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2018-01-15石冬喜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影响因素

石冬喜

[提要] 随着国家对现代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其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大力推进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因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研究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学校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本文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自然类项目(项目编号:KY-2R170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 文獻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30日

众所周知,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它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就业率、就业水平、职业胜任、劳动关系、创业以及福利和满意度等几个主要层面的指标。然而,在就业质量中,就业率、福利、工资水平、就业满意度等指标,由于它们在时限内变化的动态量的性质,使其有着更深一层的内涵,衡量难度也加大了。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评价体系基本内涵

近年来,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呈正比例的发展趋势,在校生人数也在不断地增加,使得就业质量成为可以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我们所说的就业率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即“初次就业率”与“年终就业率”。“初次就业率”产生于毕业前且主要是由教育部门负责,而“年终就业率”则主要产生于毕业后,由人社部门统计。从意义方面而言,后者更能反映学生就业的整体情况,而前者依然是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的岗位需要与所要具备的职位竞争能力的主要参考指标。要总体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首先就要清楚了解目前学生真实的就业现状,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与采取可以有效提高就业质量的对策与措施。虽然国内己有部分学者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行了研究,但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系统且操作性强的评价体系来对高校的就业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已有的指标体系中,指标选取及权重设置多是由研究者的主观决定,缺乏客观性。因此,建立一个全面、科学、易操作、具有系统性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提升就业质量的方法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需要政府、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这三者形成有效合力。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因为政府、学校、学生三个利益相关主体关注的重点不一致,所以三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也不尽相同。通常来讲,学校主要关注毕业生所就业的工作岗位和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技能是否相对应,同时也希望学生所就业的区域能够得到合理的分布,促进各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一)提高就业指导教师水平。教师的就业指导起很大的作用,我们应先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水平,从而进一步实现有效地提高就业质量的目的。高职院校要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参加相关的业务培训,同时安排教师到各类用人单位去实践,两者相结合,不断提高教师的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就业指导作用。高职院校设置就业指导课程要贯彻整个大学三年,对学生每一年的课程进行科学的安排,立足于学生大学三年整个学习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培训行为。

(二)科学培养学生就业意识。科学培养学生就业意识有助于高职院校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学生的职业稳定性、就业满意度、自身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在大学学习期间,做好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学生在就业时实现顺利就业起重要保障作用。科学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与认识自己,清楚自身的特长优势与缺点,还可以帮助学生个人结合自身的条件和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因此,学生认真掌握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深入了解,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避免了盲目就业,使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高职院校毕业生是高职教育的服务对象。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应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国家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做到与时俱进,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用人单位对各种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等环节,邀请紧密型合作企业或行业相关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的同时,学生也能够通过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实践环节,提前获得对未来就业岗位的认识和切身感受。

(四)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毕业生就业分布表现为毕业生的就业形式特征和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毕业生就业形式分为:全职、半职、创业、失业、升学等,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从这几年毕业生就业地区来分析,大多数的毕业生都选择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方去工作,例如: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而选择在中西部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则不到10%。为了鼓励更多的学生到中西部地区去就业,政府出台了很多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扶持政策,以促进大家去这些贫困地区就业。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相关政策的宣传和动员,确保每一位大学毕业生知晓相关的就业政策,同时鼓励高职院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去就业,加强人才流动。

三、评价选择的原则

(一)可比性原则。指标的设计要考虑到国内、国际上通用及规范的名称,其口径及统计方法也应该达成一致,这样便于指标之间进行横向和纵向的相互比较,得出具有参考价值的有用的数据。

(二)科学性原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指标,不仅要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同时还要明确其涵义,使测算方法准确无误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评估方法的科学性和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三)实用型原则。设计的指标体系在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学生就业质量实际情况的同时,还能体现出大学生就业的主要过程和主要层面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大学生就业进行全面科学的分析和评价。设计的评价指标应相互配合与补充,达到有所侧重、便于操作、相互分工这几个要求,且尽量选用能够反映更多数据的指标。从而能够全面反映和体现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就业状况。同样应多听取专家、用人单位、学生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来选取评价指标,体现出指标的科学性。endprint

(四)独立性原则。评价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较多,这些评价指标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我们在确定评价指标构成时要注意所选指标间的相互关系,确保所选择指标相互独立。但是,并非评价指标越多越好,关键要考虑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作用大小,评价指标体系需要达到评价目的所需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需要围绕评价综合目的展开,使得评价结果真实表现评价意图。

(五)代表性和差异性原则。在制定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符合便于统计的条件下,评价指标还应该具有代表性,使其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所研究对象某些方面的特征。同时,在指标之间也应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六)主客观原则。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时,应在尽可能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将具有定性化性质的全部或部分主观指标转化为定量化。例如:用人单位满意度、学生专业对口率、高职院校的社会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等主观评价指标可以通过市场调查等方法进行预测。只有把主客观指标相结合起来对高职院校就业质量进行评价,才能使得出的评价结果具有真实性。

四、构建评价体系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结合调研结果,按照就业质量的概念、现状、问题和评价等基本原则,本文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从七个层面(一级指标)来进行评价研究,每个一级指标层面再进行分解成若干个二级指标。七个层面的指标具体如下:就业率指标、创业指标、就业水平指标、满意度指标、职业胜任指标、劳动关系、福利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就业率指标,主要分为:初次就业率、当前就业率和升学率三个二级指标。这个指标主要体现出学生就业方面的“质”与“量”;第二个指标是创业指标,创业指标主要包括:创业率、创业规模、创业前景三个二级指标,这个指标主要是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考察和评价;第三个指标是就业水平指标,主要分为:专业对口率、工资水平、离职率三个二级指标,这个指标主要体现出学生就业质量的高低,进而来体现高职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质量;第四个指标是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指标主要包括:对母校满意度、学生就业满意度和对用人单位满意度三个二级指标,这个指标主要是对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评价;第五个指标是:职业胜任指标,这个指标主要包括:岗位适应度、职业胜任情况和职业发展空间三个二级指标,这个指标主要是对学生个人能力进行评价;第六个指标是劳动关系指标,劳动关系指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和工会组织,主要评价学生是不是能与企业平等的签订劳动合同,是否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融入企业的文化、参与企业管理;第七个指标是福利指标,主要包括: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福利项目。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享受基本福利。如上所述,设计成表1。(表1)

五、结语

本文在借鉴以往相关研究成果和笔者多年实际就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进行初探。如何科学准确地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比例权重是构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重点和难点。这必须根据各学校的办学水平、学生就业所属行业、学生就业地域、区域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等作动态的调整,体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建立和健全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修改和完善,以此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马红英.建立新型高职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余益峰.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3.5.

[3]侯德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J].创业与就业,2015.

[4]秦建国.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7.

[5]杜棟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列精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6]龚媛媛.高职院校毕业生业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endprint

猜你喜欢

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