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介入治疗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2018-01-13姜国攀

关键词:肾功能安全性冠心病

姜国攀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本研究主要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介入治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3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接收的肾功能正常冠心病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62~81岁,平均(71.08±3.41)岁;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61~84岁,平均(71.18±3.3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入选标准:①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冠心病,研究组确诊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②存在典型心绞痛症状;③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后批准,患者均知情并自愿加入本研究。排除标准:①排除左心功能衰竭、急性肾衰竭患者;②排除因其他原因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③近期服用过肾毒性药物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实施水化补液干预,手术前1 d内静脉滴注0.9%氯化钠溶液,滴速控制在1 mL/(kg·h),持续至手术结束后12 h;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介入治疗基础上剂量减半进行干预。治疗期间均鼓励两组患者加强饮水,术中对比剂均选择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普罗胺,术中均静脉注射普通肝素50 IU/kg。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期末直径(ED)、左室收缩期末直径(ES)、左室射血分数(LVEF)各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水平变化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LVEF为(54.22±6.11)%,ED为(52.16±2.01)mm,ES为(33.44±6.51)mm,治疗后LVEF为(57.80±7.09),ED为(55.22±2.11)mm,ES为(29.61±6.22)mm;研究组患者治疗前LVEF为(54.08±6.13),ED为(51.78±1.9)mm,ES为(33.65±6.20)mm,治疗后LVEF为(55.77±5.99),ED为(53.27±2.16)mm,ES为(31.07±6.45)mm,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ED及ES指标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LVEF、ED水平均显著提高,ES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ED及ES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照组患者不稳定心绞痛6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6.67%;研究组患者不稳定心绞痛12例,心肌梗死1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3.33%。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随着近年来冠脉介入术的发展及临床推广应用,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越来越多接受介入治疗,但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受造影剂使用量等因素影响会导致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因此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是否可应用介入治疗,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4]。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经治疗LVEF、ED及ES指标水平改善好于对照组,但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高。提示,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但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介入治疗具有一定效果,但后期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可作为治疗方案应用,但需加强不良事件预防,提高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介入治疗可作为老年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方案进行推广,治疗时需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不良事件预防,确保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肾功能安全性冠心病
两款输液泵的输血安全性评估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优质护理对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功能的改善评价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糖尿病性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血液透析护理体会
某既有隔震建筑检测与安全性鉴定
延续性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