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游乐设施中互动性元素的体现

2018-01-15杨华程云杉

价值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自然互动变化

杨华+程云杉

摘要:儿童游乐设施中元素的互动,是人、景、物的互动,体现了生活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融糅。因此本文基于儿童游乐设施,探究儿童游乐设施中各元素互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儿童柔性设施在儿童成长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of elements in children's amusement facilities is the interaction of people, scenery and objects, which reflects the blending of life beauty, natural beauty and artistic beaut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hildren's play faciliti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nteractive process of elements in children's play facilities. Through this process, we can conclude that flexible facilities for childre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ldren's growth.

关键词:互动;变化;教育;生活;自然;艺术

Key words: interaction;change;education;life;nature;art

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2-0153-02

0 引言

作为给儿童嬉戏玩闹的场所,儿童游乐设施主要考虑到儿童游戏中的安全性、可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因此这就需要在儿童游乐设施中加入安全、变化、有趣的互动性元素,让儿童活动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体现出其与自然和游乐设施的交流互动,对儿童产生重要的教育意义。

1 互动性概念

“互动”一词的解释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本意强调互相推动、互相沟通和互相参与。在词语的构成中,“互”代表交替,“动”代表起作用。社会学中,将“互动”定义为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指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

笔者认为,儿童游乐设施中的互动性体现在儿童与游乐设施和环境的互动。其中具体体现在儿童游乐设施中柔性材料对儿童的保护;柔性材料和自然环境(主要为植物)的变化带给儿童的趣味性体验;柔性材料和自然环境(主要为植物)对儿童心理成长的教育意义。在这过程中可以上升到生活美(儿童),自然美(自然、植物)与艺术美(材料设计)的三者相融。因此下文中笔者主要以“儿童乐园4.0光之隧道”的设计为例,从儿童与柔性材料和植物的互动中,展示其安全性、可变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2 构思和设计

本次“儿童乐园4.0”设计,根据儿童设施功能形式的不同分成了十二个主题,而我们是其中唯一一个自由命题的小组。自由意味着无限发挥的空间和独特性,要跟其他爬、滑、钻等小组有所区分,突出我们的特点与魅力。

考虑到设计的对象是儿童,因此我们站在儿童的视角观察发现,儿童游乐设施中加入柔性材料和植物能更加贴合儿童的需求和安全。一方面儿童发育没有完全,最容易受外界影响,柔性设计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呵护他们的成长。另一方面,植物与柔性材料能够在刚性材料和自然之间很好地进行柔性过渡。而儿童在活动过程中更需要这种柔性过渡来引导他们的行为,保护他们的安全。

起初我们就前期的理论分析和资料查找,设想出了一个内部由三维的网状攀爬绳组成的正方体空间。但考虑到整体尤其是竖向的承重受力,正方体12条边都不足以承受住这个力。而且,用绳子组合成攀爬网的游乐设施也因为太常见而缺乏新鲜感,无法突显出我们的创新。

因此,一番讨论后,我们便决定采用更接“地气”、竖向承重压力较小的“隧道空间”。采用簡单的单体重复的形式,以木棍为框架结构,柔性材料为构筑主体,重复、变化四面体单体,组合而成一个环形的螺旋状“隧道”。

在柔性材料的选择上,我们选取了新颖性、易得性和可创造性的柔性材料—汽车窗玻璃纸和弹力带。

玻璃贴纸趣味性的特性让我们决定将它用在隧道外侧界定内外空间:这样隧道外的人不能看到隧道内的人,而隧道内的人却能够看到隧道外的一切事物。它的趣味性还体现在外侧有镜面反射的效果,能根据其所处环境映衬周围事物融入其中。另外,为了加强内外的沟通交流,我们还在外部的玻璃贴纸上剪开一些三角形的洞口,这样儿童就可以从隧道外部参与进来:穿梭其中(钻)或是透过洞口张望。在儿童钻和张望的过程中,必然会接触到玻璃纸柔软的表面,使一个镜面效果变成多个镜面效果,呈现“一闪一闪”的视觉吸引力,十分有趣。这些趣味性和可变性的特性结合起来让玻璃纸具有非常可观可赏的艺术美。

弹力带的弹性给儿童带来另一种不同的柔性感受:它的弹性富有很强的变化性和趣味性。受到儿童的力伸长,感受不到力就又缩回原形。设计中我们选用白色而抛弃彩色的弹力带吸引儿童的目光,是考虑到弹力带、玻璃纸和木棍整体的艺术美感。白色与银白色和木头的颜色搭配起来整体协调,不显突兀。

除此之外,玻璃纸的褶皱,白色弹力带的“松松垮垮”与木棍的表面的平整和硬挺形成对比,前者的可变性和趣味性又与后者的不变性形成对比,在两组对比冲突中展现整体的艺术美感,吸引儿童参与其中。在这过程中,儿童表现出的身体上的活动,内心的好奇欢乐,一点一滴融入到设计中去,充分体现了儿童与游乐设施的互动。

