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影响评价

2018-01-13李惠平

关键词:脑出血病情高血压

李惠平

(内蒙古包钢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况十分凶险,易出现休克或昏迷状态[1],需格外把握好急诊抢救的时间及方法,及时对患者进行系统性急诊护理干预,能够极大程度地保障其生命安全及预后质量。为此,本文选取我院急诊收治的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照急诊处理的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比评价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情况,从而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诊处理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研究组男12例,女9例,年龄44~70岁,平均年龄(57.54±4.62)岁;对照组男13例,女8例,年龄46 ̄70岁,平均年龄(57.47±4.4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研究组患者采用系统性急诊护理干预,而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急诊护理干预,对比评价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情况,从而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效果。研究组采用的系统性急诊护理干预有:①病情评估:患者入诊后,立即了解其病情发展的程度及病症表现情况,紧急观察患者有无意识、语言、呼吸、肢体活动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并结合患者身体状态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配合开展相应的急诊护理干预;②体位调整:指导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体位,尽可能避免移动或碰撞患者,保证患者的头部抬高15°~30°[2],并通过放置冰枕、冰袋来预防其病情的加重;③病情干预:建立完善监测系统,以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积极控制患者的血压,及时清理口鼻腔内分泌物,保证气道通畅,必要时给予呼吸困难的患者进行吸氧、气管插管等,并根据病情的变化特点,对症使用药物干预,尤其要精心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及肢体的活动状态,以预防及控制病情的发展;④对症干预:针对给予补液、脱水、降低颅内压、消除颅内血肿等处理,注意应确定患者的病况后进行止血及抗凝处理,另对躁动者应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以避免病情恶化[3]。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急诊护理干预的预后效果,具体观察评价的指标有危险脱离率、并发症出现率、生存质量评分。预后生存质量评分利用本院自制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进行统计,总分100分,患者得分越高则表明其预后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危险脱离率

经急诊护理干预3~7天后,研究组患者成功脱离危险的比率为85.71%(18/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14/2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经急诊护理干预8~14天后,研究组患者成功脱离危险的比率为95.24%(20/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17/2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出现率

在急诊护理干预期间,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9.52%,即1例脑疝)显著低于对照组(23.81%,即2例呼吸道阻塞、3例脑疝、4例脑水肿),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生存质量评分

研究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评分为(91.23±2.32)分,优于对照组的(74.4±6.63)分,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颅内小动脉破裂出血,起病十分急骤,绝大多数患者的病况都极为凶险,其临床致残率与致死率极高,是一种后果极为严重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极高的和死亡率。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急诊抢救中,急诊护理干预工作必不可少,其为成功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更大的可能及更多的时间,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出现率,并使预后生存质量更高。

综上可知,急诊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质量,若进一步采用系统性急性护理干预,则更能够有效提高此病患者成功脱离危险的机率,同时还可降低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猜你喜欢

脑出血病情高血压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全国高血压日》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