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地球》歌词的及物性分析

2018-01-14林安娜张炼

活力 2018年18期
关键词:生态意识

林安娜 张炼

【摘要】世界环境日的建立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和谐生态环境的追求。《爱地球》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公益歌曲之一,它对中国环保公益事业的发展意义非常。因此本文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视角下,运用及物性系统对《爱地球》的歌词语篇进行分析,旨在探寻语篇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提高人们在环境保护歌词语篇中生态意识,以传播倡导生态和谐的绿色生态观,从而促进中国环保公益事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爱地球;及物性系统;生态意识

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愈发关注与环保相关的问题,我国的环保公益事业蒸蒸日上,环保公益歌曲也应运而生。歌曲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传递出正能量,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公益歌曲作为非营利性歌曲,其目的主要是为公众的集体利益服务,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爱地球》是由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与世界低碳环保联盟总会共同制作,于2012年12月21日全球首发,由三十多位新生代歌手倾情演绎的极具代表性的一首生态公益歌曲,旨在用美丽的歌声以生命的名义唤醒全球的生态环保意识。Halliday认为,语言是用来创造意义、建构现实、认知世界和识解人类经验的工具和媒介,人们的话语反映并影响着他们的所思所想和一言一行(辛志英&黄国文,2013)。目前,歌词的研究主要分为语言学和非语言学领域。语言学领域研究侧重歌词的修辞、人际意义和语法等;非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侧重歌同翻泽和美学价值等。而在语言学领域,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上对歌同语篇进行分析的较少。因此本文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及物性系统对歌同语篇《爱地球》进行分析,探讨歌词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旨在增强人们在生活中的生态意识,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建设。

一、理论基础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应用语言学和实用语言学理论,它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和分析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具有多种的功能,Halliday认为语言具有概括性功能,即语言元功能,即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三种。这些功能可以通过语言系统中的语义系统来体现,其中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来实现,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反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情、涉及的人和事物以及与之有关的时间、地点等环境因素(赵蕊华,2016)。因此,本研究将试图在系统功能视角下对《爱地球》歌词进行及物性分析,有利于环保公益歌同语篇和谐生态语言的建构,转变人们在环境保护中的生态思想,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二)及物性系統

及物性是体现概念功能的一个语义系统,其作用是把人们在主观和客观世界中的所涉及的所有事物分成若干个过程,并标注出各种过程中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何伟&魏榕,2016)。及物性系统分为六种不同的过程: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事的过程,主要南动词、动作者和目标构成;心理过程表示感觉、反应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关系过程指的是反映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可分为归属和识别两大类;行为过程指的是诸如呼吸、做梦、哭笑等生理活动过程。言语过程是通过讲话交流信息的过程。存在过程是表示有某物存在的过程(胡壮麟等,2012)。因此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出发,从及物性系统对《爱地球》的语言特征进行分类和统计,通过分析该歌词语篇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有利于增强人们在环境保护公益事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意识,从而促进我斟环保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爱地球》的及物性分析

《爱地球》这首歌主要讲述了环境问题的恶化对整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命体的影响,恶化的环境为人类敲响了警钟,于是人类开始审视和反思自己的行为,共同携手寻找出路。整首歌的歌同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前奏、主歌a、副歌a、主歌b、副歌b、桥段、副歌c。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我们对《爱地球》的歌词进行了及物性过程分析,为避免重复,我们略去了原歌词中重复出现的部分,只对整首歌中主歌、桥段、副歌三部分进行分析,标记如下:

主歌:鱼儿在水面(环境成分1)无助的漂浮(物质过程1)

可爱的你怎会如此痛楚(关系过程1)

我为你(环境成分2)留下一片海蓝(物质过程2)

希望这里依然清澈如初(关系过程2)

鸟儿在天空(环境成分3)孤单的飞翔(物质过程3)

自由的翅膀不知飞向何方(心理过程1)

我为你(环境成分4)种下一棵小树(物质过程4)

从此这里就是你的归宿(关系过程3)

副歌:来吧朋友来吧手牵手(物质过程5)

大手牵小手我们一起(环境成分)去遵守(物质过程6)

来吧一起(环境成分5)走来吧握起手(物质过程7)

大家心连心(物质过程8)

爱护这所有(物质过程9)

桥段:你眼底含着泪珠(物质过程10)

说(言语过程1)你的家同已模糊(物质过程11)

你心里默默(环境成分6)哭泣(行为过程1)

说(言语过程2)你的家同都被慢慢摧毁(物质过程12)

根据分析统计,《爱地球》歌词全篇的及物性过程分布如下:物质过程12处,关系过程3处,言语过程2处,心理过程、行为过程各1处。具体分析如下:

