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仲冬食俗:进补与祈福共存

2018-01-15林永和

长寿 2017年12期
关键词:食俗乌鱼丸子

文/林永和

进入12月份,天气已经非常寒冷。本月有大雪和冬至两个节气。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就连被称作“暖冬”的海南也吹起冷风了;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而冬至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自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在这两个节气中,都有哪些食俗流传下来了呢?

一、大雪

1.吃萝卜丸子。大雪时节,用萝卜加工成的萝卜丸子,多年来一直风靡山东一带,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美味小吃。做法是将萝卜擦成细丝、挤去水分后拌入面粉,加上葱姜末,搅匀,下油锅炸成金黄色的萝卜丸子。萝卜丸子可以说是冬季的美食,香脆黏腻,老少皆宜。现在全国各地也都有制作和出售的。

2.喝红薯粥。大雪以后气温更加寒冷,人们在屋里屋外都十分注意保暖,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这一食俗几乎成为北方的普遍饮食习惯。

3.自制腌肉。大雪节气一到,老南京家家户户忙着做腌肉,以迎接新年。大雪节气天气寒冷,在古代腌制肉类食品不易变质,于是就有此习俗。

4.吃雪菜汤。雪菜又叫“雪里蕻”,大雪节气正是上市的时节。雪里蕻性温,味甘、辛,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钙、胡萝卜素和大量膳食纤维,宜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食用。

5.捕获乌鱼,招待宾客。从小雪时节开始,乌鱼群就慢慢进入台湾海峡;到了大雪时节汇集的乌鱼群也越来越多,产量非常高。当地渔民适时捕来乌鱼,当作上等佳肴来招待宾客。

6.进补佳时。大雪是进补的大好时节,此时宜温补助阳、补肾壮骨、养阴益精,一直到开春,古人早有此传统。江南不太冷的地方适合用鸭、鱼温补;北方气候寒冷,可以用羊肉、牛肉、狗肉来补充身体元气,增加御寒能力。因为大雪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中医认为羊肉、牛肉、狗肉都有壮阳、御寒、补体的功效,故民间至今有此习俗。

二、冬至

1.吃饺子。冬至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我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一月(指农历)初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而留下的。

2.吃馄饨。较为普遍的还有冬至吃馄饨的习俗。早在南宋时,临安人就在冬至这天吃馄饨,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馄饨发展至今,更成为名号繁多、制作各异、鲜香味美的食品,遍布全国各地。

3.吃汤圆。这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用糯米粉制成,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4.吃麻糍。麻糍是浙江、江西、福建一带的特产,也是传统小吃、祭祀供品。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有着甜、滑的口感,色泽鲜白、滑韧透明,特别勾人食欲。

5.喝冬酿酒。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有“冬至如大年”的俗语。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同时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种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祈愿。

6.吃龙眼烧蛋。嘉兴人崇尚冬至进补,食物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龙眼煮鸡蛋等。至今,嘉兴人仍然传承冬至吃龙眼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7.吃糯糕。在我国台湾还保留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人们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熟,用以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分吃糯糕,开怀畅饮,相互联络感情,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8.吃冬至面。在安徽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认为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

猜你喜欢

食俗乌鱼丸子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鱼绣的历史传承与技艺风格
内江市强化科技支撑大力推进白乌鱼产业发展
清代山西婚丧食俗探析
我不做“丸子球”
示教
丸子西施
丸子西施
全产业链养乌鱼特色火锅店连锁11家
赣南食俗文化的体验式旅游开发探析
浅析满族婚礼中的食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