业课本身技术性、学术性均强的特点,学生学习时容易感觉课程内容枯燥无味。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很容易就会分散精力,上课时也被手机吸引。而专业课程的学习,往往系统性较强,学生稍走神,就会发现课程难度很大,理解困难。干脆自暴自弃,只求考试能够通过。

2.3 案例教学不够贴近学生生活

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因为自身缺乏丰富的管理、经营经验,对专业课程理解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过程中通常强调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 但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生源比较集中,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农村。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教学中,很多案例,学生不知道其背景。很多举例的产品,学生没有听说过。这就给教学带来困难:如果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普及教育,会挤占教学时间。如果背景知识不介绍清楚,学生则很快失去学习兴趣。

3 解决方法研究

3.1 增强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的前提,在于了解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学生的信息。除了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之外,还应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情况、学习背景,生活习惯,主要娱乐方式等。这样有助于总结学生的群体特点和个性特征,贴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想法,便于因材施教。在教学中,可提升学生群体学习兴趣,同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个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热情参与课堂教学和讨论。以达到提高学生水平的目的。一般来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大部分求知欲较强。他们选择了高职教育,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尽可能的多学习知识和技术,在未来能够学以致用,求得满意工作。

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如果教师只关注书本,更加脱离学生实际,提高不了学生的兴趣,必然会造成有效沟通不足。

教师平时要加强自身学习,要考虑到学生能否听懂,能否理解专业课程的内容并且能够把学到的专业课程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理论讲解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吸引学生兴趣。

3.2 加强社会实践训练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类学生有一特点就是他们有简单的社会经验。很多学生高考结束的暑假就会短时间工作。上学之后,也会适当进行社会实践。但是这些实践通常比较简单,时间短,同时缺乏针对性和深入性。

在教学中,还要加大社会实践训练,尤其是加强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机会了解到行业发展现状。毕业之后,能充分增强社会适应性。

3.3 案例选择生活化

经济管理类教学离不开案例讲解,经济管理类专业课案例学习目的,是通过案例学习能够让学生学会技能和方法,学会模仿、应用、举一反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生事物产生速度越来越快,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这种速度已经远远超过课本更新的速度。在市场经济适者生存的前提下,生活中出现、存在、发展并做大做强的产品、企业和营销管理方法都有其值得学习的地方,而案例讲解生活化,能够最大程度的将学生和案例相联系,使学生面对的案例更加直观形象,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其学习思考,更能达到良好效果。

3.4 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这种方法虽然是现在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主要方法,但是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特点,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出现教师和学生互动不多,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学生积极性不强的缺点。所以,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尤其以任务驱动为中心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任务驱动”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 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4]。而且现在学生获取信息手段丰富,渠道多样,也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提出具体任务,让学生自行寻找资料,完成任务。结果可以以PPT,论文,图表的形式表现,并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既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更是提高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段勛兴,林丽,段勋兰.基于高职学生特点的职业教育方法探析[J].价值工程,2017(21):258.

[2]陈亚玲.中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回顾与反思:政策文本分析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11):45-48.

[3]吕希,汤海萍.浅析“95后”高职学生特点——以浙江某高职为例[J].科技视界,2015(35):214-215.

[4]黄祥淡.计算机应用课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1):36-37.endprint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解决方案问题
解决方案和折中方案
简洁又轻松的Soundbar环绕声解决方案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4G LTE室内覆盖解决方案探讨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Moxa 802.11n WLAN解决方案AWK-1131A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