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SS的我国各地区消费结构与GDP的关系研究

2018-01-15梁潇聆陈婷杨旭东

价值工程 2018年2期
关键词:消费结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梁潇聆++陈婷++杨旭东

摘要: 自从踏入21世纪,中国的GDP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增长,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消费水平、消费理念以及消费结构都有着明显的不同。过去我们将中国划分为东、西、中三个区域,并简单的认为从东南往西北移动,其发展速度与消费水平是逐步降低的。而本研究将根据 2015年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应用 SPSS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我国 31 个省市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其地区的GDP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我国 31 个地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一些特点和规律,通过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我国各地区的消费水平,拉动整个中国的经济增长。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China's GDP has been growing at a relatively rapid rate, but there is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consumption level, consumption concept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different regions. In the past, we divided China into three regions: the east, the west and the middle, and we also simply thought that from southeast to northwest, the development speed and consumption level wads gradually decreased. According to the consumption status of urban residents in all regions of China in 2015, SPSS statistical analysis software is used to analyze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with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in multivariate statistics, the regional GDP is compared,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law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residents in 31 regions a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y adjus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in all regions of China will by improved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the entire country will be stimulated.

关键词: 消费结构;GDP;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Key words: consumption structure;GDP;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127;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6-4311(2018)02-0020-0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已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初步实现了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但GDP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消费需求的不足日益突出,对于消费问题的关注成为转型期经济研究的重点之一[1]。如何转变现有的发展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些都是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要急需解决的难题。通过对消费规模进行扩大化以及升级我们现有的消费结构,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增长提供源动力[2]。本文将对我国31个省市地区2015年的总GDP和其各个省市地区的支出情况通过多元统计的手段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的来源及处理

本文将对我国 31 个地区2015年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研究,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分类标准,按用途可将我国个人消费分为八大类: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信、娱乐,医疗保健及其他。运用多元统计学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2015年我国各地区的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并与2015年我国各地区的GDP进行对比分析,针对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原始数据如表1、表2所示[3]。

将表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对指标和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

1.2 数据分析

1.2.1 因子分析过程及结果

将收集的资料导入数据分析软件SPSS,通过计算得出如表3数据。

结果显示,因子1在食品和交通通信上面有较高的载荷,称因子1为主消费因子;衣着和医疗保健在因子2上有较高的载荷,称因子2为次消费因子。

从成分得分系数矩阵表(表4)可以得到旋转后的因子得分函数:

FAC1=-0.244X2+0.541X3+0.074X4-0.007X5-0.104X6+0.012X7+0.569X8+0.040X9

FAC2=0.293X2-0.151X3+0.132X4+0.189X5+0.241X6+0.187X7-0.167X8+0.168X9

其中FAC1是因子1的得分,FAC2是因子2的得分。各地区因子得分如表5。

从因素分析的结果来看,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因子 1 在食品和交通通信上有较高的载荷,因此FAC1为此两项的指标综合反映;衣着和医疗保健在因子2上有较高的载荷,说明 FAC2综合反映的是穿与保养方面。endprint

结合各个区县在公共因子和总得分情况,对我国各地区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食品和交通通信综合指标FAC1得分最好的几个地区是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在衣着和医疗保健综合指标FAC2得分最好的是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

1.2.2 聚类分析过程及结果

本文选用聚类分析分别对我国各地区消费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其思想是将样品(或指标)各视为一类,根据类别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程度将最近的类别合并,在计算新类别与其他类的相似程度,并选取最佳的加以合并,直到所有样品(或指标)合并为一类为止。

