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子为何会送命

2018-01-14◎谈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剖腹产难产约翰

◎谈 资

剖腹产是医学史上最古老的外科手术。虽然在《史记》里有“吴四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坼剖而产焉”这样类似于剖腹产的记载,但当时的剖腹产跟现在存在明显差异,跟古罗马的剖腹产较为相似。

据传,在公元前700年左右,古罗马就曾颁布《剖宫产律》,其中规定死亡的临产妇或孕妇,必须剖腹取出胎儿方可下葬。这一法令维持了两千余年,直到1749年,西西里岛仍有一位医生因未按规定从孕妇遗体中取出胎儿而获极刑。

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剖腹产的人仅限于已死或濒死的孕、产妇。不论胎儿能否存活,剖腹产都意味着这个母亲无法存活。直到1500年,瑞士一位阉猪匠为难产的妻子进行剖腹产,他生命力惊人的妻子成为有记录的首位活着看到胎儿的剖腹产产妇。

1610年,首例现代意义上的剖腹产手术施行。但由于当时医生不明白细菌和感染的概念,甚至不知道除了腹腔需缝合之外子宫切口也需要缝合,产妇在一个月后由于伤口感染而死亡。虽然当时的剖腹产手术是为了拯救难产,但难产与剖腹产相比,产妇的死亡不过仅仅存在数日的差别。

1840年,匈牙利一位妇产科医生提出了一个避免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的办法—医生在做手术前洗手。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洗手消毒程序,将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降低了90%。但知识的传播需要时间,直到1865年,英国的剖腹产死亡率仍高达75%~85%。而1876年时,为了防止产后子宫出血和感染,医生们干脆一并将子宫切除。到了1882年,医生们终于完全掌握了缝合子宫切口、让产妇能再度妊娠分娩的技术。

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例剖腹产手术发生在1892年的广州。据《点石斋画报》记载,美国传教士在珠江边设立了博济医院,但囿于传统,女人生产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来医院。

有位29岁的产妇已是第三胎生育,按说有分娩经验应该不难,但她在家已经挣扎了一天一夜,气息奄奄,最后还是接生婆建议送去博济医院。丈夫和家属将她送到了医院,让中文名为关约翰的医生诊疗。关约翰诊断,必须实施剖腹产才有可能母子生还。丈夫并没有固执己见,于是关约翰为产妇实行了当时已较为成熟的麻醉剖腹,顺利取出一个四斤重的女孩,母女平安。

在此之后30年,随着甲午战败、清朝落幕、五四运动等一步快似一步的西化进程,妇产科医生也逐渐取代了接生婆。剖腹产这种带有西医标志的生产方式,也逐渐成为中国妇女生产方式的新选择。

只是这些都不是那位中国第一例被剖腹产救治的产妇能知道的了。手术后,产妇开始发烧,并发生了盆腔感染的症状,但家属坚持要她出院,一切后果自负。关约翰没有办法,只有在文书中留下自己的猜测:未能随诊,产妇可能已经死亡。

因为家属原因而死亡的产妇,1892年之后还有很多,大多数是因为见识短浅而拒绝救命的剖腹产。

猜你喜欢

剖腹产难产约翰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难易的原因分析
剖腹产率高,因为医生少
约翰·科林斯
碘伏湿热敷对剖腹产切口护理的疗效观察
浅析剖腹产后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
新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