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敷贴法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2018-01-14林立森赵林林黄泓文

关键词:莪术外治法癌性

林立森,易 丹,赵林林,黄泓文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100193)

内病外治历来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敷贴法又称薄贴法,是最为常见的中医外治法之一。薄贴即为膏药之古称,清《医学源流论·膏药论》中便载:“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采用膏药外贴穴位或者肿瘤局部可起到温经散寒、通络、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目的。敷贴法在治疗肿瘤类疾病的运用上历史悠久,散见于中医历代医著。早在2000多年前的《周礼·天官》便记载:“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其中“祝”的意思就是用药外敷,“杀”是用药腐蚀恶[1]。后世可见宋代东轩居士用麝香膏治疗癌发,杨士瀛用蓖麻子、乳香膏、神功妙贴散治疗“癌”症,明代陈实功用阿魏化坚膏治疗失荣(恶性淋巴瘤),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载外贴季芝鲫鱼膏治疗乳岩初起等验案[2]。

在临床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用中药进行贴敷,在防治肿瘤癌性疼痛、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等方面有确切疗效。中药贴敷为体表直接给药,用药常为芳香走窜、活血通络止痛之类,药物通过皮肤吸收渗透至肿瘤表面血管,可以改变肿瘤组织的微循环,抑制肿瘤生长,且能避免口服药物在体内灭活及一些药物内服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3]。特别是对于晚期癌症患者,正气已虚,不耐攻伐,脾胃功能较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中药外用贴敷治法更具优势。

敷贴法治疗肿瘤的运用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癌性疼痛。中医学认为癌性疼痛的病机主要为癌毒蕴结、气血不通、血脉蜷缩、脉络痹阻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病机可总体概括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两个方面。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4]。对于癌性疼痛的治疗,中药薄贴法运用较为广泛,各家使用的药物也不尽相同,但都多以理气化瘀、消肿止痛为主,文献报道数量较多。例如李俊超[5]使用骨痛散(川乌、草乌、延胡索、白花蛇舌草等)、骨痛酊(硼砂、白矾、冰片等)治疗癌症骨转移疼痛患者,倪红[6]采用自拟化积止痛膏(蟾酥、雄黄、明矾、乳香、没药、莪术、芫花、冰片等)穴位贴敷对肝癌患者进行镇痛治疗,何书丽[7]应用自制消癌膏(黄芪、三七、全蝎、制马钱子、火硝、雄黄、郁金、川贝母等)穴位贴敷治疗癌性疼痛,芦殿荣、冯利等[8]使用益肾骨康膏(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桑寄生、骨碎补、威灵仙、白僵蚕、水蛭、白花蛇舌草、冰片)外敷治疗肾虚血瘀型癌性躯体痛,田艳萍、贾英杰[9]使用芬太尼联合软坚止痛膏(大黄、姜黄、冰片、蜈蚣、木鳖子、土鳖虫等)外敷治疗中重度癌痛,巫桁锞等[10]使用攻癌镇痛散(明矾、芒硝、乳香、没药、血竭、青黛、冰片、川芎、威灵仙)外敷治疗癌性疼痛,陈星余、陈聪博[11]使用乳香、没药、元胡、冰片、蚤休、法半夏、蒲公英、五灵脂、蜈蚣、马钱子、黄药子、蟾蜍等药物进行穴位敷贴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癌性疼痛,均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疗效。

(2)治疗恶性肿瘤导致的胸腹腔积液。恶性胸腹腔积液的产生责之于肺脾肾三焦功能失调,水液代谢紊乱,继而三焦阻滞,痰瘀内结,水饮内停。中医敷贴治疗从肺脾肾三脏出发,温运脾胃,振奋中焦阳气,调节三焦的气化,使肾气的开阖、肺气的肃降功能正常,从而水道通调、气血调和、脏腑功能各司其职,最终水液清利、腹胀消散[12]。例如李佩文等[13]以健脾利水、温阳化瘀为法使用中药消水膏(黄芪、牵牛子、桂枝、猪苓、莪术、桃仁、薏苡仁等)外敷治疗癌性腹水,刘猛等[14]用黄芪、桂枝、莪术、老鹳草、冰片等药物配方制成的膏剂治疗肿瘤晚期腹水,黄金昶等[15]采用黄芪、细辛、川椒目、桂枝、龙葵等研细末外敷治疗癌性腹水,黄琼[16]采用黄芪、薏苡仁、莪术、茯苓、当归、桂枝、桃仁、葶苈子外敷联合胸腔内化疗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何玉梅等[17]使用复方中药的外用制剂消Ⅱ号(黄芪、桂枝、茯苓、车前子、苡仁、莪术、红花、冰片等)外敷治疗恶性腹水,山广志等[18]使用腹1号方(川乌、透骨草、生大黄、甘草、姜黄、槟榔、当归、三七、白胡椒、茯苓、白及、芫花、木通等,甘草)外敷治疗癌性腹水,均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3)治疗腹胀。中医学认为腹胀的主要病机在于阴阳失调,气血壅滞,脾虚气滞,胃肠积热,故在此基础上导致清气不升、浊气不扬、气滞于腹。有文献报道陈旭兰等[19]使用大黄、厚朴、枳实、半枝莲、莱菔子等加减组成消胀散穴位敷腹部治疗癌性腹胀,马卓等[20]采用中药外敷(制半夏、厚朴、茯芩、大腹皮、冰片、生姜等)配合神灯照射治疗恶性肿瘤引起腹胀,均对患者腹胀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4)其他。林宥任等[21]使用止汗散(五味子、五倍子、郁金、冰片)敷脐治疗合并多汗症的肿瘤患者的自汗、盗汗症状取得一定疗效。马旭辉等[22]采用自制的红花连柏酊(红花、黄连、黄柏、丹参、冰片)外敷治疗化疗所导致的化学性静脉炎,疗效优于使用硫酸镁。

正如《理瀹骈文》所言:“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23]。中医外治法与中医内治法都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二者相辅相成。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药外治法治疗恶性肿瘤,尤其是晚期恶性肿瘤的方法与疗效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疗效确切、副反应较少、相对经济、应用方便等特点,以越来越被患者接受[24]。但同时也应注意,目前外敷治疗的药剂多为自拟方及医院自制剂,因复方制剂中有效成分不清,且传统透皮技术吸收率较低,加之中药外敷皮肤过敏的发生率较高,对外敷药的推广有一定的影响[25]。继续加强对敷贴法等中医外治法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研究,提高敷贴等中医外治法治疗肿瘤的证据水平,建立中医外治肿瘤的临床评价方法,对扩大中医药在肿瘤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需要继续关注与努力。

猜你喜欢

莪术外治法癌性
莪术治疗卵巢癌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医外治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三棱莪术药对的研究进展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磁共振高b值弥散加权成像在筛查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中医外治法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