以上材料通过设计,展示其整体的可变性和趣味性,充分引起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给予他们参与的机会,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性,发挥他们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加强儿童与柔性设计材料的互动,即人与物的柔性互动。并且,玻璃贴纸和弹力绳能够在变化中形成光影效果,吸引儿童的目光,让其在感应初期就能够拉近儿童和游乐设施的距离,为两者的互动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endprint

3 建造过程遇到的问题

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问题就是柔性与刚性材料的连接方式。

“隧道”内侧的弹力绳一端连接在下面的木棍上,另一端连接在上面的弹力绳上。从牢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本来打算将弹力绳一段段捆绑在木棍上,但是那样不仅费时费力,还影响美观。后来我们通过尝试了图钉、钉子、螺丝等小工具,发现大图钉才是最适合的选择。既牢固,又不会破坏木头的整体性。再加上其可爱的圆形外形,散发着金属光泽,则又为整体设计的趣味性做了点缀。

4 最后的效果

在儿童乐园最后的成果展示活动中,我们将作品置于一处林下空间,玻璃贴纸的性质使周围的自然与绿色映衬其中,仿佛隧道上爬满了植物,使置于自然环境中的游乐设施与自然景物之间更好地交流互动,两者结合呈现与众不同的美感。

活动中,有部分儿童忍不住好奇被光影吸引来。他们大多数都能按照柔性材料的变化和指引知道游戏规则:根据玻璃贴纸的洞口钻进“隧道”,根据弹力带可以拨动的弹性来回穿梭等。虽然其中较大些的多是喜爱热闹玩耍的儿童,在摸索清楚大概后就兴趣索然。但是一些安静点的儿童和年龄较小的儿童能够慢慢体会其中的乐趣:他们中有在“隧道”的空间内外来回穿梭着前进,有直接躺在里面晒着太阳,透过窗口或缝隙看外面的世界,似乎在思考着一些问题。他们通过看、钻、爬、摸、拨等动作参与进游乐设施,看到玻璃纸的“闪耀”,感受它的轻薄与脆弱;拨动弹力绳,体会拉伸感。可以说是儿童通过行为动作和感官体验,感受到变化中的趣味性,这种特征吸引着儿童,让儿童主动与其发生互动的行为。在这其中体现的艺术美、自然美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对生活的审美。

在这次的“儿童乐园4.0”的建设中,我们基本达到预期效果。能够将设计融入到自然,在设计的人工美中映衬出自然美,又能将儿童带入到设计和自然中,体现了人、景、物自然的互动。

5 后期发展的设想

结合上述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我们设想加入攀援性植物和垂吊性植物进一步加深植物与儿童和柔性材料的互动。

因此在“光之隧道”的基礎上,我们又进一步加入垂吊型植物锦屏藤,将它用在整体设施的最高处,下垂点缀空间,并且将一部分植物通过柔性材料的引导,在四面体的一个面上长成一面绿墙界定空间。它生命力较顽强,气生根由黄绿色到紫红色过渡,一年四季都不会有太大变化。正是这种独特的美,不仅发挥了它遮挡性的特点,垂挂在柔性材料之上,使两者形成互动,而且显示了它视觉焦点的独特性,能够成功地吸引儿童的视线,在视觉上与儿童进行互动。

锦屏藤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对干旱、高温的耐抗性,它能在柔性材料上蔓延生长,为儿童遮阳庇荫。它的特性和为儿童所做的贡献,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儿童的内心,激发儿童天生对植物和自然的兴趣,让他们主动了解植物和自然,从而发自内心的去爱护植物,保护环境,在儿童成长的初期呵护了儿童内心的柔软和爱,对儿童成长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是儿童和植物互动的升华,是儿童的心理与植物的特性的互动。

6 结语

在儿童与柔性材料和植物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可以变化和发展的游乐环境,这种环境不仅能够增强空间带给儿童可变性和趣味性的感受,引导儿童的行为,而且能够让儿童主动地参与进游乐设施和自然环境,了解植物和自然,激发儿童对自然以及一切变化发展的自然天生的兴趣,让儿童学到更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对儿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冯迪.苏州古典园林的“柔”性设计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王云焕.儿童户外空间设计浅析[J].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12(9):170-171.

[3]田先方,编著.《二十世纪中国“美学原理”教材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9.

[4]张青.儿童游乐设施的无形化设计[D].东华大学,2010.

[5]胡筱潇.用天然素材编织儿童的游戏空间[D].中国美术学院,2008.

[6]李娟.浅析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互动式设计[D].科技与创新,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然互动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自然》关注中国科技雄心
鸟的变化系列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