(一)物质过程

物质过程是整个语篇中出现最多的及物性过程,共有12处。物质过程的核心是“做”的过程,在整首歌中,主歌和桥段部分的物质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系统和其他生物的迫害,如本该在水里自由游玩的鱼如今变成“漂浮”在水面,本该成群在天空翱翔的鸟儿却只能“孤单”的飞翔,这些物质过程都是对人类行为的控诉,说明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鱼已经濒临死亡,鸟儿已经失去了同伴和家同。副歌部分的物质过程虽然也强调了“做”的过程,但是更强渊人类对于自身行为的反思和懊悔,于是想用实际行动挽救地球,例如“手牵手…‘心连心”等动作意为人类已经觉醒,并且正在改变自己的行为,摆正自己的心态,提高自己的生态意识,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同。同时,在这12处物质过程中,由于他们在表达歌曲整体意境和传递生态思想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按照参与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与人类动作相关的物质过程,在这类物质过程中的动作者是“我”和“你”, “我”主要讲述了人类具体的行事过程。物质过程2和4点明了主题,抒发了一切动作的寄托:我为你。而物质过程10、11和12的动作者都是“你”,每个小句的主题都是关于“你”,你的眼泪,你的痛苦都是站在其他生物的角度控诉人类活动的危害,体现了一切生命值得被尊重和肯定的生态观。

第二种物质过程的参与者是自然物质,如物质过程1和3。这里用了拟人手法,对比鱼儿和鸟儿过去和如今的生活方式,本该自由游动和飞翔的他们如今已经奄奄一息,再次控诉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

(二)关系过程

关系过程在语篇中共出现3处。关系过程重视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物体所处的环境以及事物的性质特征。整个歌词语篇中的关系过程主要是对“你”的描写,属于“归属”类的关系过程,表达的是载体“你”所具有某种属性。例如关系过程1描写出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侵犯,你已经变得无家可归,凄楚不堪,而针对这个情况,人类的幡然醒悟,于是关系过程3中人类用实际行动为其他生物重新建造出了家同。

(三)言语过程

全篇中出现2处言语过程。语篇中言语过程正是物质过程的结果,物质过程中虽然人类活动对其他生命体的危害已跃然纸上,但是作者还是希望将话语权交到当事人手上,希望借由他们的亲口控诉来表现出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破坏,这样会更具说服力。

(四)行为过程和心理过程

在该语篇中,行为过程和心理过程都只出现了1次。心理过程中的“不知”,细腻地将鸟儿无家可归的迷茫困境描绘出来。行为过程1中“默默哭泣”使人类开始审视自己的行为,面对伤痕累累的家同,人类开始积极行动起来弥补挽救,这是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

(五)环境成分

环境成分在整个语篇中出现的次数有6处,其作用主要是补充有关过程发生的时间、地点、方式或原因等。在這首歌词中,开篇听众就感受到鱼儿和鸟儿在水面和天空的挣扎生存境况,但当副歌环境成分“一起”出现时,听众将更加深刻地理解整首歌的主题和生态思想, “一起”意味着为了我们曾经的美好家同,整个生态系统的每个生命体都有责任和义务去守护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同。

结语

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对生态公益歌曲《爱地球》进行及物性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在整个歌词语篇的及物性过程中,物质过程决定了使用最为频繁,这主要是因为语篇中包含较多的物质意象。并且尽管同为物质过程,但他们在表达歌曲整体意境和传递生态思想方面却起着不同的作用。在物质过程中根据参与者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物质过程,一类是与自然物质相关的物质过程。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存在同一个生态系统,语篇中的物质过程包含了所有的生命体,而不只是一味地站在人类的角度,这体现了众生平等的生态观。

第二,通过对整个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及物性过程分析,我们发现语篇中不仅展现了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关注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现状,并从其他生命体的角度描述了人类的反思和行动,最后号召生态系统中的每一员都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来守护我们的家同,这体现了和谐共存的生态观。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对《爱地球》歌词语篇进行及物性分析,增强人们的环保和生态意识,也希望歌同创作者们在撰写生态公益歌曲时能对整个生态系统加以深入思考,从生态和环境出发树立众生平等、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规避非生态语言特征,这样才能促进语篇语言生态的和谐构建。

参考文献:

[I]Stibbe A.Ecolinguistics: Language, Ecology and theStories We Live by[M].Oxon&New York: Routledge, 2015:183.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辛志英,黄国文,系统功能语言学与生态话语分析[J]外语教学,2013(3): 7-10.

[4]何伟,魏榕.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发展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01): 1-20.

[5]赵蕊华.系统功能视角下生态话语分析的多层面模式——以生态报告中银无须鳍身份构建为例[J].中国外语,2016(3): 8491.

[6]赵丽丽,成汹涌.《爱地球》歌词的生态话语分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5 (1).

[7]王寅,功能分析的新视角一一以歌词分析为例[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 (9):56-58.

猜你喜欢

生态意识
林清玄散文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推进绿色发展
人对自然的暴力
解析小说《白鲸》的生态意识和德性伦理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态意识渗透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宫崎骏动画电影中的生态意识研究
《白噪音》小说中的生态意识分析
论壮族山歌的生态意蕴与民族经济发展
从生态意识视角探讨我国女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