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舆论监督问题的法律研究

2018-01-14罗丹黄倩薛丽

活力 2018年18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法律

罗丹 黄倩 薛丽

【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也可感受到社会舆论监督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作用。社会舆论监督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日渐加剧的困难与挑战。人们缺乏正确的社会舆论监督意识,我国社会舆论监督法律还不完善,迫切需要立法、司法、执法部门高度参与与配合,共同努力来解决。

【关键词】社会舆论:舆论监督;法律

舆论是人们表达的多数意见的一个整合,是一种社会评价的集中体现。《辞海》中对“监督”的解释是“监察督促”,这其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监察,二是督促。监察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督促的目的是解决问题。人们可以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当公众的意见总和之后且趋于一致时就会形成一种舆论,从而进一步揭示现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促使其得到解决,从而最终实现我们的“舆论监督”。

一、社会舆论监督问题

现阶段,我国部分政府单位及领导干部尚未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监督意识,他们对社会舆论监督问题存在一定的误解或认为社会舆论监督对自已有一些负面影响,这些看法往往会导致他们干预或者抵制社会舆论监督。一旦民众提出了有关的社会问题或者意见时,他们大多采取封锁消息、阻挠报道、抵制舆论监督的手段,导致社会舆论监督无法实现。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由于机制的不完善和不规范,直接导致了社会矛盾的产生,并出现损害人民利益、引起公众愤慨等问题,大大削弱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有些新闻机构为了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争夺读者“眼球”,人为的制造一些虚假新闻,并刻意进行错误引导,这些缺乏真实的信息报道流入社会后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恐慌,极大地损害了公众利益和媒体形象。媒体机构为了提高关注度,刻意制造噱头,加大夸张,进行错误的舆论引导的现象也愈发增多。

比如2007年3月,在广州发现了巴拿马病,这是一种只有香蕉才会得的病,并且很难治疗,出现这种病的地区一般30年内都不适合种香蕉,所以被称为“蕉癌”。可是,有些香蕉商为了打压价格,利用媒体鼓吹吃香蕉会致癌,这种严重的误读给香蕉产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并引起了社会恐慌。

还有京华时报女记者采访火灾遭袭事件。2010年06月25日,朝阳区北辰路奥体中心西门南侧的一个大院内发生火灾。据当事文字记者介绍,事发时,她正在现场采访了解火灾详情,摄影记者也在正常拍照。突然走来数名男子,其中一名身着红衣的中年男子对摄影记者推推搡搡,不让其拍照。该红衣男子要求摄影记者出示工作证件,摄影记者随即出示。此时,一旁一名自称“亚运村街道办”的人拿过记者证件查看,但当摄影记者要求此人也出示相关证件时,却遭到对方拒绝。同时,他大声朝身边的人喊:“你们保护记者的安全!”两名着便装男子听后,架起摄影记者的胳膊就往院门外拖。为保护同事安全,当事文字记者,上前进行阻拦,但其中一名男子向后方喊:“这儿还有一个(记者),带出去!”话音刚落,大约六七名男子冲上来,其中三人架起文字记者的胳膊往院外拉。随后多名男子一起将这名文字记者架起,“我被控制住了身体,跌坐在地后他们还在抓我的胳膊,我继续用反抗。但身后几名男子又抓住我,我被他們完全架起来,一直到大门口。”其间,摄影记者试图打电话报警,一名男子上前抢她的手机,被她挣脱。两名记者直到脱险后,才得以报警。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闻改革的进展和舆论监督力度的加大,全国新闻媒介主动出击,揭露社会黑暗、批评违法犯罪、剖析难点热点,产生了巨大作用和社会效果,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赢得人民群众的喝彩。然而,舆论监督必然要面临种种激烈的矛盾冲突。一些人的个人利益往往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对立,记者的采访报道正是通过向社会曝光,对这种不合理利益进行揭发。于是各种各样的打击报复舆论记者事件接踵而至。如《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安徽泗县疫苗事件时遭殴打、石家庄电视台三名记者采访一化工厂火灾遇袭击等暴力事件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所有这一切都表明,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屡受侵害已经成为制约舆论监督的“瓶颈”。

二、加强社会舆论监督

社会舆论监督问题不断增多,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强社会舆论监督,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政府单位及其领导干部

政府及其领导干部应该有积极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要做到让群众参与,让群众监督,让群众批判,虚心接受群众提出的意见以及批评等,做到公正透明。此外,政府还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

(二)新闻媒体

首先,新闻媒体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依靠人民群众完成社会舆论监督。其次,开展社会舆论监督工作要直面问题。新闻媒体应当肩负起社会哨兵的使命,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对侵害群众利益行为的曝光力度;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敢于揭露不道德行为和不良风气,将落脚点放在解决矛盾、改进工作上,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积极作用。

(三)公众

首先,公众要树立正确的舆论监督意识,如果发现了什么相关问题的社会问题,应该在不干扰公务活动的情况下以合理合法的方式及时的将相关信息反馈给工作部门,从而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其次,公众要意识到自身肩负的使命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合法地帮助大家进行舆论监督,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监督,促进社会舆论监督的进行及发展。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法律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涉及网络募捐的现有法律规定
全媒体时代做好舆论监督的五个方面
真正让舆论监督有力量
地方广播舆论监督要“活”起来 更应“动”起来
舆论监督的建设意识
“难点”也是“亮点”
政治法律
生活(外1首)
法律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