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

2018-01-15徐微

价值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旧城改造规划设计

徐微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旧城改造在我国各城市均在不同程度地推进。文章以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为核心展开论述,以广州旧城滨水地区改造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当地生态环境、人文历史与城市职能发展需要对其目前存在问题进行相应地改造规划设计。

Abstract: With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old city is advancing in different cities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old city reconstruction. Taking the re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Binshui area of the Guangzhou old city as an example, the reform and planning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ly based on the existing ecosystem, humanities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needs of urban functions.

关键词: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广州旧城滨水地区

Key words: reconstruction of old city;planning and design;Binshui area of Guangzhou old city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碼: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02-0055-02

1 广州旧城范围界定及其特殊性

由于不同的编制目的与保护需要,广州旧城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在本文中,重点考虑对广州旧城滨江地区的改造规划,因而在界定时主要保证其水系与旧城的完整性,参照《广州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纲要》,将广州旧城具体范围东至广州大道,西至同德涌,北至环市路-永福路,南至昌岗路-新港路。广州旧城起源较早,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其特色的文化与历史底蕴,同时其滨水地区的生态与城市职能均有着特殊作用和价值,因此在对其进行改造规划的过程中应将这些因素考虑在内。

2 广州旧城滨水地区规划现状

从城市职能角度看,广州旧城滨水地区地处城市中心,与其周围各城市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紧密,承载着较为综合的城市职能,自重尤为突出的是商业职能、产业职能与居住职能。由于长期以来一直以旧城区作为城市的中心地区,承载了城市的主要职能,在商业职能上体现较为显著,旧城区在商业地位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商业发达,商业街、大型商场、各大中型批发市场均活跃于此。就产业职能来看,旧城区滨水地区产业职能处于滞后态势,依托自身区域地势,主要以货运码头、沙石堆场为主的产业职能仍在运行,目前仍旧依托珠江进行航运产业,因此形成了规模较大、产出效益较低的工业、物流等行业,但也因此对珠江水系交通与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就居住职能而言,广州旧城滨水地区的居住职能仍是其主要职能之一,由于其人口密度逐年上升,其居住职能及居住建筑规划越来越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旧城滨水地区的居住职能较为单一,多是依托水系建立起来的住宅区并延续至今,居住职能多为自发的职能形成,是人口聚集及城市发展的简单延伸,缺乏整体、统一的城市职能规划。

3 广州旧城滨水地区改造规划设计研究

3.1 广州旧城滨水地区改造规划设计原则

由上文可知,广州旧城滨水地区坐拥水系资源,有着便利的水运与水源,长期发展以来,承袭工业、码头、仓储等行业为主要职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公路、铁路运输逐步扩大应用范围,在城市功能逐步改变,旧城地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旧城滨水地区的产业逐步落后,商业、居住布局混乱,亟待进行城市职能转型与优化,伴随而来的即是旧城滨水地区的改造规划。由于旧城滨水地区在历史、区位等因素的特殊性,因此,在对旧城滨水地区进行改造规划时应当综合各种因素,整体优化其城市职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方面。

3.1.1 自然生态优先

长期以来,广州旧城滨水地区的发展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自然环境与生态的平衡与保护,导致滨水地区熟悉污染严重,环境破坏范围较大,由此带来诸多的负面现象的出现,阻碍了地区进一步发展。因此,在对滨水地区进行改造时应当首先考虑自然生态因素,将该地区城市职能规划改革建立于城市职能选择、转型与淘汰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与修复需要,因地制宜。

3.1.2 保护历史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广州旧城滨水地区历史悠久,是古城发展的较早期地区,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与积淀,其文物古迹、人文特点等均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改造规划过程中,应当保护历史文化,挖掘文化职能,将其打造为旧城发展新特色。

3.1.3 提升城市活力

以上两点重在对城市资源的保护,同时,发展是城市延续与进步的不竭动力。因此,在改造规划过程中,保护是必要的,但不能是片面的,还应当依据城市特色,适当发展城市职能,提升城市活力。此外,在旧城滨水地区仍旧存在许多由于污染造成的城市“死水”,这将严重阻碍城市的发展与城市生命力的形成,应当重点予以改造。

3.2 广州旧城滨水地区改造规划设计研究

3.2.1 控制、保护水系网络用地空间

广州旧城滨水地区是以水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地区,也是水系网络与陆地交接的地带,其生态敏感度相对较高。在此地带中进行土地运用,首要问题即是水系质量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既要实现河道水系网络中自然生态功能的保护,又要实现城市的发展与生命力的形成,二者之间达到和谐共生。因此,应当控制、保护水系网络用地空间。endprint

具体来说,首先,应当合理控制滨水建设用地。广州旧城人口密集,城市职能繁多,据调查,城市建设用地的膨胀是导致水系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因此,旧城滨水地区改造规划应以水系网络生态环境为优先,充分考虑水系生态承载力,合理规划滨水地区城市建设用地。其次,界定水系网络边界,限制城市建設用地过度膨胀,维持水系网络完整与延续。水系网络存在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生态,同时会在城市的景观效益、经济效益、安全保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体设计可参照英国伦敦“蓝带网络”规划,详见表1。在旧城滨水地区改造与规划过程中,熟悉网络边界的规划与控制可将水系网络与城市用地的控制边界加以明晰,有效保护水系,同时实现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合理性。

3.2.2 调整优化旧城滨水地区用地功能与布局

在长期的发展中,旧城滨水地区的水系网络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排污、泄洪等方面,实际上被过度使用,造成了整体范围内不同程度的生态功能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因此,在滨水地区的改造规划过程中,应当对用地性质加以合理规划与调整,使得改造规划后该地区整体生态环境要求与城市发展需求达到和谐共生、相辅相成。

具体来说,应当调整用地性质及功能。滨水地区由于其生态环境的特水下与敏感性,在规划建设用地时应当避免造成对土壤、水系等生态环境的污染,因而应当选择合适的用地性质及其功能。对旧城滨水地区现有的污染较大的工业等行业应当采取整改、迁出等措施,源头遏制污染的发生。此外,滨水地区的规划与整改可参考休斯顿布法罗河滨水地区改造(详见图1),即彻底清理工业仓储用地,改建为公园、体育场等文化娱乐设施,同时在水系周围地区合理建设居住用地,规划新型城市社区,提高城市活力,同时改善生态格局。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话进程的不断加快,带给我国城市建设新的机遇与挑战,相应的,对旧城的改造规划设计在所难免。文章以广州旧城滨水地区改造规划设计为例,对其目前的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加以分析,主要以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与城市发展的角度对其改造规划设计加以探究。

参考文献:

[1]王波.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研究——安江棚户区改造工程为例[J].中外建筑,2012(01):70-73.

[2]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

[3]彭寰.影响山地旧城改造项目建设容量的文脉因素及设计对策[D].重庆大学,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旧城改造规划设计
刘璐规划设计作品
规划设计作品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发展趋势探讨
基于城市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规划设计
律师服务城市危旧住宅区改造的创新思考
旧城改造中城市河道的景观营造
当代佛教寺庙规划设计初探
旧城改造中的城市中心区空间转型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