应用数据分析软件SPSS,根据上述方法,为了照应因子分析得到的分组,选择分为4个类别,得出如图1、图2结论图。

根据软件分析,经整理得出的分组情况如表6。

2 统计分析

结合表6分析四类地区的消费结构,我们发现,第一类的 4 个省市八项消费支出相对其他地区都普遍偏高,可见这四个地区是我国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较高的地区;第二类的4个省市天津市、江苏省、福建省、重庆市,各项消费支出都比较高,特别是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即食品支出和居住支出方面的高消费,它们代表消费水平的中上等层次;第三类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山东省,各项消费支出水平处于中低层次,在各个方面的消费结构相对一致,特别是在衣着和医疗保健方面支出水平都明显排在前列;第四类是包含最多的一个区域,消费结构也更为复杂,在家庭设备、医疗保健及其他方面的支出明显较前三类少,尤其是在其他方面的支出上处于全国最低水平。

为了比较四类地区消费支出的不同变化,我们通过分析四个不同地区的消费情况,计算四类地区的平均支出,结果见表7。

由表7可知,城镇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顺序依次是第四类地区消费最低,消费平均总支出为13569.441元;第三类和第二类居中,消费平均总支出分别为17368.2元和 19547.56元;第一类地区消费平均总支出最高,达到了24060.25元。从各类指标的消费顺序来看,第一类地区的消费支出费用从多到少的顺序为:食品(8300.32元)、交通通信(4186.5元)、娱乐(3392.6元)、衣着(2145.8元)、居住(1903.23元)、家庭设备(1586.5元)、医疗保健(1287.85元)、其他(1130.9元)。会形成这种消费结构的原因主要是:中国人自古以来讲究的就是“民以食为天”,因此食品类消费最多是没有异议的。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80后、90后成为了世界的主人,他们这一代的消费观念与老一辈不同,对物质生活的追求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旅游、购物、娱乐构成了他们大多数人的生活。这种新世纪城镇居民的新型消费方式,即在保证生存型消费的基础上,更注重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第二类地区的消费平均总支出为19547.567元,消费支出费用从多到少的顺序为:食品(7156.46元)、交通通信(2961.57元)、娱乐(2528.93元)、衣着(1860.53)、居住(1731.73元)、家庭设备(1281.4元)、医疗保健(1179.23元)、其他(837.73元)。第二类地区与第一类地区的消费方式保持一致,且他们都属于沿海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的经济更加的稳固也更加的充满活力。第三类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山东省地区。由表7可知,此地區的居民在家庭设备上花费的支出很少,为926元,比第一类地区的该项消费支出少了将近一半。第四类地区是包含地区最多的一类,除了中部六省还包括西部地区的各省市,大部分经济属中等偏下水平,消费支出费用从多到少的顺序为:食品(5201.123元)、居住(1783.17元)、交通通信(1536.6元)、娱乐(1499.74)、家庭设备(1008.6元)、医疗保健(1002.8元)、衣着(1002.12)、其他(525.29元)。由于第四类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中等偏下,且大多属于中西部地区,因此消费观念与第一、二类地区的观念不大一样,此地区的消费主要还是集中在食、住方面,享受型消费观念还不够明确,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根据2015年我国各地区的GDP可以看出,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名列前茅,与聚类得到的四类地区偶有出入,也是因为我国特殊的政策,直辖市造成的,总的来说除直辖市外,GDP总值大的省市,它们的消费水平也是成比例增长的。所以在第一类、第二类地区,有很多投资机会,如果想创业,它们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而第三类、第四类地区相对来说可能会欠发达,但随着我国进一步加大对西南地区的发展计划,对这些地区来说,长远的利益可能会大于短期的利益。

3 结语

对比我国2015年各地区GDP的发展水平,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到,越是经济水平发展高的地区,该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就越高,他们的消费结构也更合理,消费理念也越向发展型和享受型靠拢。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不应该仅注重于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还应有享受型的消费。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消费结构还处在生活型的消费层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势必要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政府现在首要做的就是根据各个地区的消费结构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比如通过增加收入、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制造新的消费热点等方法,将强居民的消费积极性,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向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演进,全面提高我国各地区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栋,李乐夫,李阳子.近年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的研究综述——关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26(5):776-781.

[2]肖立.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变动趋势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9):93-99.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消费结构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